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本文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一有机蒙脱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OMMT/P(MMA-1TA)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体已插层进人有机蒙脱土层间发生聚合反应,使有机蒙脱土片层间距由原来的0.59nm增加到0.88nm以上,且有机蒙脱土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
月桂酸/有机蒙脱土复合相变材料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熔融插层技术,以月桂酸为相变储能材料、有机蒙脱土为载体,制备定形相变材料(Shape-Stabl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SPCM);采用低温DSC、XRD和SEM等现代测试技术对SSPCM的热学性能与内层结构进行了研究。DSC测试结果表明SSPCM的相变温度与月桂酸的接近,其相变焓与理论计算值相似;XRD测试发现SSPCM的层间距明显大于有机蒙脱土的,表明有机蒙脱土和月桂酸相容性好,在熔融实验条件下可以形成交联的插层型结构;SEM形貌分析表明SSPCM中的月桂酸与有机蒙脱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将丙烯酸插层到碱性钙基膨润土层间,制备出丙烯酸膨润土,再聚合制备出聚丙烯酸钠/阴离子型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丙烯酸插层到碱性钙基膨润土层间聚合形成插层或剥离型纳米材料.用差热分析(DSC)表征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聚丙烯酸材料相...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海泡石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聚(AA-AM-AMPS)/海泡石复合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引发剂、交联剂、AMPS及海泡石用量、微波辐射时间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和XRD分析,表明产物为海泡石与有机单体聚合物的复合体,同时有部分单体插入到ST的层间,从而形成插层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复合高吸水树脂对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液率分别为1 160g/g和98g/g.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蒙脱土(MMT)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T)为原料,用具有阻燃性质的三聚氰胺、双氰胺-甲醛树脂缩合物(MDFP)作为插层剂与蒙脱土层间的阳离子进行交换,优化反应条件(改性时间、温度及质量配比) ,制备出层间距不同的蒙脱土-氨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用XRD、FT - I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三聚氰胺、双氰胺树脂缩合物已成功插层进入到两种蒙脱土层间.在50~70 ℃的水浴下加热,质量配料比小于10%,反应4 h的实验效果最好,有利于制备插层型或插层-剥离型蒙脱土-氨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聚苯胺(PANI)/HNb3O8层状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苯胺/HNb3O8插层型化合物作为前驱体。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苯胺插层到HNb3O8内层空间形成双相的苯胺/HNb3O8插层型化合物——单层和双层苯胺分子排列方式。通过聚合后,聚苯胺分子以单层方式排列在层间。实验得到的PANI/HNb3O8层状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IR表征,通过电化学修饰电极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带有高活性端基的无卤膨胀型阻燃剂(PSPHD)对海泡石纤维(SEP)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阻燃化海泡石纤维(PSPHD-SEP);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海泡石纤维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对LDPE/SEP,LDPE/PSPHD-SEP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通过氧指数(LOI)以及垂直燃烧(UL-94)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DR-FTIR)对燃烧后的炭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随海泡石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相同添加量条件下,LDPE/PSPHD-SEP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更高。阻燃化改性海泡石纤维(PSPHD-SEP)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在与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的复配体系中,当阻燃化改性海泡石纤维添加量达到5%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到26.8,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级。PSPHD促进了炭层与海泡石纤维的交联,形成更加致密的炭层,大幅提高了复合材料燃烧后的残炭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室温下沉积了GST相变薄膜,利用XRD、AF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原位XRD及DSC测试确定其结晶温度.(原位)XRD测试表明,室温下沉积的GST薄膜为非晶态,且在室温~375℃温度范围内,样品经历了非晶态→立方晶态→六方晶态相转变;通过原位XRD和DSC测试确定的GST薄膜的结晶温度一致,为~150℃.  相似文献   

9.
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兴复合材料.首先简述了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然后详细介绍了其三种制备方法--插层复合法、熔融法和原位聚合法.通过三种方法的机理比较,确定了原位聚合法是制备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最适宜方法,并对三种烯烃聚合催化剂--Ziegler-Natta、茂金属与非茂金属进行了简述.最后对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交换法,用溴化烯丙基三乙基铵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改性制备了有机蒙脱土,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朦脱土(PM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有机蒙脱土和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溴化烯丙基三乙基铵成功插层到蒙脱土层间,层间距由1.32nm增大到1.44nm;FTIR和XRD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蒙脱土含量的PMMA/MMT纳米复合材料均具有剥离型结构;SEM测试结果表明PMMA/MMT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插层技术制备功能化氧化石墨/聚羟基丁酸酯纳米复合材料(MGO/PHB),利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MGO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及拉伸试验分别对MGO/PHB的微观形貌、结晶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GO的加入加速了PHB基体的结晶并导致结晶度增大;氧化石墨经表面功能化处理后,改善了MGO片在PHB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以及其与PHB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先降低后增大,而与纯PHB相比,复合材料都表现出更高的断裂模量值,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与MGO添加量的阀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首先采用溶液成型的方式制备PP/ATO复合材料,然后将其进行熔融纺丝制备复合导电纤维,采用扫描电镜(SEM)、广角X-衍射(XRD)及热失重仪(TGA)分析了复合纤维的结构,测试了复合纤维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纳米ATO在PP基体中分散良好;纳米ATO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PP纤维的导电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7.5%时,复合纤维的电导率可达10-6S/cm;ATO的加入没有改变PP的结晶形态,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仍属于a晶型;PP/ATO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与纯PP相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超声波辅助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MWNTs/PP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对比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及导电性能,用广角x衍射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MWNTs的加入对PP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液混合并用超声辅助分散的方法使纳米MWNTs在PP基体中分散良好,在纳米MWNTs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MWNTs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PP晶粒细化,但MWNTs的加入没有改变PP的结晶形态,MWNT/PP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仍属于a晶型.  相似文献   

14.
将微波辐射改性胶粉与聚苯乙烯(PS)共混,通过扫描电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拉伸和冲击试验等研究改性胶粉/PS共混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改性胶粉质量分数为8%时,改性胶粉/PS材料的冲击强度比PS的强度提高了183%,共混材料中改性胶粉以橡胶相分散在PS基体中,二者之间界面粘结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酯偶联剂(NDZ101)作为偶联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苯乙烯(PS)/纳米掺锑SnO2(AT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探讨了钛酸酯偶联剂对ATO分散性及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TO经偶联剂处理后,能在PS中较均匀地分散;PS添加导电粉末ATO后具有较好的导电性;纳米ATO加入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P(PEGA-HAM)/PEG固-固相变粒子为相变材料(PCM)、以PP-g-PEGA为增容剂与成纤聚合物(PP)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不同相变材料含量的蓄热调温纤维。IR测试分析确定了固-固型相变粒子的化学结构以及三元共混体系的化学组成;通过DSC、纤维强力仪以及SEM表征了蓄热纤维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外观形态;利用XRD和毛细管流变仪表征了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PCM为12%、PP-g-PEGA为3%时,调温纤维的相变焓为12.17J/g,断裂强度为4.86cN/dtex,纤维表面光滑完整;P(PEGA-HAM)/PEG含量的增多破坏了PP基体中α晶的形成,使得PP的结晶度降低,三元共混体系的剪切黏度随着PCM的增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流变行为,剪切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共混聚丙烯(PP)与乙烯-乙烯醇(EVOH)制备可润湿性PP.用扫描电镜(SEM)、动态粘弹谱仪(DM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EVOH/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用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共混物的可润湿性.SEM结果表明共混物呈明显两相结构,EVO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聚丙烯 /二氧化硅 (PP/Si O2 )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中偶联剂的最佳用量 .方法 首先用熔融共混法制备 PP/Si O2 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再通过分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冲击试样断面的 SEM照片来探索硅烷 KH-560的最佳用量 .结果 硅烷 KH-560的用量为 Si O2 纳米粒子的 1 0 %时 ,PP/Si O2 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结论 传统的计算处理微米级无机填料硅烷用量的经验公式不能适用于无机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9.
用HAAKE、IR、DSC研究了侧基含有过氧键的活性聚苯乙烯(RPS)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之间的反应,用SEM观察了共混物的断面形态,结果表明:共混反应中生成了PS-g-LLDPE,对LLDPE/PS共混物具有增容作用,提高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