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准确把握海河流域邯郸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采用输出系数法、等标污染负荷法、ArcGIS技术和系统聚类法对邯郸各县进行污染估算和系统解析。2019年邯郸市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3-N)排放量分别为58 396、6 046、1 348和4 669 t,COD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显示总氮和总磷是主要污染物,负荷比分别为29.67%和33.08%。畜禽养殖源和化肥流失源是主要污染来源,负荷比分别为41.97%和38.72%,化肥流失污染是TP主要贡献者,畜禽养殖污染是NH3-N主要贡献者,各污染源对COD和TN的贡献率较为平均。将邯郸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划分为6种污染类型,确定严格监管区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为未来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汾河流域(运城段)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汾河流域运城段非点源总氮(TN)污染负荷并分析其影响.汾河流域运城段非点源TN约为127.415X104t/a,其中农业化肥污染、农业人口生活污染及牲畜养殖污染非点源TN的贡献率较大,农业人口生活污染为最大来源.非点源污染是汾河流域运城段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常州北市河底泥的N、P污染状况和N、P污染对3种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影响,对其底泥表层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营养元素(N、P)检测和3种功能微生物的计数.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营养物含量评价标准法评价了营养元素(N、P),并对3种功能微生物数量与营养元素(N、P)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属中等污染,TP污染总体略高于TN.可培养功能微生物菌落数随温度变化明显.氨氮与硝态氮,总磷细菌数量与自养硝化菌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r>0.8).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海绵道路对降雨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以武汉市青山区某工业道路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方案:下凹式绿地(方案I)、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组合(方案II)、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和透水路面组合(方案III)。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研究区降雨径流中污染因子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的负荷迁移过程及削减效果。结果表明:3组方案在不同降雨事件中对4种污染负荷均有一定削减作用,SS、COD、TP、TN负荷削减率分别提高了21.28%~50.70%、15.31%~49.57%、11.61%~51.23%、13.13%~44.75%。LID方案在小降雨事件中对负荷削减率提升幅度最大,且方案II和方案III对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明显优于方案I,但方案II和方案III对污染负荷控制效果接近,说明透水路面对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19年乌梁素海入湖排干与湖区水质数据,分析入湖和湖区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湖区入湖污染负荷与水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截污减排已见成效,各入湖口主要污染物指标均可达到V类水质标准;湖体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质量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分别为12.7%、8.9%、10.9%和2.5%。相关性分析表明,乌梁素海入湖污染负荷与湖区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质量浓度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乌梁素海排干入湖污染负荷是影响湖区氨氮(TN)、总氮(NH_3-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外源污染的削减是入湖污染物负荷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削减排干入湖污染负荷对控制乌梁素海湖体污染因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GIS的嘉陵江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根据研究流域的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方程中的因子算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流失量,应用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嘉陵江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近年平均输沙模数为161.94 t/(km2.a),北碚出口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29620.8 t/a和1391.96 t/a,吸附态氮磷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和西汉水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吸附态氮磷流失模数大小顺序依次为:荒地>灌木>草地>农田>城镇>林地。  相似文献   

7.
采用UCT型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市政污水,考查了ρ(COD)/ρ(TN)对该工艺在营养物去除效能及膜污染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UCT-MBR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ρ(COD)/ρ(TN)对COD去除效能几乎无影响,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9.9%;在ρ(COD)/ρ(TN)为7.3时,TN和TP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27%和92.4%.同时发现,ρ(COD)/ρ(TN)由3.2增加到7.3时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脱氮率、缺氧除磷率分别由1.6%、7.94%提高到27.9%、44.91%.ρ(COD)/ρ(TN)的增加改变了脱氮途径,加速了膜污染速率.有机容积负荷的增加和溶解氧的降低是引起膜池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影响着污泥的理化性质与代谢产物.由于胞外聚合物比污泥质量浓度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质量浓度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条件下增加,导致了污泥成分中颗粒与溶解性成分修正污染指数值均有所增加,从而使得污泥的可滤性恶化.在相同气水剪切力的背景下污泥粒径尺寸由于溶解氧的降低而略有下降.此外对附着在膜表面的生物膜的反硝化脱氮量与膜污染速率的相关性也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以西北某小型水库坝前至库尾段4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有效磷(AP)含量,通过计算碳氮比(C/N)、氮磷比(N/P)分析了沉积物污染主要来源,并利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物、氮、磷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OC、TN、TP、NO~-_3-N、NH~+_4-N、AP含量分别为11.68 g/kg、0.46 g/kg、0.17 g/kg、32.20 mg/kg、66.90 mg/kg和13.08 mg/kg;沉积物中C/N、N/P范围分别为19.02~40.93和2.33~3.36,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外源输入;有机污染指数表明S1、S4采样点有机物轻度污染,S2、S3采样点为清洁,S3采样点有机氮污染评价为清洁,其余采样点为轻度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仅S4采样点总氮单因子指数评价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为轻度污染,其余采样点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机制,建立了农田、乔草带、滨水植物带、湿生草本带4个代表性试验小区,重点分析了其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农田是湖泊、水库等水体的重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乔草混合带对总氮(TN)及总磷(TP)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去除率分别为35.2%和32.6%.挺水植物对TN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其质量浓度削减率达到88.9%,但是对TP表现为释放状态;草本过滤带具有较好的TN、TP净化效果,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37.4%和49.8%.过滤带内植被条件和入流污染物浓度是造成过滤带对TN净化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粤西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中国粤西海陵湾、水东港、雷州湾和流沙湾表层沉积物,分析沉积物中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4种生源要素含量.结果表明,粤西海域生源要素含量与国内外港湾相比属中等水平,整体来说夏季各种生源要素含量较高,BSi、TOC、TN和T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7%、0.90%、0.27%和0.027%,冬季BSi、TOC、TN和T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4%、0.67%、0.06%和0.022%.沉积物中TOC/TN值表明,海陵湾、水东港和雷州湾的TOC主要来源于水生,流沙湾TOC主要源自陆源.BSi的含量在春夏秋3个季节均较高,反映了较高的硅藻生产力;而夏季丰富的TOC、TN和TP含量则反映了夏季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大量陆源输入.生源要素污染评价表明,4个港湾中,TOC除流沙湾属Ⅱ类污染,其余3个港湾属于Ⅰ类污染;TP均属于Ⅰ类污染;而TN均属于Ⅱ类污染.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非点源污染逐步成为三峡库区流域污染的重要控制对象,将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模拟研究,以识别库区非点源污染来源关键区域.模型建立后采用2002—2008年水文、水质实测数据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通过对三峡水库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可知:三峡库区上游汇入为库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平均为71.74%,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最高为33.03%,而库区点源污染贡献率较小,最高仅为4.17%.对库区单位面积污染负荷的模拟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物产生的关键区域主要集中在库区腹部,即小江、大宁河、汤溪河等支流流域.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湖北段城镇生活源污染负荷现状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生活源污染负荷大,对库区水生态环境安全危害大等特点,以库区湖北段生活源污染负荷计算及预测为对象,分析了1995~2007年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COD、BOD5、氨氮、TN、TP的排放量,并采用灰色模型预测各区县人口数量,结合排污系数法估算2008~2020年生活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水量在2001年出现显著的增长,之后缓慢增长,截至2007年底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达到2 174.73万t,而其中主要污染物COD、BOD5、氨氮、TN和TP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预测结果为生活源污染负荷削减和库区水质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面源氮素已成为影响三峡库区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但有关农业面源氮污染研究并未深入区分氮污染主要来自何种农业用地,同时以什么方式进入三峡库区。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农用坡地为研究对象,对典型农耕模式下碳铵、尿素和复合肥的氨挥发特征以及小流域内氮素收支平衡进行分析,以期探究氨挥发对三峡库区氮污染的影响。采用原位受控对照实验的范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农耕模式下,三峡库区紫色土氨挥发速率表现为:复合肥最低,变化最平缓;尿素的峰值出现滞后,下降缓;碳铵的峰值出现较早,下降快。小流域内尿素的氨挥发率为8.82%~18.37%,碳铵为17.86%~30.70%,复合肥为2.56%~3.86%。施肥种类的氨挥发率大小为:碳铵 > 尿素 > 复合肥,典型用地的氨挥发率大小为:水田 > 果林 > 旱地。对流域内氮收支平衡分析,发现小流域内化肥是氮素最主要的输入,氨挥发是主要的输出,土壤氮素残留严重,增加了氮素流失风险。从环保角度考虑,降低三峡库区碳铵使用频率、减少旱地和果林施肥量、优化氮肥施用结构是减少氨挥发的有效途径,氨挥发率的减少对三峡库区氮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御临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进行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研究;采用GIS技术对重庆渝北区御临河流域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取地形参数;采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AnnAGNPS)研究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标识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并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经模拟计算,御临河流域2000年产生泥沙沉积污染物为264 803.09 t;产生总氮为5 041.82 t,其中,吸附态氮为256.945 t,溶解态氮为4 784.875 t;产生总磷为123.897 t,其中,吸附态磷为67.334 t,溶解态磷为56.563 t.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农业面源污染在同一年内不同季节的污染物负荷相差悬殊,汛期浓度高,负荷量大.运用AnnAGNPS模型对御临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输出总量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在御临河流域的应用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泊热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的特征,以三峡库区重庆段湖泊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湖水源热泵系统冷排水对湖泊藻类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冷排水对藻类总量增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试验水体藻类正负增长的临界温度在4.5~6.2℃之间;冷排水对湖泊优势藻类种群及比例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并且会使藻类种群数减少;冷排水显著降低湖泊叶绿素a的含量,对浮游植物总量增长有较大影响,且原水氮磷含量越高其影响程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重庆渝北御临河流域水体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御临河是位于三峡库区的一条较大的次级河流,根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的要求,必须进行御临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御临河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了御临河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御临河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点源污染模型在缺资料流域应用较为困难的问题,以赣江袁河流域为例进行研究。通过插补延长、参数移用等技术手段处理分析,构建了基于分布式SWAT模型的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方案。对流域内水量、泥沙及主要污染物氨氮(NH3-N)和总氮(TN)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纳西效率系数和相关系数基本达到0.7以上,模拟精度较为满意,说...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特点 ,分别建立了模糊预测模型和降雨~输沙量~污染物相关模型 ,并对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预测 .结果表明 ,所建预测模型较传统方法有所改进 ,在香溪河流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在污染负荷预测基础上 ,根据三峡建库前后不同的边界条件 ,对其最大容许污染负荷量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