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丝绸的发源地,所以古希腊和罗马人曾以"赛里斯国"称誉中国."赛里斯国"就是丝绸之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丝绸专业委员会、中国丝绸协会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于1993年10月上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新化学纤维产品在丝绸工业中的开发应用"论文报告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丝绸协会、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丝绸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院所和部分丝绸厂等20多个单位的领导、教授、高级工程师60余人。会议代表在听了领导讲话和论文报告后,讨论了丝绸市场与对策、超细纤维、包覆丝、仿真丝及其织物、印花、染色、伤真丝效果评价等学术问题。代表们认为会议开得好,收获大。1 丝绸市场的需求与对策我国的真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素享盛誉,销售量占绝对优势,但高档的仿真丝产品落后于日本、意大利、法国和瑞士等国。我国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将受到威胁。在国  相似文献   

3.
吴江丝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唐宋时期吴江已有丝绸生产,并以实物充贡。明、清以后丝绸生产更为活跃,丝绸产品行销中外。吴江地处江南水乡,河湖港汉,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桥为沟通镇乡间的要道,又是丝绸集散运输的必由之路。吴江现有三百余座古石桥,大多刻有浮雕桥联。桥上的桥联有很多与丝绸相关,这些沉淀着浓郁丝绸文化的内涵的丝绸桥联是当时吴江地区丝绸生产和贸易状况的历史印证。本文辑录了吴江地区有代表性的丝绸桥联,从中分析当时该地区的丝绸状况。1白龙桥桥联东向: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西向:式廓旧规…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丝绸生产技术,在中国古代丝绸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拉。本文依据史料、文物,探讨了明代的缫丝、丝织、品种、印染等方面的成就。同时,从当时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生产和贸易与丝绸生产技术的关系,探索了明代丝绸生产技术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丝绸产品历来以其穿着舒适、外观华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丝绸服装具有高贵典雅等特点,同时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丝绸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据统计,丝绸工业总产值约占纺织工业的9%。丝绸产量约占世界丝绸产量的五分之四。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丝绸制品的生产企业,促进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对丝绸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丝绸主产地浙江、江苏2个省47家企业生产的47种产品,合格4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建立茧丝绸生产价格总指数的必要性,从市场分析和发展趋势的预测角度,为搞好丝绸行业的规划及对全行业的指导提出建立这一茧丝绸生产价格总指数。概述了总指数建立的方法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提出用数学模型模拟资料的变动结构,经过信息处理系统给收集的数据作预测分析的设想,最终得出总指数将通过计算机联网的形式服务于丝绸行业。  相似文献   

7.
考古发现与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丝绸文物繁多,史料文献对楚地丝绸也有所记载。为探究古代楚地丝绸生产状况,揭示楚地丝绸的深远影响,现对楚地的丝绸生产发展及其对早期丝绸之路的贡献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与综合研究法,并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考古材料。通过研究表明,在中原地区丝绸生产工艺技术的影响之下,楚地丝绸业也随之兴起并且繁荣。楚地丝绸品的应用很广泛,丝绸服饰较为普及,丝绸也是书写与绘画载体。楚文化推动了楚地丝绸生产的发展。楚地丝绸品可能还参与了先秦时期的早期丝绸之路的贸易,为早期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建立茧丝绸生产价格总指数的必要性,从市场分析和发展趋势的预测角度,为搞好丝绸行业的规划及对全行业的指导提出建立这一茧丝绸生产价格总指数。概述了总指数建立的方法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提出用数学模型模拟资料的变动结构,经过信息处理系统给收集的数据作预测分析的设想,最终得出总指数将通过计算机联网的形式服务于丝绸行业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丝绸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有许多关于丝绸的描写,通过这些描绘,使我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到周代丝绸的知识。通过对“《诗经》手的丝绸生产过程”、“《诗经》中的丝绸种类”、“《诗经》中的丝绸颜色”、“《诗经》中的丝绸用途”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使人们对当时丝绸的生产状况、色彩、种类、用途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为了解古代丝绸的历史与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丝绸化与东方女性美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丝绸劳动生产美丽的产品,美化我国人民,其中首先是美化具有爱美天性的女性的生活。同时,以丝绸劳动为主体的丝绸化的种种内容,又是我国女性许多美好的品行和聪明才智的源泉之一。本论证了丝绸化对东方女性美重要的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