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舆情传播和舆情斗争的主战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要在全面把握高校网络舆情新特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网络舆情"堵与疏"的辩证统一关系,廓清高校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加强正确引导,弘扬网络精神;完善监督功能,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思潮中,话语权是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不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高校环境中,话语权都出现了去中心化现象,进而出现舆情议题泛化、多元化、群体化以及难控化。由此,文章主要从高校舆情的特征、生成动因以及演化模式对其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结合当下风险化社会物理环境与信息环境模糊不清的显著特征,分析高校舆情生产的主要、次级以及核心要素,将高校舆情的演化路径用"幼虫到出茧"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在深入了解高校舆情生成机制的情况下规避舆情危机的产生,可以降低高校舆情非理性带来的边际危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李刚门"事件为例分析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网络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微媒体蓬勃发展,塑造了自由交互的微文化生态.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辅导员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较强的舆情预警能力.在微媒体平台上,辅导员要善于打造自身的网络形象,成为微媒体的深度用户和网络意见领袖.在舆情预警方面,辅导员要善于使用舆情监测工具,准确捕获信息,科学预判舆情,主动把握微媒体话语权,做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网上各种信息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对社会诸多现象、现实和问题等反应敏感,易受到错误言论的蒙蔽和误导。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手段方面的严重不足,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信息挖掘技术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系统利用网络蜘蛛技术、中文分词技术和文本聚类技术,通过对互联网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舆情识别分析,实现了舆情热点与话题信息的推送与跟踪功能,可进一步分析舆情内容的观点与态度问题,筛选并判定各级别网络舆情的发生,从而进行公共危机和热点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6.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高校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为高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情,甚至引发危机,文章立足高校,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着手,深入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并从高校管理机制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现状,提出了基于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网络爬虫将相关网络新闻、博客和论坛的信息采集下来,采用关键词和敏感词匹配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过滤,将用户关注的信息呈现出来,从而实现对舆情信息及时准确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重视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机制,必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校关系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的命运所在,本身热点问题很多,历来是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的重点。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重视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机制,必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已然兴起,且其形势非常严峻,已对保持校园的稳定与和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校园网络环境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网络舆情也给校园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事关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社会的和谐。为了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可考虑从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入手,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寻找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和一系列可行性建议,据以及时化解和控制高校校园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意见表达渠道层出不穷,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不断多元。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单元其舆论敏感度十分显著,如何发挥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利用文献研究方法,旨在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合理构建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并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网络及其衍生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风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冲击,在应用传播学、系统论等方面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网络"失范"现象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无序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环境、身心健康、道德风貌、社会主体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利用电子阅览室等学生用大型机房对高校无序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与监管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与情绪性、丰富性与多元性、交互性与可控性、突发性与偏差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高校应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领导机制;提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技巧;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教育。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的到来促使网络舆情信息具有参与主体年轻化、传播途径多样化、速度迅猛化、内容复杂化以及过程互动化等特点。这给问题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必须做到转变观念,加强重视;强化"网上"监控,及时疏通舆情;创新"网下"途径,掌控最新舆情;切实做到网上网下有效结合,探索微时代下最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控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水专学报》2017,(2):34-37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权的下放与让渡,高校舆情的话语表达研究为避免高校舆情发展过程中的谣言滋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文献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的话语表达发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发展基本符合一般舆情发展的规律,但因其表达主体与客体的指定性,在治理与引导高校舆情的过程中应当在高校内搭建舆情数据采集平台,组织专业的舆情数据分析队伍,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与防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共和国"的日益壮大,网络舆情愈发波涛汹涌。汹汹舆情背后掩藏着网络群体心理极化这一"元凶"。通过对"郭美美事件"报道内容的分析,审视该事件中群体心理的极化过程,深入剖析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或显性或隐性风险。借此从规避群体心理极化风险视角探讨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路径,提出跨越群体隔离之障碍,构建网络"人行道"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是提升辅导员网络舆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包括以下环节:监测期、预判期、研判期、处置期、总结期,应根据各工作环节的独特性,以及辅导员自身的职责和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规范化流程,以供辅导员提前学习、应用,并最终提升其网络舆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至关重要。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综合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网络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从建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网络素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是考验政府处理事件的能力、关系政府部门的形象的重大问题。妥善应对舆情事件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做好舆情分析工作,让舆情事件得到合理的引导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以开放、互动、快速、海量为特征的网络媒体近年来异军突起,由此形成的网络舆情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影响日渐加深.电力企业在网络时代如何搭建舆情监控平台,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