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对底层框架砖房1/6比例模型和原型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与1/6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底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于7、8度抗震设防区.一层是这种结构体系的薄弱层,且框架柱端,尤其柱脚为薄弱部位,二层与一层的侧移刚度比,在7、8度时宜分别控制在1.2~2.0和1.2~1.6范围内.底层框架砖房的变形属剪切型,地震力沿楼层高度近似呈倒三角形分布,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但一层的纵、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η=1.1+0.1K2/K1,其中K1、K2分别为一、二层的侧移刚度  相似文献   

2.
对底部两层框剪结构砖房的弹塑性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按本文原则合理控制楼层刚度和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的分布。该类房屋是一种安全,经济,可行的结构形式,并提出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作为指标来控制该类房屋底部塑性变形集中是最有效的设计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底部两层框剪结构砖房的弹塑性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按本文原则合理控制楼层刚度和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的分布,该类房屋是一种安全,经济,可行的结构形式,并提出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作为指标来控制该类房屋底部塑性变形集中是最有效的设计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结构方案与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空间分析有限元程序SATWE、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ETDA、弹朔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EPDA、静力弹朔性分析程序EPSA对不同结构方案的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相邻层侧移刚度比、楼层反应力、楼层剪力、层位移、层间位移角等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改善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震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当一部分村镇住宅由于没有考虑抗震设计,其遭受的破坏更为严重.随着村镇住宅建造的快速发展,村镇新建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高度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山东地区某典型新建村镇住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典型住宅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为今后该地区的村镇住宅建造提供了相应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底框砖房震害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底框砖房是指底部一层全部或部分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多层采用砌体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5·12汶川大地震灾区该类建筑应用非常广泛,基于灾区广泛的凋查成果,分类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底框砖房的主要震害特征,即部分底框砖房表现出很差的抗震性能}过渡层普遍破坏严重甚至于完全坍塌;上部砌体整体相对于底部框架发生水平滑动,研究表明.过渡层的工作机理非常复杂.地震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设计所采用的受力状态有明显的区别,建议在现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过渡层的强度和延性要求;现行抗震规范对底框和上部砌体层刚度比的规定对于提高底框砖房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考虑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质来制定上下层刚度比范围;底框和上部砌体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是保证底框砖房整体工作的前提;严格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和施工的底框砖房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部分底框砖房因其混杂的结构体系不利于抗震,建议在抗震设防地区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底框结构地震后的倒塌模式与废墟特征,预测存活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实际震害调查、数值模拟及振动台试验,对底框结构地震倒塌后废墟特征及存活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首先依据目前的实际震害资料,发现底框结构典型的三类地震倒塌模式(底框层倒塌、过渡层倒塌、整体倒塌)中底框层倒塌是相对概率较高的倒塌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倒塌后底框结构的废墟形式,主要为"骨断筋连型"与"松散型"两类,并研究认为"骨断筋连型"废墟存活空间相对较大,但是震后拆除救援困难,而存活空间主要分布在背离倾覆一侧.同时相对于底框层,顶层有更大的存活空间;"松散型"废墟存活空间较小,但相对震后易于救援,在背向倒塌方向一侧,墙体较少的房间内靠近柱梁位置,在梁下会有一定的存活空间.之后建立了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的底框结构废墟研究数值模型,并阐述了模拟方法,而底框结构震害特征、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的相似证明本文废墟研究数值建模方法的正确性,认为背向倒塌一侧且墙体较少部位人员存活空间较大.本文研究可为震后快速救援定位提供依据,并对人员逃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规范》有关底框结构砖房条文的基础上,对底部两层框剪结构砖房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广泛分析,并对该类房屋抗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就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提出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体系的合理布置,过渡楼层抗剪抗弯能力应适当增强,以及构造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底部两层框墙砖房中,在底部两层的横向和纵向应设计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由于这些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高宽比大于1.5。因此,底部两层框墙砖房与底层框墙砖房的受力特性明显不同,通过对规范GBJ11-89及DBJ53-6-97有关抗震设计的研究。针对8度区底部两层框墙砖房的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地裂缝场地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裂缝场地土与结构体系的三维数值模型. 将计算结果与跨地裂缝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对框架结构位移角、层间剪力、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的定量分析,获得地裂缝对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 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在地裂缝场地表现出的非一致性加重了上部结构的损伤程度,结构中间跨的构件及节点破坏尤其严重,上盘结构的裂缝长度和宽度更大. 框架结构跨越地裂缝是最不利的布置形式,动力响应尤为剧烈,在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 近地裂缝场地上盘结构的响应程度大于下盘,表现出“上、下盘效应”,在上盘0~20 m和下盘0~15 m范围内,框架结构破坏严重,在上盘30 m和下盘20 m外,结构反应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2.
在"强转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多道防线的划分和内力调整的具体方法:空腹桁架下弦梁和转换柱为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桁架中腹杆、上弦梁以及与其相连的上层框架柱;首道防线是转换层其他上抬框架梁柱。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多榀有限元算例模型,进行水平与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以及竖向水平分量变化(V/H=0、0.65、1.2)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及极罕遇地震水准下(V/H=0.65),结构可以避免整体和局部破坏,结构形成以上抬框架梁为主的混合耗能机制,总体实现了多道防线设防的设计思想。随着地震动竖向分量的增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桁架下弦挠度显著增加,当竖向地震动较大时,其对上抬构件内力的附加影响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以合肥某平面回字形高层框架结构为例,通过对该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结合对开洞层的楼板应力分析,检验其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回字形结构整体协调能力较强,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剪切模型和弯剪模型对六层配筋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建筑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并在地震动的输入下,进行了弹性、弹塑性及倒塌反应全过程计算分析.结论:在多层配筋混凝土小砌块建筑的地震反应中,当建筑的高宽比较大时,弯曲变形占主要地位,应该用弯剪模型计算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玄武岩纤维布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个未加固砌体试件和2个玄武岩纤维布(BFRP)加固砌体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BFRP加固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分析BFRP对已开裂和未开裂砌体的加固效果.研究表明:与未加固试件相比,BFRP加固试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明显提升,刚度和耗能能力显著改善;与BFRP加固未开裂试件对比,BFRP加固已开裂试件的承载能力稍好,但延性较差,且加载初期刚度下降更明显;BFRP改变砌体破坏形态,并能有效抑制已开裂试件的既有裂缝,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指出其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针对吊脚式和错层式两种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启示.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4)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5)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相似文献   

17.
底层框架砖房模型的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底层框架砖房1/6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考察了该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分析了不同试验阶段模型的频率、振型和阻尼比.采用层间剪切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和地震反应分析,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耗能梁段屈服类型、柱轴压和震后替换耗能梁段对可替换式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拟静力循环加载的方法对4个可替换式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试验,并从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系数和构件应变等方面分析其抗震性能. 结果表明,耗能梁段屈服类型对可替换式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耗能梁段从剪切型过渡到弯曲型,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柱轴压的增加,试件的初始刚度和延性系数逐渐降低;震后替换耗能梁段的模型与原模型相比,仅耗能能力有所下降,其余性能变化不大,说明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替换性. 通过对应变分析发现,直至试验结束,耗能梁以外绝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弹性阶段,说明耗能梁段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可以保护其他构件.  相似文献   

19.
对单体多层RC框架房屋震害预测的步骤进行了简述,总结了在震害预测中常用的几种抗力指标,并结合一个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屈服强度系数、延伸率、弹塑性位移角三个抗力指标对同一RC框架房屋震害预测结果基本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历次地震的震害表明 ,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合肥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合肥市中市区砌体房屋抗震调查资料 ,用抗震强度系数指标对该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