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渭河盆地的挽近构造活动,许多人从事过研究,普遍认为盆地内挽近构造活动的主要形式为强烈的块断垂直差异运动;但也有人认为盆地内存在第四纪旋转大断裂。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分析了由临潼半环状构造及其西侧的户县涡轮状构造和东侧的固市涡轮状构造组成的活动旋卷构造群;初步讨论了与活动旋卷构造群密切相关的地震活动和地热分布。本文认为:渭河盆地挽近构造活动的主要形式为水平力推动的旋卷运动,并派生出垂直升降运动;活动旋卷构造群控制了盆地内主要地震活动和地热分布。  相似文献   

2.
构造演化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格局.从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盆地断裂系统发育特征,指出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深大断裂控制了含油气系统的分布;(2)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构造圈闭带的形成和演化;(3)断裂系统还控制着输导系统的分布,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断层控制了油气运移;(4)喜马拉雅晚期断层活动具有破坏性;(5)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聚集带的分布;(6)在柴达木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前形成的古隆起构造带上.因此,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控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 ,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构造与活动构造都是研究地球最新的构造变形和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也是地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础,而活断层是其中最重要的构造表现形式和研究对象。活断层研究成果经常是地震预测与预报、城乡防震减灾和重要工程规划设计如何有效规避活断层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从新构造角度认识和研究活断层的时间尺度与特定区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更关注从十万年到百万年尺度的地质构造过程,强调的是“过去与现在”的断裂活动性。而活动构造最关注距今100~150 ka以来的地质-地貌过程,更强调认识和评价“现在与未来”的断裂活动性,因此,它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点。近年来的活断层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表明,第四纪年代学、空对地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定量化研究新构造演化、构造地貌、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等的水平和精度,也促进了活断层数据的数字化与共享程度,并进一步提升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但对于中国这样活断层发育密度高和活动构造体系极为复杂的区域,针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借助高精度遥感技术和新构造定年方法等,开展快速有效的区域性活断层普查,提升活断层调查研究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程度,并重视活动构造体系的综合研究,从而为预防地震地质灾害夯实地质基础。同时,还需要注意区分断层活动性与危险性的关系,重视稳定大陆区和低活动速率断层的强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断裂解释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分层、分期和分区发育强度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断裂可以分为以逆冲构造为主的盐下基底构造、以盖层滑脱为主的盐上下古生界、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上古生界和新生界4个构造层,自盐上下古生界至新生界构造变形总体逐渐减弱;平面上,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更为强烈,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次级断裂更为发育,密集分布,而玉北地区中西部冲断作用较弱,以逆冲滑脱、高角度逆冲构造为主,次级断裂不太发育,相对分散分布;断裂演化时间上,加里东中期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强,中西部断裂活动较弱,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东部断裂相对稳定,中西部断裂活动相对较强,反映断裂活动自东向西的迁移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位置、走向和分布受先存基底构造、构造应力场背景和膏盐岩滑脱层等共同控制;加里东中期断裂主要密集发育于先存基底构造薄弱带,受SE向挤压应力控制,断裂沿中、下寒武统由NW向朝SE向被动逆冲,形成多排NE向差异分布的逆冲断裂带。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 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 形成与青铜峡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 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 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 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 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试图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主要构造体系的划分、特征及矿产分布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的认识: 云南主要构造体系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定向性和定位性,反映了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的统一性;在时间发展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纬向构造体系和经向造体系发育较早,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历史,其它扭动构造体系发育较晚,挽近期期的活动构造体系是经向构造体系和歹字型构造体系。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带的形成受构造体系的严格控制,呈有规律的分布。矿产的形成、富集和分布也严格受到构造体系的控制,特别是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经向构造体系及纬向构造体系对内外生矿产的控制尤为明显,这对进行战略性找矿工作的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郑文俊        张博譞        袁道阳  陈干        张逸鹏        俞晶星  张冬丽        毕海芸  刘炳旭        杨敬钧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224-236
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方式及最新扩展边界的位置,是目前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研究的热点。基于近年来对阿拉善地块南缘及邻区活动构造运动特征调查和定量研究结果,重点总结了阿拉善地块南缘活动断裂几何图像及运动特征,指出以前普遍认为的稳定阿拉善地块内部在新生代晚期发育了一系列规模不等、运动性质各异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向外扩展过程中新生或先存断裂复活的结果,断裂对区域地貌的控制作用形成了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地貌和构造边界。综合新生代变形、构造地貌、低温年代学、大地测量与现代地震活动等资料和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中晚期以来发生了有序的向外扩展,形成了两个有重要意义的扩展边界:一是在10 Ma左右形成的以祁连山北缘断裂为主要边界控制构造的、完整清晰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貌及构造边界; 二是在新生代晚期3~2 Ma形成的阿拉善地块南缘与祁连山北缘断裂近平行展布的、主要由逆冲断裂所组成的青藏高原扩展最新边界。在现今构造、地貌格局中,阿拉善地块南缘已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证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受到走滑作用和重力 流动作用控制,以盐层沿层流动为主要特征,由南至北,盐层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盐枕过渡。莱州湾凹陷东部走 滑带盐上构造有盐上断裂背斜、盐撤凹陷、龟背构造、翼部地层超覆和盐体遮挡构造;盐层构造有枕状底辟、盐株 和外来盐席;推测盐下构造有早期古隆起。盐相关构造经历了发育—调整—成熟—再活动4个主要阶段。盐上 构造圈闭控制了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带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1.
Pala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ianshan belt,NW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hinese Tianshan belt is a major part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extending westward to Kyrgyzstan and Kazakhstan.Its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malgamation of Central Asia,comprises two stages of subduction-collision.The first collisional stage built the Eo-Tianshan Mountains,before a Visean unconformity,in which all structures are verging north.It implied a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Ocean beneath the Tarim active margin,that induced t...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边缘检测和区域生长的自然彩色图像分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自然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即利用相位一致性模型检测图像边缘,获得图像主要几何结构;并将代表区域分布的边界线作为潜在的区域模型,自动获得种子点进行区域生长实现最后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单一使用边缘检测和区域生长进行图像分割的缺陷.所得分割结果与人类视觉系统判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测地线主动轮廓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分割方法,它对噪声图的分割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像平滑的质量.为了使图像平滑和图像分割有机的结合起来,文中首先利用方向曲率模值提出描述图像平滑度的泛函,推导出一种四阶偏微分方程(PDE)图像降噪模型,它能在有效降噪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图像特征.该方法处理结果为分段线性图像,且在目标边缘处梯度存在阶跃.利用降噪结果的这一特点作为图像特征的描述函数,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测地线主动轮廓(new geodesic active contour)模型.实验表明,新模型轮廓提取能力强、收敛速度快.以文中的降噪模型进行预处理,对基于区域的主动轮廓模型分割效果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调谐液体柱型阻尼器减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建筑结构利用调谐液体柱型阻尼器(TLCD)进行结构减振的半主动控制系统。阐述利用TLCD系统减振的基本原理,确定有关的影响参数;介绍高层建筑结构利用TLCD进行半主动控制的方法,数值分析表明,利用TLCD可以达到很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声图像序列中形变结构的分割,根据隐函数对弹性结构的建模能力,提出了用隐式模板逼近形变结构的方法.待分割的结构是由一个能量最小化过程经过逼近而确定出来的.通过对超声心动描记图像进行实验的结果证明,本方法可有效地抑制超声图像序列中噪声对分割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对形变结构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容特征的图象检索(CBIR)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CBIR领域的技术、图象内容特征的表达和提取、CBIR的系统结构以及CBIR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制一种透视激光数字成像系统,对其系统结构,主要功能特点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煤自燃逐步自活化反应理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深入了解煤自燃发生发展过程,对煤自燃过程进行了绝热氧化模拟,获得了煤自燃过程升温曲线,得出煤自燃过程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规律,同时对煤低温氧化过程微观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在充分研究煤自燃过程宏观特性和微观结构变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煤自燃逐步自活化反应机理:煤结构中不同官能团(活性结构)治化需要的温度与能量不一样,先被活化而发生氧化反应的官能团释放能量使其它需要更高活化温度和能量的官能团活化而进一步与氧发生反应释放更多能量,煤自燃过程是不同官能团依次分步浙进活化而与氧发生反应的自加速升温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解决张拉整体结构在各种动态激励下的振动控制问题,保证结构的功能与安全性,研究张拉整体结构的主动控制问题.根据结构的机电耦合作动方程,推导结构的状态空间描述.基于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和New-mark关系,推导张拉整体结构机电耦合最优控制方程.在Newmark算法的基础上引入Newton-Raphson迭代过程,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效应,实现了张拉整体结构的机电耦合非线性主动控制.以双层柱状张拉整体结构在随机激励下的振动控制为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网状天线反射面形状精度控制智能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网状天线反射面振动控制智能结构的作动器位置优化进行了讨论;把模态分析和能量作用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网状天线反射面振动控制智能结构的作动器位置优化的新方法;求每个候选单元的位置评价准则TC(所有模态的模态可控度之和),TC大的候选单元就是作动器的最佳位置. 并用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