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转移影响因素的文献,对现有文献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并归纳总结出22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郑州市5所高校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现状的分析发现,学术积累和校企关系资源也显著影响高校与企业开展的技术合作;通过对成功向企业实施过技术转化的87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总结出的2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高校的研发能力、校企之间的信任、校企合作机制(技术转移的渠道及方式)、校企关系资源、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经验(经历)、(高校)技术的市场预期、研发经费的资助强度、企业的合作意愿、校企间的交流以及(高校的)学术积累是排在前10位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技术转移工作进展缓慢,技术转移活动的频率和成功率低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阐述了高职院校可根据不同的阶段选择恰当的技术转移模式.并提出:高职院校在技术转移的开始阶段,可选择校企合作模式,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发展阶段可选择大学科技园模式,获得更多的企业认可.最后阶段可选择技术转移中心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盐池县马儿庄乡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纯种植型、纯养殖型和种植-养殖型3种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探讨农户对不同生产模式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农户是在权衡成本和收益及自身家庭经营特点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即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影响农户生产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劳动力相对富足、受教育水平相对低的衣户选择收益稍高的纯养殖型生产模式;受教育水平较高、资金充裕的农户会选择规模性种植和育肥羊养殖来提高收入.农牧业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价格也是影响农户生产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确定影响校企间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可作为校企间技术转移的理论指导.校企间技术转移既是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价值、促进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促进校企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发展,可实现产学研水平的有效提升.建立校企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总结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以专家调查的方式,运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影响校企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为科技发展,大学的技术研发能力、转移意愿,接受方(企业)的吸收能力、获取意愿,资金保障、中介支持及双发沟通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1-2005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两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两省是不同的FDI区位选择模式,成本因素是4个影响安徽省FDI区位分布决定因素中最重要显著因素,安徽省FDI是加工效率寻求型。明显不同于安徽的是,技术和市场因素成为影响江苏省FDI区位分布的显著因素,江苏省FDI是技术与市场驱动型,优惠政策对安徽省和江苏省FDI区位分布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本文从"投入—转化—产出"的视角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组织系统的运行机理、内外部因素和核心(动力)因素进行了较详尽的剖析,然后运用组织系统权变理论构建了线性模式、星型模式、平行模式、联邦模式、分布模式和虚拟模式共六种不同的高校科研团队组织模式,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总结城镇供暖系统所具有的供暖模式具备的各自特点和适用性,分析了能耗水平、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对选择供暖模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燃料和燃烧方式对环境的不同影响,其中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条件、管理水平、能源价格体系和政策因素,对每种供热模式均给出定性的适用性和定量的能耗水平、经济性和环境影响分析,指出应该选择那种供热模式应该结合众多的实际条件具体分析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桑华月 《商品与质量》2012,(Z3):247-248
影响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比较复杂。宏观维度上,市场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产业化,致使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和交往方式发生变异。就中观因素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教育质量的蜕化,高校扩张模式、教学模式造成师生交往时空和心理障碍。微观上看,高校师生社会角色的时代变迁引发高校教师的角色失范,以及大学生求知模式转型带来的角色蜕变,都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损害了高校师生在对方期待视野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工艺创新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工艺创新的博弈过程;得出了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工艺创新成果的先进性及其商业化价值将影响合作创新模式(技术交易模式或商业化协作模式)选择的结论;最后讨论了企业与研究机构对合作伙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能力视角对高校知识扩散能力、企业吸收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关于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扩散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关注不同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定性研究较多而定量分析较少,尚未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来考察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文献.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基于能力视角来研究高校和企业不同能力间的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适度垄断下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缺乏生机,通过适度垄断来激励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失为一种较优选择。文中先假设建筑行业内,超级大企业可以全面地参与行业竞争,运用企业产出模型证明了建筑业适度垄断企业数目确定性问题。其次,以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假设在适度垄断下建筑企业连续增加R&D费用可以提高生产力,并且在建筑企业的生产阶段均有研发(R&D)投资,运用LaGrange函数建立了适度规模下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用模型,模型解揭示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用不明显,同期的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性因素调查研究和1991-2004建筑业的增长率曲线支持此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企业角度出发,应用集成创新理论,提出中国企业集成创新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提出了中国企业集成创新模式,为企业集成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计算机等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计算机化的概念及其实现的人的因素和它的发展趋热,指明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人的因素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为四种:自行投产模式、技术转让模式、联合模式和科技计划模式。模式选择取决于技术风险和企业能力。通过对信息产业领域22家有代表性的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调查,发现50%以上的被调查单位采用自行投产模式。分别从信息产业的市场结构、成果特征、企业特性和政府行为四个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促进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析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市场竞争环境和组织效率的角度,对信息化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企业进行组织变革刻不容缓;提出了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动态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略。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精益生产的概念。阐述了精益生产借助拉动式生产方式消除生产过程中不能增值的七种活动,生产流程中人性化、柔性化的特点及不断向现有状态发起挑战的持续改善文化氛围。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必要浪费现象及其产生的问题根源,最后提出推行看板管理、5s工程、成组技术及条形码信息技术,可以减少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许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辅助方式,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企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经管模式。计算机模式下创建的各类数据库是存储企业信息资料的常用工具,但对于数据库中潜在的数据信息,企业并没有全面地挖掘利用,导致大部分有价值、有商机、有效益的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价值。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半结构化数据源的挖掘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认识到自身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经营方式之间的差距,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而应用和发展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ERP已不是国际大型企业的管理装饰,已融入到许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之中,应用ERP来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也已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本文主要从ERP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应用ERP的现状,重点论述了中小企业如何应实施ERP。  相似文献   

19.
随着跨区域的移动办公员工人数的迅猛增加,基于传统手段的业绩考核模式已不再适应,亟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满足现实需求。文章基于ASP.NET开发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研发了基于B/S架构的业绩考核管理系统,满足了企业对员工的业绩考核需求,实现了业绩考核管理的信息化,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结合“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探讨“双导师”体制下大学生“企业学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手段,通过企业文化的内化和榜样示范的强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