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闯出新路。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就现时期进行新农村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反之,政治文明建设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探讨政治文明建设在基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多方贡献和努力。通信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撑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通信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特征,剖析通信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贡献,进而提出通信业贡献的实现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规划先行,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都昌县目前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并对都昌县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是我们党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的大胆尝试,它的正确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山东省泗水县为例,分析了新农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吸收社会资本、政企共同开发;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监督程序、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和权益;因地制宜、立足各村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连的民俗文化,直接影响了新农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宝丰文化现象”是中原民俗文化的一支奇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宝丰文化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宝丰文化现象的民间特点和现代发展可以作为个案,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以及如何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就现阶段来看,福建省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发展、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与财政投入不足、县域经济实力不强、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弱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立多元化投资新机制、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等等,是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农村宗教活动存在的管理混乱、农民盲目参与、宗教活动场所职能变质等问题,分析农村宗教活动继续存在的原因,并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提法的区别,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建设内容,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标体系,阐述了对其进行监测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逐步展开,各省市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试点工作。本文结合江西省抚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如建设中农民的素质和观念问题、乡镇角色定位问题、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等等,对目前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各级政府能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抓住重点,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关心农村人口的现实利益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解决农村老人防老、养老的后顾之忧,必须探索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本文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从现阶段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出发,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提法的区别,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建设内容,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标体系,阐述了对其进行监测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将农村文化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精髓——优秀传统文化,将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如何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以此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并在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理论和依据,认为准确理解其要义和本质,才有助于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6.
私营企业主在一些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政治参与越来越积极,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因素:在认清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实质的基础上,有必要正确认识农村私营企业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机制设计使农村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走上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相似文献   

17.
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阐述了乡村旅游在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当前乡村旅游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应对已有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进行重新定位、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实行规范化管理,搞好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开发,注重菜肴开发,礼品配套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把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与中国现实国情紧密结合起来的又一理论创新。其新颖之处在于:一是跳出了就农村问题谈农村的局限。而着眼于整个经济体制框架来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二是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符合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三是尊重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空间;四是突出了精神文化层面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纪录片《大国崛起》苏联篇为视角,探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价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开展乡村合作运动,文化重建,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培育“农民自觉”,实行地方自治。借鉴该理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视传统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鼓励知识分子和人才向农村流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进农村村民自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