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志摩积极实践闻一多的“三美论”,借鉴中国古典格律诗与西方诗歌在音韵与形式上的审美特点,其诗歌作品语言华美、题材多样、独具空灵、气质柔美。从美学视角出发,将徐志摩诗歌语言的审美特点分为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基于这三种审美特点使徐志摩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认为新诗的散文化是诗歌自身发展规律造成的,而诗歌翻译和白话文的欧化也是导致新诗散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从诗歌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新诗散文化的积极意义。朱自清的新诗散文化主张受到了胡适的影响,也与他自己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眼于新诗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并结合社会历史发展对文学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新诗流派嬗变轨迹的综合把握,考察了诗人群体的兴衰、诗歌体式的更迭、创作方法的演变等新诗特质,确立了新诗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而把新诗(1917-1949)的历史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并分别就每一个时期的主体诗潮特征予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学运动冲破了传统文学的窠臼,在西学东进的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新诗在激烈的论争和创作实践中不断进行着调整,由于新诗主张和标准的差异,新诗的含义在具体的内涵上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卞之琳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创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西诗学影响下新诗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歌语言是不同于自然语的语言形态,中国的新诗革命也是以语言变革为标志的。臧克家作为中国新诗的一位代表性作家,在他70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实践着新诗语言的二度规范,显示新诗融合化特征。臧克家的诗歌体现出语言的古典化、民歌化和白话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的诗是一种新的尝试,将外在的形式置于次要的地位,通过新的手法来实现诗心与诗的外壳的有机融合,不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而且在新诗的诗情和内在的韵律上亦开创了新的天地,完成了新诗向现代诗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的诗是一种新的尝试,将外在的形式置于次要的地位,通过新的手法来实现诗心与诗的外壳的有机融合,不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而且在新诗的诗情和内在的韵律上亦开创了新的天地,完成了新诗向现代诗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新诗戏剧化"理论可以看作是九叶诗派的诗论核心,为了避免"感伤"的恶劣倾向,九叶诗派提出了诸如"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戏剧化的诗是‘包含的诗’"、"戏剧化的诗是富有‘张力’的诗"、"新诗戏剧化的三个不同方向"等关于"新诗戏剧化"的具体主张。九叶诗派"新诗戏剧化"的诗学理论从诗艺技巧的革新入手,然后逐渐发展到对人生经验的戏剧性理解,并最终建构了戏剧主义的诗学批评体系,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戏剧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有学者认为中国今天的诗歌不景气是因为让新诗独家繁荣,而压制了旧体诗词的地位,因此提倡新诗与旧诗形成竞争和互动,在压力和动力中互相繁荣。通过对新旧诗体的曲折发展历程、时代背景、大众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新诗的繁荣并未压制旧体诗词的发展,新旧诗体二者是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导致今天诗歌不景气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代背景所引起的通俗文化的极度繁荣。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学运动冲破了传统文学的窠臼,在西学东进的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新诗在激烈的论争和创作实践中不断进行着调整,由于新诗主张和标准的差异,新诗的含义在具体的内涵上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卞之琳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创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西诗学影响下新诗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萧纲诗歌     
作为梁朝文学新变派的代表人物,简文帝萧纲创作了大量写景咏物以及描写宫廷歌儿舞女的诗歌.但是,从其大量清新而颇富生活情趣的写景诗、生动活泼的咏物诗、少数质朴而感人的闺怨诗以及为数众多的豪气丛生、慷慨激昂的边塞乐府诗中即可看出,其内容并不仅限于艳情,风格也绝不只是孱弱柔靡.因此,对萧纲的文学成就应作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2.
梁代宫体诗大昌,这与萧氏父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梁武帝萧衍统治时期,崇儒尚佛带来社会的安泰;思想兼容并包与“更造新声”又给当时文学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为宫体诗的产生铺就了温床。萧统持“踵事增华”、赏玩娱乐的文学审美观,在审美机制上为宫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萧纲、萧绎作为趋新派领袖提出了“文章且须放荡”的概念,为宫体诗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具有革新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后世提及高适,动辄与岑参并称,多论其边塞诗作。细细研读高适诗歌二百余首,发现边塞题材在其全部诗作中不过二十几首。而数量多达三分之二的隐居浪游诗作,风格独特,却鲜有论者。本文试图对高适前半生隐居诗作,包括赠别、田园诗等略作解读,管窥其独特之处,以期对其诗风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否删诗,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司马迁首言在前,孔颖达怀疑在后。宋之后,争议遂起,延至近代。今人夏传才先生断日:孔子是否删诗,“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哪怕再争论八百年,也是搞不清楚的”。以此止息纷争。话虽不错,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认为,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可以从《左传》入手,来考察孔子是否删诗。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首先将山水作为独立的题材进行描绘的,有着诗如画的特点,同时也对山水诗语言进行了苦心的雕琢在诗歌的创作中更加追求山水诗意象的真实状态,尤其对水意象的特别偏爱,更使他的山水诗有着独具匠心的哲思理趣,谢灵运是一位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文学家,很早就接触到佛教并受其一定影响,在他的诗中,玄化佛教的自然观,让佛理入诗,使他的诗更具魅力。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在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不愧于山水诗鼻祖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从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破题入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渲染情感,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来说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最后详细叙述了利用网络拓展古诗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古诗。  相似文献   

17.
面对坎坷的人生际遇,杨牧以写诗寻觅精神的家固。正因为杨牧将边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所以,他诗作的审美特征有别于古边塞诗和其他新边塞诗。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自分其诗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等四类,最重讽喻之作,在其诗集中冠之卷首.宋代词人的接受视域中,最重“感伤”、“闲适”之作.如果说白居易《长恨歌》是将目光投向了家国兴替与李杨悲欢,是以最高统治者为关注对象的,《琵琶引》更多的是诗人自我怜惜,自伤零落栖迟.那么《简简吟》、《花非花》等作品则是以普通女性为关注对象,感伤美好事物易逝.  相似文献   

19.
宫词指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小诗。宫妃写宫词,认识价值高;其喜怒哀戚之情,皆为心声,比一般文人之代言体更具有直接深切感人的艺术力量。花蕊宫词150多首,规模宏伟,全方位地再现了封建宫廷内部生活,是一幅生动而又形象的宫掖文化图卷,其成就价值居于宫妃宫词之冠。花蕊以下,分叙汴梁宫人宫词,南宋宁宗杨皇后等宫词。  相似文献   

20.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其中经历了由巴而蛮(武陵蛮、五溪蛮),由蛮到土的民族演变过程。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夔州期间接触了不少土家人,因此,其乐府诗创作的内容、形式、艺术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巴人土家族民歌的影响,这使他的乐府诗创作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为后世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