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把握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阻隔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基于细颗粒物穿透机理与沉降特性,结合项目组2014年7月到2014年10月关于北京地区临街办公建筑室外及室内环境PM2.5质量浓度水平以及粒径分布特性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外窗关闭且无室内源条件下,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室外PM2.5渗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件下,缝隙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与建筑外窗缝隙结构特征、室外风速、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不到10%,且粒径<1.0μm的细颗粒物粒径分布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向较大粒径0.7~1.0μm转化趋势,反之呈向较小粒径0.3~0.5μm转化趋势;2个不同结构特性建筑外窗对粒径<0.5μm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对粒径>0.5μm,特别是0.7~1.0μm粒径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明显增加;建筑外窗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渗透系数Fin与室外风速呈正相关性、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更高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侵入室内的阻隔性能始终优于低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  相似文献   

2.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 非空调环境(0.92)> 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室内外PM10、PM2.5、PM1的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最小通风量(外门窗关闭)条件下3种天气时颗粒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关性,分析了颗粒物浓度与环境温湿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测试期间,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PM 2.5)占可吸入颗粒(PM 10)浓度比例分别达65%和87%以上;无明显室内源时,I/O比值小于1且随粒径减小而减小;室内外颗粒浓度相关性与粒径大小有关系,PM1、PM2.5的浓度相关性大于PM10.研究还表明,颗粒物浓度的关联性与天气状况有关系,多云、雨天和阴天时浓度关联性有显著差别;颗粒物的浓度受到室内外温湿度的影响,且受天气状况影响而呈现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上海市过渡季居民室内PM_(2.5)及PM_(10)的污染水平,并初步分析住宅除霾系统的工作效率,利用格雷沃夫PC-3016A对样板房室内外PM_(2.5)及PM_(10)质量浓度进行同时测试,以计算除霾系统除霾效率;利用仪器对室内PM_(2.5)及PM_(10)质量浓度进行逐时测试,以评价除霾系统除霾效果.测试发现,样板房内除霾装置除霾效率并不理想,故设备招标采购时应对空调机组的过滤效率在PM_(2.5)及PM_(10)两方面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5.
以某居住建筑地下室为研究对象,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自然通风评价指标窗地比,建立7种建筑构造工况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风速场、空气龄、换气次数以及不均匀系数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探讨居住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通风优选方案。结果表明:窗地比越大,室内通风效果越好;窗地比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龄越小、换气次数越大以及不均匀系数越小的室内通风效果越好,方案优选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设置迎风面(南面)大天井时空气龄小、换气次数多且风场分布较均匀,该方案为自然通风优选方案。建议相关标准对地下空间的通风效果设置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房间供暖时的室外冷风渗透量及影响因素开展实测研究. 采用示踪气体法,在实验房间中测试不同供暖方式及室内外温差情况下,房间换气次数的变化规律. 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门窗密闭情况下,当供暖房间室内、外温差达到6~8 °C时,换气量比无供暖时增加35%~40%;在相同的室内、外温差下,采用对流送风方式时的房间换气次数略大于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时的换气次数;在该地区设计住宅供暖系统时,应考虑采用不同的供暖方式对室内、外温差引起的渗风量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夏热冬暖地区高密度城市中建筑外立面构件(遮阳板、翼墙和阳台等)对建筑室内外气流组织与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来流风向(入射角度为0°和45°)、上游扰流建筑的高宽比以及垂直与水平外立面构件,建立了18个不同案例,模拟了不同位置房间室内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效果.结果显示,当来流风向与建筑外窗法线方向成45°时,目标建筑所有房间均增加了换气次数.同时,外立面构件对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高度依赖于环境因素,包括近地面风向、目标建筑方位朝向和上游扰流建筑的高度比值,这些参数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流场特性,改变了立面构件对目标建筑自然通风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可为建筑立面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普通住宅日常通风换气的特点设计出一台小型平板热管通风换热器,在不同风量(60、90、120、150m3/h)和室内外温差(室外新风温度为27~40℃,室内排风温度控制在24℃)的条件下,针对夏季工况,进行了热管换热器的真空度对其热回收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热管换热器热回收效率较高,最高热回收效率接近60%;在风量较高的情况下,真空度对其热回收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地铁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高,温和地区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大,为节能重点。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呈现“模块化”特点,其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尚不清晰。2018年11月,对昆明市3座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室内热环境开展实测,测试参数包括各房间的送、排风量,空调送风温度,通风送风温度,通风排风温度。实测数据表明:各房间送、排风量,换气次数与设计值差异较大;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普遍远高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新风井处的新风温度不能代表各房间的送风温度,送风机及风管传热导致的温升不可忽略;房间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其中,有人员常驻的房间室内温度集中分布在20~24℃,无人员常驻的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最低,且存在较多低于规范规定范围下限的情况,非空调房间室内温度受室内发热量、换气次数、室外气象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普通纱窗无法在雾霾天气下有效地过滤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问题,通过将静电除尘技术同湿度检测控制技术以及现有的纱窗结合使用,设计了一组新型防雾霾纱窗装置.在普通纱窗的外层安装一台静电除尘装置,对纱窗外即将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高效除霾.在纱窗外端安装湿度检测探头,连接室内湿度检测控制装置,实现了对静电除尘装置的工作湿度控制.通过现场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普通纱窗时,室内PM_(2.5)值为401μg·m~(-3);使用防雾霾纱窗之后,室内PM_(2.5)值下降到20μg·m~(-3).使用防雾霾纱窗可高效除去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显著降低PM_(2.5).  相似文献   

11.
Air quality has increasingly been a great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good command of indoor and outdoor air qualities is of benefit to the air pollution alleviation by various measures. In this work,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of a typical meeting room during the haze and clear-sky day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M1, PM2.5, PM10 in heavy haze days are 114±1.8, 135.5±3.2, 161.7±12.8 μg/m3 and 146.4±8.4, 192.3±10.2, 431.4±34.8 μg/m3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39.3±1.5, 58.5±2.5, 127.9±10.5 μg/m3 and 54.5±4.0, 77.8±6.0, 173.4±21.6 μg/m3 in clear-sky days. Both in the haze and clear-sky days,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reaches its peak value at the diameter of 0.25 μm, but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in the haze day is two times greater than the clear-sky day. The in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not uniform with the peak value at the corner,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by the air cleaner. The in-situ measurements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a meeting room are helpful for the 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相似文献   

12.
室内空气清新程度、能耗与换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季,由于风力的作用和室内外空气密度差引起的民用建筑渗风是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渗风量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与室内热环境。在采暖地区渗风量增加,采暖能耗增大。寻求室内舒适环境下空气清新程度、能耗和换气的关系是必要的。文中提出实验统计分析渗风量的方法与室内空气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吉林市大气环境现状,利用2014~2018年吉林市城区7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CO、SO2、NO2、O3(O3-8h)、PM2.5和PM10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以及2018年逐时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应用统计法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及各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2014~2018年来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O3浓度有上升趋势;PM10、PM2.5和O3浓度有超标现象,说明其为吉林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同一污染物浓度在不同季节、月份、和时刻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可以根据变化规律采用错峰生产的方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气象因素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O3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现高度相关性,NO2浓度与风速高度负相关;气象因素对CO、NO2、O3、PM10和PM2.5浓度的重要程度均为:风速 > 大气压 > 湿度 > 温度;降水对PM10和PM2.5浓度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当降水量较大时,削减作用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吉林市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容量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合肥市环境空气中的 PM2.5污染,使用残差分析、相关系数等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污染指数、改进的高斯等模型,运用 Matlab、Eviews、Surfer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1)影响 PM2.5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O、PM10的浓度;2)该地区 PM2.5的时空分布和传播规律为沿市区向周围污染逐渐降低;3)自然因素对 PM2.5的传播主要受到风速、温度的影响且随着温度升高污染程度降低,风速越大污染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城市空气污染现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方法以某市为研究区域,市城区以及邻县的大气颗粒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采暖季、风沙季、非采暖季每个季度连续6天对TSP、PM小PM2.5,样品进行有效同步采集,对该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市空气大气颗粒物污染以PM2.5,的污染最为严重,PM2.5,最大超标倍数为3.6倍.结论该市大气颗粒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为采暖李质量浓度〉风沙季质量浓度〉非采暖季质量浓度,TSP、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风速呈现负相关性,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湿度呈现正相关性,TSP质量浓度与湿度呈现负相关性,能见度与三个粒径的颗粒物浓度均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水和含有可吸入颗粒物的空气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纺织厂的喷水室中,风速和喷水压力对可吸入颗粒物≤2.5pm亚μm级粉尘除尘效率的影响,得出了风速以及喷水压力和除尘效率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压差法测量了天津大学校园内5种典型的常用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这5种窗户分别是PVC单层窗、PVC双层窗、铝合金平开窗、铝合金推拉窗以及铝合金上悬上悬窗,每类窗户测量3组,测量压差控制在0~60 Pa之间。通过测量结果分析了窗框材料、开关窗形式、使用时间以及窗户所处环境对窗户气密性的影响。最终,当压差为5 Pa时,前4种窗户的漏风量分布在10~20 m3/h之间,而铝合金上悬上悬窗的漏风量则在35~40 m3/h之间,漏风量比较大。窗户的渗漏系数C与窗户气密性存在较大关系,压力指数n基本分布与0.5~0.6之间,受气密性影响小。再根据标准GB/T 7106-2008计算了所测外窗的气密性,通过计算,PVC双层窗的气密性最好,平均为5.17 m3/h·m2;铝合金上悬上悬窗的气密性最差,平均为17.9 m3/h·m2。通过对实验的可重复性进行测量,发现经过测量得出低压段(≤ 10 Pa)的漏风量受环境影响较大,高压段(≥ 15 Pa)较小;每两次重复性测试的时间间隔为1周,每两组重复测量之间的误差都小于15%,实验可重复。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组分及大气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流量采样器,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对济南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研究测试,对其水溶性离子成分和pH值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济南市PM2.5污染严重,超标率达93.6%,超标倍数为1.20~5.72,呈略酸性. 水溶性离子占PM2.5质量的49.81%,其中SO2-4,NH+4,NO-3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分,各占PM2.5质量的20.88%,12.01%和10.9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 72h后推气流轨迹和簇分析表明起源于济南西北方向(俄罗斯,蒙古国,中国北部)且运动速率较低的气溶胶长距离传输能够加重济南细颗粒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