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决锻锤工作时冲击振动对环境的危害,以带混凝土配重块的锻锤隔振基础为例,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根据振动理论建立了两自由度锻锤隔振基础体系模型,运用线性加速度方法计算冲击振动作用下的基础振动响应.同时还针对力学模型中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动力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混凝土配重块的冲击应力分布状况.锻锤隔振基础优化后的动态参数为:质量比60~ 110,隔振频率2.5~4.0 Hz,阻尼比0.2~0.3.  相似文献   

2.
将压电陶瓷片使用环氧树脂进行防水和绝缘处理后封装在大理石块内形成"智能骨料",为研究智能骨料在单向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机理和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压电方程建立压电陶瓷片电压与电荷量数学关系,进而推导出电压与应力的数学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选用C3D8E压电单元模拟压电陶瓷片,选用C3D8R单元模拟大理石块和环氧树脂,最终建立智能骨料外加动荷载与压电陶瓷片输出电压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智能骨料可以较好地用于监测结构内部动应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压电材料在分布式供能下的发电效率,设计了一套压电陶瓷自发电试样装置,基于压电陶瓷发电能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设计了压电陶瓷发电能力模块测试平台;通过人体载荷试样,测得行进过程中压电陶瓷的发电能效;找到压电陶瓷数量、拓扑结构参数、载荷、振动频率及组合方式与发电能效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基于理论分析与试样研究,提出了提高压电陶瓷发电能效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压电陶瓷二次压电效应是影响发电的主要因素.利用压电材料的特性进行能量转换,为解决新能源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压电陶瓷发电能力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为了进行压电陶瓷材料发电性能测试与研究,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压电陶瓷发电能力的测试系统。根据压电陶瓷发电性能指标以及影响因素,设计了采用霍尔位移传感器和电荷放大器对压电陶瓷振幅和电荷量进行测量的系统。设计制作了数据采集软件,可以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该测试系统为研究压电陶瓷尺寸参数、外界激励的频率和振幅对压电陶瓷发电能力的影响提供了测试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5.
Ce4+及La3+掺杂对(Bi0.5Na0.5) Ba0.06TiO3 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法制备工艺制备了质量分数CeO2(0-0.6%)和La2O3(0-1.3%)掺杂的(Bi0.5Na0.5)0.94Ba0.06TiO3(BNBT6)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压电性能以及压电常数温度稳定系数.结果表明:所有组成均呈三方结构的钙钛矿型固溶体特征;当CeO2掺杂量为质量分数0.4%、La2O3掺杂量为质量分数1.0%时,陶瓷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与纯BNBT6相比,分别提高了12%和15%;2种掺杂离子均能够改善陶瓷材料压电性能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干涉技术和干涉条纹大小数拟合计数软件处理方法,研究测量低频微小振动,开展压电陶瓷蜂鸣片质量监控研究。介绍了基于激光干涉技术的振动测量研究方法,分析了压电陶瓷蜂鸣片在正弦电压驱动下,不同初始干涉光程差、不同振幅的振动产生的干涉信号及干涉条纹大小数拟合计数软件处理方法;建立了迈克尔逊干涉测振系统,运用干涉条纹大小数拟合计数软件方法,对不同正弦电压驱动的压电陶瓷蜂鸣片微小振动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基于大小数拟合计数软件方法的激光干涉测振技术可以有效测量微小振动,为压电陶瓷蜂鸣片质量监控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PLCN四元系压电陶瓷基片,采用积木式方法设计,制作压电陶瓷声表面波电视中频滤波器的方法。并测试了其幅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这些特性完全达到电视机所需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小测量装置的谐振法测量中由压电陶瓷引入的损耗误差,采用对压电陶瓷驱动信号补偿的办法进行线性化.谐振法测量中需要使用压电陶瓷驱动扫频激光实现损耗检测,压电陶瓷形变非线性会导致模间距T产生误差,损耗值与模间距T成反比,损耗计算中会出现误差,因此压电陶瓷驱动信号需要经过线性化处理,减小在任何位置出的模中的模间距T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对压电陶瓷进行线性化,使接收到的功率谱信号模间距T的误差从±275(10%)降低至±50(2%),降低了损耗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9.
RG300×150/260L-NC数控重型轧辊磨床中调整传动轮中心距以及调整带传动预紧力的重要部件之一,为此运用了UG三维绘图软件对配重工装进行了设计和模拟试验。1.配重块结构的优化 考虑到传统的理论讣算(如实际密度与理论密度的偏差)与实际加工存在误差会导致配重平衡不理想,所以在配重块结构里面增加了调整块(如图1)。  相似文献   

10.
总括了压电材料的发展历程及现今的研究发展方向,简单介绍了各类压电陶瓷的特性及应用领域。详细介绍弛豫铁电单晶体、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压电复合材料,三元及多元系压电陶瓷以及无铅压电陶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结构成为薄弱环节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成为受力薄弱环节的原因。我们认为,对于新旧混凝土粘结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从混凝土材料微结结构的角度阐明其粘结机理,建立微观结构的分析和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后提出加强新旧混凝土粘结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自重构机器人重构和运动过程中连接机构的功能和作用,设计了一种新型钩爪式连接机构。该机构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为相邻模块提供可靠的连接,在重构过程中可迅速完成相邻模块的连接/断开。连接机构由微型直流电机、主动钩爪连杆结构和被动连接基板组成,具有模块连接对中功能,连接后机构自锁,无需电机力矩保持,节省能量。分析了该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对接条件和力学特性,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连接机构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在一定的几何误差下仍能完成连接。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灰口铸铁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奥氏体区组织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结合插销试验结果提出了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在片状石墨尖端及马氏体组织中造成的微裂纹是奥氏体区强度下降并进而在外力作用下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装配整体式浆锚插筋及钢板箍连接柱的抗震性能,设计2根装配式连接柱与2根现浇柱足尺模型并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对装配式连接柱与现浇柱的破坏机理、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耗能能力和延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钢板箍对装配式连接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装配式连接柱的破坏机理与形态和现浇柱有较大的区别,塑性铰区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轴压比是装配式连接柱的延性系数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轴压比越小延性系数越大,反之亦然;钢板箍在高轴压比的情况下,更能提高柱子的抗震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技术从啤酒酵母泥中提取生物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蛋白质缺乏是国际性问题,应用生物技术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生物蛋白质以增加食用蛋白质来源是该课题选择的目的。啤酒酵母为单细胞微生物,其蛋白质是生物蛋白质。在纤维素组织的细胞内,蛋白质含量高,其中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近似理想的模式,并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资源,且含B族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在该试验中,比较了单酶、双酶、化学处理等方法,经过除杂、脱苦、破壁、分离、提取、精制、喷雾干燥等工序,制成优质蛋白质,含量高速70.75%,并含VB、VB6、VD等,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等。经过试验,获生物蛋白质产品较佳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6.
热压多晶SiC 陶瓷的原位摩擦和磨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中的销-盘式滑动摩擦磨损装置对热压多晶SiC陶瓷在真空中的摩擦和磨损行为进行了原位观察和分析,发现随着磨损圈数的增加其摩擦系数逐步增大,磨痕深度也不断增加,其磨损机理主要为脆性微性微切削和沿晶裂纹造成的剥落。  相似文献   

17.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图像重建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是一个不适定的反问题求解过程,敏感于测量投影的微小变化,难以重建稳定的管截面图像,通过奇异值分解分析了成像系统产生不适定性的原因,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改善了图像重建所对应的病态方程组的求解条件,有效克服了图像重建过程中的不适定性,获得了稳定的管截面图像。  相似文献   

18.
基于AT 89C2051单片机的PWM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PWM控制器,该PWM控制器采用了性介比极高的单片微控制器AT89C2051,通过软件产生三相六路PWM控制信号,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应用灵活的优点,已成功地应用于储纬器的专用变频器。  相似文献   

19.
桥台冲刷问题没有明确的分类,且最大清水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虽多但难以选用.基于桥台的冲刷机理,分别按来流情况和桥位河道断面形状对桥台问题进行了归类.根据实测数据,对各种类型的最大冲刷深度计算公式作了比较分析,并进行了评价.最后认为:Dongol公式作为桥台最大清水冲刷深度的计算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压电陶瓷作为微驱动元件,设计了一种尺寸为50 mm×50 mm×10 mm,基于尺蠖蠕动原理工作的新型全方位精密微小型移动机器人,以其作为负载平台,用于精密操作过程中对微小元件的搬运、操作、精密定位等.在介绍尺蠖蠕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机器人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机器人全方位运动模型.对机器人进行了分辨率、定位精度以及全方位运动等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负载能力约为750 g,最大工作频率可达40 Hz,运动速度可达208 μm/s,运动分辨率可达50 nm,开环直线定位偏离率约为5%;在采用了逐次逼近法进行误差补偿和显微视觉实现闭环控制后,定位精度可达100 nm,可以作为一种通用的高精密移动定位平台,在机器人上集成多种精密微操作器件后,可完成多种微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