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建筑采暖用地沟管网老化腐蚀严重的情况,探讨新材料替代传统钢管,解决金属材料腐蚀问题.通过在供热实际中的运用,从安全性、热损失、施工造价等方面与传统钢管进行对比分析,做出了PP—R稳态管在供热中尤其是采暖地沟内的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以芜湖市某冲压地沟软基处理过程的监测及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地基处理后的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现场十字板剪切、室内土工试验等监测与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建筑设计可增强室内自然通风,使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了对比建筑设计对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的作用,结合重庆市的最佳户型评选活动的部分建筑户型,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建筑进行了建筑布局和建筑朝向的不同设计情况下室内速度场分布、温度场分布和室内PMV分布的分析。分析表明,通过改变建筑朝向和局部改变建筑布局设计,室内产生的最大气流可从0.24m/s增强到0.82m/s,显著改善了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半小时后室内温度较原朝向降低0.9℃,室内的PMV值更接近舒适。由此可见,建筑布局和建筑朝向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建筑良好室内舒适环境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了夜空背景辐射是改良地沟蓄冷的主要机理,并由此讨论了不同地沟尺寸和开挖地点对地沟性能的影响。这一结果有助于我省苹果在产地贮存保鲜,以便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建筑室内的光环境对于它自身的使用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影响建筑室内光环境的因素有很多,有建筑周边环境的遮挡、建筑室内装饰以及窗口的设计等。本文结合合肥地区的光气候特点,利用光环境模拟软件Ecotect来分析窗户尺寸对建筑室内自然采光的影响,通过改变窗墙比、窗台高以及窗户外形等几个方面来改善建筑的室内光环境。  相似文献   

6.
现今拉萨地区大量出现集中搬迁村庄,被动太阳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此类新建筑形式已为多数居民所接受,但其室内热环境仍有待调研.因此,本文对拉萨地区搬迁新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进行测试调研,通过与旧建筑对比,全面分析了影响其室内热环境的因素,发现新建筑室内温度偏低,且较旧建筑仅高0.8℃,室内热环境仍有待改善.同时,对调研结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空间结构和直接受益窗设计进行了深入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南向采用深色玻璃+白天窗帘全开的模式较现阶段常用的透明玻璃+白天窗帘闭合模式的室内平均温度高1.2℃,且可改善室内采光;提高客厅围合性可以使室内平均温度增加1.3℃,负荷降低17.3%.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地区为例,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有无墙体绿化建筑室内的热环境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且通过实地测试得出在下午持续高温阶段,绿化墙体建筑室内温度较普通建筑降低了1.5~2℃,绿化墙西外墙壁面温度降低了15℃,论证了建筑外墙绿化能够改善室内热环境,是一种有效的、主动的隔热节能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建筑色彩与建筑形式的关系,现代建筑的立面色彩及室内色彩设计。  相似文献   

9.
建筑环境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建筑室内空气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简述建筑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措施:室内热湿环境可以通过被动法和主动法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控制措施包括利用建筑设计实现自然通风、采用置换通风系统、选用绿色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在住宅建筑的设计阶段了解阳台设计方案对于室内物理环境的影响,利用ECOTECT软件对住宅建筑内部空间进行了照度和热环境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阳台设计方案下,室内采光系数、室内24 h逐时温度变化和室内24 h逐时得失热量变化。结果表明,利用ECOTECT软件可以直观地模拟多种阳台形式对于室内光热环境的影响,能够为阳台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道模型是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设计的基础。本文在一般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超宽带无线通信信道模型S-V模型及IEEE 802.15.3a模型的UWB信道模型的建模方法,给出了几种不同室内环境下的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对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就闭合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在竖向承载性能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来丰富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土体变形模量、密度、内聚力以及内摩擦角对闭合型地下连续墙竖向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外侧摩阻力的发挥过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大致相同,但由于土芯的存在,其内侧摩擦阻力发挥机理更复杂;闭合型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均可视为端承摩擦型基础;随着墙周土变形模量的增加,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竖向位移显著减少,墙体轴力也减少;密度对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沉降的影响不显著;内聚力对侧摩擦阻力的影响程度受地下连续墙和土体之间相对位移量的控制;只有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沉降量超过20mm时,土体内摩擦角才对基础的竖向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地下KTV包间这类公共娱乐场所的室内空气品质.在不同季节,对某市3家地下KTV包间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体积分数、氡、可吸入颗粒物和菌落总数进行测试并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家KTV包间室内空气品质均不乐观,1#,2#KTV包间的相对湿度、CO2体积分数、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和3#KTV包间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均超出相关标准.分析可知,新风量是影响地下KTV包间空气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可从合理安排新风量、优化室内气流组织、有效调节室内相对湿度、提高空调系统的过滤性能、减少室内污染源等方面,积极改善地下KTV包间的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下商场建筑独特的热工和负荷特点,建立了适合于地下商场建筑的新型DCV模式.该模式将CO2体积分数控制与常规的温控VAV系统相结合,同时实现对空气品质、温度的PID控制,并确立全年工况自动切换策略.利用动态仿真系统进行建模,并以上海实际地下商场建筑为对象,进行全年的动态运行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DCV系统比定风量系统全年节能22.2%,比常规VAV系统全年节能17.5%.说明该技术在地下商场类建筑应用时,可以同时实现对室内空气品质、温度的良好控制,并且在最大限度上节省了能耗。  相似文献   

15.
35GHz宽带信道测量和相关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借助于35?GHz频段、20?MHz带宽的一发双收系统,对中国典型的后3代(B3G)城市信道环境和典型的室内信道环境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在该频段验证了室外小区的通用路径损耗模型,提出了适用于中国环境的大尺度衰落模型,为中国后3代信道建模和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通过对室内外信道时延扩展、时延时间域信道响应、时频域信道响应,以及室外信道传播环境相关性和天线相关性的测量、统计及分析,为后3代系统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双极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特性,进行了室内信道测量实验,通过Elektrobit多维信道探测器获得视距和非视距场景下的信道冲激响应.对功率时延谱、均方根时延扩展、信道容量和交叉极化鉴别率等信道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电波在水平极化、垂直极化和双极化下不同的传播机理.仿真结果表明,双极化MIMO系统有利于多径分量的产生,相比于单极化系统有显著的信道容量优势.仿真结果对于室内MIMO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级和链路级仿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天线和传播对室内MIMO信道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维射线跟踪法分析了视距、非视距室内传播环境和天线阵列结构对多入多出(MIMO)系统容量补累积分布函数(CCDFS)的影响. 室内传播环境和天线阵列结构对MIMO系统容量CCDFS有重要的影响. 10%中断容量也表明,室内环境中有独立同分步(i.i.d.)瑞利信道容量大于线性阵容量,线性阵容量大于矩形阵容量或圆形阵容量的关系,而且视距环境中系统容量要低于非视距环境中系统容量. 结果表明,这些结论对合理设计MIMO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室内信道,提出一种基于UWB多径信号中最强路径检测的TOA估计算法.通过卷积运算进行最强路径搜索,进而完成TOA估计.TOA估计过程不依赖视距路径(line-of-sight path)检测,适合于NLOS(non line-of-sight)情形,且最强路径搜索避免了阈值设置过程,相比LP搜索计算复杂度低.通过对IEEE.802.15.4a标准下NLOS信道模型的仿真实验,讨论了各参数估计偏差对定位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本定位算法在室内多径信道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UWB在室内高速无线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室内高速无线传输环境,介绍了超宽带传输新技术。研究了UWB应用于室内无线传输时信号波形设计、调制方式、多址技术、信道特性与系统构成等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采用高斯信号波形,进行脉冲位置调制方式及跳时技术,UWB能够在误码率、系统实现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聚合物物化参数选取忽略了室内实验条件和地下油藏渗流条件的差异,导致室内实验参数偏理想化而产生拟合误差.针对此问题提出全新的聚合物驱历史拟合方法.首先根据水驱开发实践认识,结合动静态资料,拟合得到接近地下油藏实际的模型;然后以修正聚合物物化参数为主,修改静态模型为辅方法,注重分级控制理念,得到地下渗流聚合物驱模型和一套油藏规模物化参数;最后,优化注聚方案,进行方案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