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以刺孢小克银汉霉为载体,在分离有机溶剂的方法、不同溶媒、溶媒配比、酸热时间和次数方面对提取油脂的传统酸热法进行了改进研究,获得了新的酸热法,并将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了含油率和气相色谱后成分的比较分析.新的酸热法,采用抽滤分液和正己烷、乙醇按2∶1混合萃取,两次热冷破壁.与传统的酸热法相比较,更为安全,简便,省去了离心的过程,油脂得率提高了20.71%;与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新酸热法单位时间处理能力是索氏提取法的96倍,设备要求低.它的油脂得率能达到索氏提取法的95%以上,GLA的含量较索氏提取法高出了17.45%,是一种真正高效、快速的能运用于工业化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黄粉虫为原料,研究了有机溶剂法提取黄粉虫油脂的工艺.对影响萃取率的因素:溶剂的选择、同液比、提取温度及时间等条件进行研究,并做正交试验,确定了获得最大提取率的条件,即:以无水乙醚作提取剂,料液比为1:6,温度40℃,时间为3 h.此条件下,萃取率达31.76%.此外对黄粉虫粗油进行精制,得到透明浅黄色、香味纯正的黄粉虫油.  相似文献   

3.
生物油脂经超临界CO2萃取提纯,再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技术对其各组份进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样品分离效果良好.所测样品主要成分及含量分别为12-碳烯-十八酸42.70%、花生四烯酸14.92%、5-甲基-十七酸10.33%、8,11,14-二十碳三烯酸6.31%.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2-(二丁基氨基)乙醇(DBAE)的切换性质,对切换产物进行FT-IR分析,研究了溶剂回收的方法,以DBAE为萃取剂、CO2为触发物,对微藻Desmodesmus sp.湿藻液进行油脂萃取,研究了时间、温度、溶剂与原料比对油脂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对萃取所得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入和移除CO2可实现DBAE疏水性和亲水性的性质切换;在80℃通入N2时,DBAE回收率为87.5%,以体积比10∶1(水∶正庚烷)向水中加入正庚烷回收DBAE,回收率可达98.3%;80℃条件下DBAE萃取微藻油脂得率比25℃时高5~6倍,为5.64%;GC-MS结果显示油酸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38.77%,其次为棕榈酸和亚油酸,分别为20.92%和20.62%.  相似文献   

5.
重组降血压肽基因工程菌破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组降血压肽基因工程菌细胞采用反复冻融法和超声波破碎法分别进行了破碎研究,并通过结晶紫染色镜检和亲和柱层析2种方法对所得细胞破碎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组降血压肽基因工程菌最佳破碎方法为反复冻融7次,在此条件下,GST(谷胱甘肽转移酶)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柱后的吸附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油脂加氢工业中产生的废催化剂 ,经氧化酸煮工艺回收油脂以及铜镍硫酸盐混合物 ,再经有机溶剂萃取和反萃取法制取工业级硫酸铜、硫酸镍产品。通过实验确定了工艺条件 ,并验证了此工艺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几种产油真菌的培养 ,详细介绍了菌体油脂的观察、检测方法———苏丹黑染色法 ,并以土生假丝酵母和卷枝毛霉 3 2 2 0 8为例进行了前处理方法及油脂提取方法的分析 .结果表明 :苏丹黑染色法中的定性观察法和定量检测法均能成功地适用于酵母菌 ;超声波处理、盐酸处理是较为有效的前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 ,超声波处理和反复冻融结合使用效果好 ;酵母菌及毛菌油脂的有效提取方法为氯仿 甲醇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碱溶酸沉与超声相结合法提取柿叶总黄酮中的乳化问题,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石油醚在索氏提取器中对柿叶进行萃取的工艺,再用碱溶酸沉与超声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柿叶总黄酮.实验结果表明,经正交设计筛选索氏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1,石油醚萃取次数为2次,柿叶粉碎粒度为0.355 mm~0.180 mm(40目~80目).改进的提取工艺能有效避免石油醚萃取的乳化现象,提高柿叶黄酮的提取含量和得率.  相似文献   

9.
生物油脂经超临界CO2萃取提纯,再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技术对其各组份进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样品分离效果良好.所测样品主要成分及含量分别为12-碳烯-十八酸42.70%、花生四烯酸14.92%、5-甲基-十七酸10.33%、8,11,14-二十碳三烯酸6.31%。  相似文献   

10.
利用NaClO水溶液对俄罗斯减压渣油(RVR)中的芳烃碳进行选择性氧化降解,用石油醚、二氯甲烷、环己烷、二硫化碳和乙醚对其氧化产物分级萃取,用重氮甲烷-乙醚溶液对二氯甲烷萃取物和乙醚萃取物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级萃取物进行分析。考察了与芳环相连的正构烷基侧链和桥接芳环的聚亚甲基链的分布,根据二元到五元一系列苯多甲酸的结构反推出RVR中的缩合芳环结构,根据检测到的舍硫、氮和氧化合物推测了杂原子在重油中的赋存形态,计算出NaClO水溶液对芳烃碳的氧化选择性达6.5%。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设计分析探究复合酶法提取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传统酸热提取法下得到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纤维素酶∶果胶酶(2∶1)时,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45 min、pH=4、酶浓度为0.5%,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可达3 796.23 μg/g,与传统酸热提取法相比提取率得到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复合酶法提取得到的类胡萝卜素的总抗氧化能力为4.151 U/mg,酸热提取法下得到的类胡萝卜素总抗氧化能力为4.096 U/mg。即2种提取方法下获得的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金属离子对发酵性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发酵.考察了不同浓度金属离子(Mg^2+、Mn^2+、Cu^2+、Zn^2+)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Mg^2+、Cu^2+、Zn^2+有利于细胞积累油脂.但Mn^2+对菌体生长及积累油脂不利。  相似文献   

13.
通过摇瓶发酵,考察了不同浓度金属离子(Mg2+、Mn2+、Cu2+、Zn2+)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Mg2+、Cu2+、Zn2+有利于细胞积累油脂,但Mn2+对菌体生长及积累油脂不利。  相似文献   

14.
选择活性炭、硅胶G、大孔树脂DM-130为载体,采用吸附培养的方法将发酵性丝孢酵母细胞固定化,确定了固定化的适宜条件。通过比较适宜条件下固定化细胞的脂肪酶活力,筛选出固定化效果较好的吸附载体为活性炭。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10g/L 40目活性炭,接入体积分数为10%的液体种子,于30℃、160r/min吸附培养48h的固定化效果较好,获得的固定化酶活力可达110.32U/g。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破碎法提取发酵性丝孢酵母胞内脂肪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进行细胞破碎,研究了输出功率、辐射时间、工作总时间、菌体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胞内脂肪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较高活性脂肪酶的提取条件:超声波每次辐射时间为6s(间歇时间5s),菌体质量浓度为25g/L,输出功率为550W,工作总时间为5.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脂肪酶活力达到128.46U/g。  相似文献   

16.
格宾护岸结构在寒冷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寒冷地区护岸工程的破坏因素有水流冲刷、冻融循环、静冰压力、动冰撞击力。传统的硬质护岸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外力。格宾产品是一种柔性、透水、多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适应寒冷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采用机械法-酶解法从豆渣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研究了料水比、纤维素酶的添加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溶液pH等5个因素对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量的影响,并确立了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由原来的2.5%提高到22.8%.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提取所得的几种真菌油脂经水解后进行薄层层析 ,结果表明油溶性成分因菌种而异 ;脂肪酸分析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种脂结构也不同 ;对土生假丝酵母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类可可脂经甘三酯组成测定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证明了此条件下所产的类可可脂是较理想的类可可脂  相似文献   

19.
Daqu distiller’s grains were co-fermented as raw materials by Trichoderma.koningii and Trichosporon cutaneum to produce microbial oils, which can provide raw materials for bio-diesel development. The single factor tes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atio of strains, inoculum size, culture temperature and culture time on the production of microbial oils. The best processing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orthogonal test through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microbial oils in produ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icrobial oils content of the co-fermented product under the ratio of Trichoderma.koningii to Trichosporon cutaneum of 1:1, the inoculum size of strains of 11% at 28 °C for 6 d is 7.15 g/L.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duction of microbial oils co-fermented by Trichoderma.koningii and Trichosporon cutaneum with Daqu distiller’s grains is possible.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reuse of Daqu distiller’s grains and also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