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就一次风速、喷口风速、煤粉浓度实现实时、准确的测量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一次风速在线监测系统,该软件系统对电站锅炉的一次风速、喷口风速和煤粉浓度进行在线监测,为电站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提供客观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锅炉效率是锅炉获得最佳运方式的重要依据。研究了一套锅炉效率在线监测系统,详细介绍了本系统锅炉效率在线测算方法,对本系统的硬件结构和功能做了简要阐述,并讨论了在C++ Builder环境下的数据采集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对东锅DGl025/18.2-Ⅱ4型锅炉所配备的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进行改造,采用分层燃烧技术,保留原主燃烧区域基本格局不变,一次风喷口采用宽钝体大回流式垂直浓淡燃烧器;增大底部AA层二次风喷口,使托粉能力增强;将Y层三次风下移到C、D两组燃烧器之间,将三次风中携带的煤粉送人主燃烧区域的高温区域;在A层燃烧器区域增加微油点火装置;在三次风附近低温区域布置适量卫燃带,优化煤粉燃尽条件,并保证主、再热蒸汽气温。改造后锅炉效率提高了2.52%,且锅炉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4.
煤粉燃烧器作为燃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锅炉炉内燃烧工况和燃烧效率,其选型和设计在整个锅炉设计中显得很重要.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引入到煤粉燃烧器的设计中,阐述了燃烧器设计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煤粉燃烧器的CAD过程,最后综合利用Visual basic 5.0,AutoCAD,Origin 6.1等软件开发了煤粉燃烧器可视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利用该系统,使用者只需输入几个参数,系统便能自动完成从设计计算到出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电站锅炉存在一次风喷口带火、高温腐蚀、水冷壁结渣、要求低负荷稳燃等问题,结合周界风、侧边风、钝体技术在不同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偏置周界风燃烧器设计方法.采用RNG k-ε模型和Langrangian颗粒模拟方法对偏置20 mm周界风燃烧器单喷口射流及其在大型电站锅炉上的应用进行了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偏置周界风燃烧器在保证煤粉气流着火稳定性以满足低负荷燃烧要求的同时,具备较强的防止喷口带火能力;炉内水冷壁附近颗粒物质量分数相对较小,从而能保证较高的氧化性氛围以解决水冷壁高温腐蚀、结渣等问题;偏置周界风所引起的炉内气固两相偏析在低NOx燃烧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一代水平煤粉浓淡燃烧器对300 MW机组贫煤锅炉低进行改造,在主燃区上方安装4层燃尽风喷口,采用燃料水平分级和燃尽风空气垂直分级耦合而成的立体分级技术降低NOx的排放量。结果表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了明显的减少,浓度降幅在40%~50%;当采取倒塔配风方式运行时,降低氮氧化物效果最为明显,且锅炉的热效率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中浓、淡两股气流混合的机理,在进行了平行矩形射流速度场特性的试验研究后,对温度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阐述了喷口间距、初始剩余温度等因素对平行矩形射流温度场结构特性的影响。从而提出,通过适当加大喷口间距、提高浓缩比可以实现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的高效、稳燃、低污染和防结渣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电厂煤粉锅炉中,锅炉送粉管道内的煤粉浓度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锅炉的燃烧效果.静电法测量煤粉浓度具有耐高温、高湿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介绍了静电产生机理、传输特性、静电式煤粉浓度变送器的组成.模拟沈阳热电厂的实际工况,构建了由风力送粉装置、静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集卡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的煤粉浓度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实验结果证明:静电传感器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与煤粉浓度线性相关,静电法用于电站锅炉煤粉浓度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光脉动法煤粉实时在线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光脉动法的基本原理,及基于该原理开发的可用于直吹式和中间仓储式煤粉制粉系统的煤粉粒度和浓度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在某300MW电站锅炉1年多的长时间监测及在从300MW到600MW不同容量锅炉的制粉系统中的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监测煤粉的粒度和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电站锅炉氮氧化物的有害排放,采用1 MW热态煤粉燃烧试验锅炉进行热态模化试验,使用两台双调风旋流燃烧器进行对冲燃烧。该试验过程在主燃烧器的上方不同位置,布置了分级燃烧的燃尽风装置。通过截面渐变一次风管与相邻的碰撞环结合以使空气和煤粉混合气流在一次风管内,将煤粉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的煤粉颗粒沿径向分离为内淡外浓的环状气流,实现了燃料在燃烧器喷口处沿径向的浓淡分布。通过对特性差异较大的神华煤、河津煤和长治煤的热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燃尽风布置的相对位置变化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燃尽率受燃尽风布置相对位置的影响,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和燃尽率之间呈正相关,燃尽风布置为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管内煤粉气流着火的试验方法与理论模型,从而得出煤粉气流着火的一些特性与规律,由于管内煤粉气流着火更接近工程实际,因此该实验方法比其它一些研究着火规律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同时介绍了几种典型工业用煤在控制煤粉浓度、气流速度以及管壁温度时,管内煤粉气流的着火特性的试验结果,并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2.
基于炉膛内煤粉射流微元段,分析煤粉射流卷吸、挥发分与焦炭燃烧以及辐射传热引起的质量与热量变化,建立煤粉射流中氧质量浓度变化、煤焦颗粒直径变化、煤粉颗粒温度变化及一次风射流温度变化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粉射流着火稳定性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对于在实际运行中预测与诊断燃烧状态、优化燃烧、预防熄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燃煤电厂中煤粉细度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超参数的煤粉细度软测量方法。通过制粉系统特性试验,综合分析出影响磨煤机煤粉细度参数的主要因素。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超参数方法构建煤粉细度软测量模型。将该方法用于特性试验,发现检验样本的均方根误差为1.7%,证明煤粉细度软测量方法有效,满足煤粉细度模型精确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煤粉燃烧技术,它采用纯氧和再循环烟气代替空气组织煤粉的燃烧,也被称作富氧燃烧技术或氧气/烟气再循环技术。本文介绍了O_2/CO_2燃烧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的特点,并以某电厂600MW亚临界四角切圆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对其特点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燃烧技术,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在低碳经济下,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高炉喷吹用煤粉灰份含量与粒度的关系,指出加强原煤混匀,控制煤粉细度及采用一步收集煤粉的方法可减小入炉煤粉的灰份波动;筛除原煤中的细粒级部分可降低并稳定入炉煤粉的灰份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O2/CO2气氛下,常规粒径煤粉与一定比例超细煤粉混合的燃烧特性以及NOx生成特性,得到不同超细煤粉和常规粒径煤粉混合比例下燃烧室内气体温度分布、浓度分布以及污染物NOx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细煤粉与常规粒径煤粉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煤粉着火燃烧特性,同时减少NQx的生成;超细煤粉比例提高,煤粉着火提前,燃烧速度加快,NOx的生成量降低;当超细煤粉质量分数为30%~50%时,减少NOx的生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煤粉在水平管道内的某些输送规律,研究了影响煤粉输送的几个主要参数—料仓顶压及流量孔板直径。煤粉流量与顶压及孔板直径成抛物线关系。单位管长的压降与煤粉浓度成正比关系。煤粉被气力输送时,其流量与输送风量几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赤峰热电厂#4~#6炉(均为BG-130/3.9-M4型)因制粉系统存在诸多问题,长期达不到满负荷运行。本文针对制粉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经充分论证后,对#4~#6炉制粉系统进行了综合改造。改造后热态调整试验表明,基本消除了原制粉系统存在的问题,在燃用现煤种、不投油状态下,锅炉能够在满负荷下运行,达到了预期改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粉煤气力浓相输送的实验及压降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一种粉煤气力输送装置,在实验基础上,对影响粉煤输送量的主要参数—料仓顶压和孔板直径以及输送稳定性作了讨论。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一组预测粉煤在水平、垂直及倾斜管中浓相输送压力损失的关系式,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对煤粉仓爆破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防止煤粉仓爆破的若干技术措施,并对煤粉仓防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