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厦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污泥的出路问题,对厦门市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重金属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本岛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成分比岛外的简单;污泥中主要含有重金属Ni、Cr、Zn、Cd、Cu,毒性较大的元素Hg、As和Pb的含量较低;本岛和岛外各厂污泥中Ni 、Zn和Cd的含量普遍较高,均超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污泥农用标准限值(土壤pH<6.5),岛外污泥中的Cr和Cu也超出农用标准;除岛外部分污泥中Cu和Ni的含量有增加外,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蚯蚓对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桂林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养殖蚯蚓(赤子爱胜蚓),研究了蚯蚓生物量的变化、蚯蚓体内和试验后混合物中重金属含量、蚯蚓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以及处理后蚯蚓产品的再利用。结果表明:加入污泥以后蚯蚓体重增长极其显著;蚯蚓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混合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两者的Cd、Cu、Pb正相关,Zn负相关;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d>Zn>Cu>Pb;投加污泥以后,蚯蚓体内重金属含量显著提高;蚯蚓和混合物的重金属组分含量能够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可以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溶胞技术能使剩余污泥中菌胶团、微生物以及大分子有机物破碎,从而对污泥中吸附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其生态毒性产生影响。本文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合肥市望塘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主要重金属Cu、Zn、Mn的形态分布,并采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的方法对其生态毒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等因素分析超声辐射对剩余污泥主要重金属Cu、Zn、Mn形态分布及生物毒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处理污泥时Cu、Zn、Mn含量和污泥综合毒性差别较大。其中Cu、Zn、Mn在超声处理10 min~13 min时,浓度降到最低;Cu离子在声能密度为1.2 W/mL时,浓度降到最低;Zn、Mn分别在声能密度大于1.8 W/mL、1.2 W/mL时,浓度开始逐渐减小。同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声能密度以及超声时间的增大,剩余污泥的综合毒性越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干旱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养分和重金属质量比季节性变化规律,并评价其环境风险,自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中卫市某污水处理厂共采集了 7次生活污泥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污泥中养分含量、5种重金属及其他指标.结果表明,污泥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全氮、全磷、全钾的质量比,pH和含水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3.9%、30 g...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量与性质,在考虑北京市土地资源状况情况下,论述说明污泥土地利用是北京市污泥处置的优化选择,并初步预测了污泥肥料土地利用的效益.预测结果表明:如充分利用污泥有机肥料,不仅可以获取每年1.0亿元的可观经济效益,而且可大幅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着重分析了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表明,污泥中重金属Cr和Cu元素的总含量超过污泥农用标准,静态浸渗实验结果显示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重金属溶出含量均高于中性,除Cu在碱性条件下的溶出量略多于酸性外,其余重金属均为酸性>碱性>中性;动态淋滤实验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先呈递增趋势随后缓慢减少,浸出量顺序为酸性>碱性>中性,而Cu元素则在酸性条件下授出量是逐渐递减的,且在酸碱性条件下的浸出量相当;污泥填埋应控制在中性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对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污泥养分及污染物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合肥地区微生物有机肥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提出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今后污泥的处置方向是制作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当前国内外污泥处置技术,依据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探讨并提出了以节约污泥处置费用为主要目的的污泥自然干化强化方法和污泥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吉化污水处理厂两个车间排放的污泥中Cu、Zn、Cr、Pb、Cd的含量及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自中和处理车间污泥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Zn>Cu>Cr>Pb>Cd;采自污泥处理车间污泥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Cu>Zn>Cr>Pb>Cd.污泥样品中Cu的含量最高,为8487.58 mg/kg;Cd的含量最低,为2.72 mg/kg.BCR形态分析结果表明,2种污泥中Cu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Zn主要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的形态分布较为均匀;Cd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副产品为污泥,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污泥处理方法过程中要产生沼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含量约占60%,现有的沼气回收利用方案比较适合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但由于投资大、成本高,不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根据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特点,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提出沼气的减排、利用方案,并在着重进行环境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保定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性质的研究以及污泥的除臭试验、污泥的烘干试验、污泥烘干烟气的排放试验测试、造粒烘干试验、污泥有机肥料的大田施用试验等研究 ,找到了一条实现污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消除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径 ,即利用污泥制造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复合肥 .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控制某低负荷长污泥龄氧化沟工艺的污泥膨胀工况,通过对某污水处理厂设计工艺和运行参数的分析,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发生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氧化沟曝气转刷损坏导致氧化沟内总体溶解氧(DO) 质量浓度过低.针对污泥膨胀原因及相关的膨胀机理,采用降低污泥质量浓度,提高系统DO质量浓度的措施加以控制,从而解决了污泥膨胀问题.另外根据污水处理厂现有设备情况和小试试验结果,确定了该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条件为:DO质量浓度约为1.0-1.5 mg/L;污泥指数在120-150 mL/g;污泥质量浓度为5.0 g/L.  相似文献   

12.
对取自合肥市W污水处理厂的8个污泥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试了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中7种元素进行了地质累积指数评价,得出了其污染程度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需要从源头进行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本文介绍常规污泥处理方法及其弊端,阐述新型的污泥减量化技术,并分析限制污泥减量化技术的因素,最后展望了污泥减量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调质用絮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浓缩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一般是通过投加絮凝剂调质后进行机械脱水处理。絮凝剂品种选择、投加量多少都直接影响污泥的脱水效果,絮凝剂的费用也是污泥处理运行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镇江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浓缩处理、脱水形式过程的生产实践,针对污泥的调质用絮凝剂的种类、用量等着手,进行絮凝剂的分析选择。提出了絮凝剂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确定污泥处理中药剂费的简易方法,同时建议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絮凝剂用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所以污泥在土地利用时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污水污泥中主要含肠道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四类病原微生物,其性质、特点以及在污泥中的含量有所差异.本文概述了病原微生物在污水污泥中的性质及危害,并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其弊端是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而剩余污泥的处置已成为最主要的难题.因此,在其背景下提出了污泥减量技术,臭氧以其独特的强氧化性被应用到污泥减量技术中.笔者介绍了臭氧化污泥减量的机理:总结了近期臭氧化污泥在各处理系统中对硝化、反硝化及除磷方面的进展;提出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污泥堆肥化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在模拟雨水、酸雨淋溶条件下重金属迁移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堆肥化处理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化处理使重金属的不稳定形态含量降低,原污泥在酸雨淋溶下重金属已经迁移到约16厘米深的土柱中,而经过处理后的污泥淋出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仅有少量污泥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向土柱深层迁移。迁移量及深度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原污泥。实验及理论分析均证明了堆肥化处理可以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使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污泥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未经规范化处理处置的污泥:一是含水率高,直接填埋问题较多。一般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含水率约为80%,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存在滋生蚊蝇细菌、影响机械作业、无法压实、挤占库容、堵塞垃圾渗滤液管道等问题。二是成份复杂,处置不当会带来二次污染。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在自然堆放状态下,一方面会散发出臭气和异味,污染大气环境;另一方面经雨水冲刷、浸泡和溶解,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低有机质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采用超声波(40kHz,50W)与生石灰(投量为560mg/L)联合预处理剩余污泥,然后将预处理的剩余污泥进行中温两相厌氧消化.试验污泥取自长春市某污水处理厂,试验中主要考察剩余污泥的消化性能、产气情况及脱水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当剩余污泥的VS/TS比值为0.56、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d时,预处理污泥厌氧消化后VS去除率达到40.8%.在消化过程中系统稳定,产酸相内挥发酸成分以乙酸和丁酸为主,而产甲烷相内以少量乙酸为主.产甲烷相的甲烷产率为0.33L/gVS去除,产气中甲烷平均含量可达到59.2%,但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污泥的联合预处理增加了液相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提高了进料污泥的pH与碱度,有助于低有机质剩余污泥的后续厌氧消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造污泥缓冲池、调整污泥脱水设备的思路和措施.结果表明,该措施可大幅度地提高缓冲池出泥浓度和降低污泥脱水过程中消耗的电能、用药量、用水量及污泥含水率,节省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