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章通过增温试验,以试验水样叶绿素a含量作为藻类生物量指标,测定水样增温前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种类组成、优势种都有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环境水温及增温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增温试验,以试验水样叶绿素a含量作为藻类生物量指标,测定水样增温关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种类组成,优势种都有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环境水温及增温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同藻类氧化塘相比,采用固定化藻细胞技术处理石化达标外排废水具有很好的效果,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氧化塘存在的缺点,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与出水水质。系统在装填度为55%、光照强度为2500~35001ux,水力停留时间为4h等最佳控制条件下,对COD、氨氮等都有90%的去除效果;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水基本上可以满足公司回用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铁酸盐预氧化除藻工艺对含藻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水中有机物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影响藻类的混凝去除的问题,利用色质联机和紫外分光光度检测等手段,研究了高铁酸盐预氧化除藻工艺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虽然高铁酸盐氧化后含藻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数量及浓度增加,但能够被后续混凝、沉淀过程去除,剩余溶解性有机物浓度低于单纯硫酸铝混凝。这些增加的有机的是由于藻类细胞在高铁酸盐氧化刺激下释放出胞内物质所致,它们在混凝过程中能够起到助凝剂的作用,提高了混凝过程中的综合除藻效率。高铁酸盐预氧化不仅提高了藻类去除效率,而且能够很好地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12月,对沙营污水处理厂各氧化塘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检出原生动物77种,分析了各采样点的生态因素及原生动物分布特征,探究了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水质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的各项结构参数(种类、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水质状况关系密切;原生动物丰度存在季节变化,秋季多于冬季;原生动物在氧化塘中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各项参数的变化较准确地反映了氧化塘工艺对污水的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2月,对沙营污水处理厂各氧化塘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检出原生动物77种,分析了各采样点的生态因素及原生动物分布特征,探究了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水质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的各项结构参数(种类、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水质状况关系密切;原生动物丰度存在季节变化,秋季多于冬季;原生动物在氧化塘中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各项参数的变化较准确地反映了氧化塘工艺对污水的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移动式曝气器曝气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藻类的数量,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呈现组成高度单一,数量水平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然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塘为预处理,研究了自然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与氧化塘系统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自然地处理出水完全达到国家农灌标准,其脱氮效果优于氧化塘系统,可有效抑制藻类生长,并有明显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移动式曝气器曝气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藻类的数量、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呈现组成高度单一、数量水平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叶绿素-a法测定滇池叶绿素-a生长变化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池水域中取藻样,过滤、接种在MDM培养基中,置于光照温室中培养,提取出叶绿素-a,然后测定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用叶绿素-a法计算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含量.确定适宜的波长范围是用叶绿素-a法测定滇池叶绿素-a生长变化的关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滇池藻类的叶绿素-a吸收光谱有两个最强的收区:一个是在波长为400~460 nm的蓝紫光部分,另一个是在波长为640~660 nm的红光部分.在这两个波段下,可测定Fe2 对滇池叶绿素-a生长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化学氧化法除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从臭氧、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硫酸铜以及次氯酸钠这5种除藻剂中,筛选出一种适宜的灭藻剂,并确定5种灭藻剂最佳投加量.方法以叶绿素a法作为检测方法,选取一种除藻剂,通过烧杯试验,确定除藻剂浓度对藻类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臭氧最佳投加量为4mg/L,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为2mg/L,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0.8mg/L,硫酸铜最佳投加量为1.5mg/L,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3mg/L.结论通过除藻效果的比较,得出5种除藻剂的优劣程度从优到劣顺序为:次氯酸钠〉臭氧〉二氧化氯〉硫酸铜〉高锰酸钾.次氯酸钠除藻效果显著,可达79.07%.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香烃(PAHs)在环境中的污染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而PAHs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藻类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的作用,且藻类群落的改变势必会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有关PAHs的特性及其对藻类的毒性的资料却相对缺乏而分散.介绍了PAHs的化学结构、基本特征、来源和在环境中的命运,重点分析了PAHs毒性的激活和对不同藻类的特异性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几种工业废水可生化指标BOD_5/COD比值和相对耗氧速率,根据模拟生物塘的动态运行试验结果,提出了以耗氧速率R%作为可生化性判定指标,它比BOD_5/COD比值测定快,方法简便,更接近实际,并得出两个指标与生物塘COD去除率之间相关性的线性回归方程,为选择废水生物塘处理方案、预估其对COD去除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最能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是内源性营养盐。研究不同富营养化湖泊中内源性营养盐的不同比例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能为解决湖泊内源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根据藻类的经验分子式,确定以磷为限制因子时的N∶P=7.2∶0.4和以氮为限制因子时的N∶P=4.6∶1来调控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比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生长影响程度很大;内源性营养盐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重度富营养化湖泊〉中度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化湖泊,磷作为限制因子比氮更能有效抑制湖泊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安达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中细菌的季节性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生态塘中水质条件和运行参数,分析安达生态塘系统中细菌随季节和工艺条件变化的波动性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温度变化对厌氧塘入口处和兼性塘出口处细菌总数的影响不大,对兼性塘入口处细菌总数影响较大,同一季节生态塘中各处理单元细菌总数呈下降趋势;对3个时期种属组成相似性分析表明兼性塘中的细菌组成正随着水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北方某酱油酿造企业生产废水含有较高的BOD5、COD、SS和 NH3—N,原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指标不达标。在对原有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整了工艺,将中间沉淀池改为缺氧池,生化池改为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改为斜板沉淀池。结果表明,改造后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相似文献   

17.
去除藻毒素的水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绿藻水华及其所含毒素已成为我国许多富营养化水源的主要问题.蓝-绿藻所含的毒素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神经毒素、肝毒素和皮肤毒素.在水处理时如能有效去除藻类,则藻毒素将随之减少.除藻措施可在水源地或水厂内同时进行.在水源处可采取的措施是预氧化、投加除藻剂和防止水源水因水质或水温而引起的上下分层.一般水厂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藻毒素,可以采用强化混凝、优化粉末活性炭和臭氧以及氯的投加量、用生物活性炭过滤或组合工艺.其中生物预处理、臭氧氧化、粉末或颗粒活性炭吸附有较好去除效果.但是在藻类大量繁殖时,须慎重采用预氧化,否则当用氯或臭氧进行预氧化时,如投药量不当,会使藻细胞破裂,反而析出较多的毒素到水中.蓝-绿藻毒素的最佳去除工艺是臭氧和活性炭相结合的生物活性炭法.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微污染水的气浮和沉淀工艺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天津某水厂的中试试验,研究了气浮(DAF)和沉淀工艺对浊度、UV254、CODMn、TOC、THMFP、藻类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合华北地区典型水质的处理工艺。试验规模为5 m3/h。针对华北地区容易出现的夏季高温高藻、冬季低温低浊现象,分别对两种水质进行了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试验,发现低温低浊期混凝气浮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比沉淀工艺平均高25%,而在其他时期只高出8.4%;高藻期气浮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平均比沉淀工艺高9.5%;有机物的去除规律在各个时期基本一致,气浮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比沉淀工艺平均高5%;气浮工艺对浊度、有机物、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7%、40%、94%。中试试验证明气浮工艺适合对华北地区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出水效果好于沉淀工艺。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日常工作中,收费管理不仅占据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相关工作。从安冶学院收费管理模式的演变入手,谈及如何建立适应高校自身特点的收费管理系统,并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完善和做到日益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