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弹性地基梁与高层框架相互作用的能量变分解
|
|
|
|
|
刘开国《工程力学》,1985年第2期
|
|
本文提出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将地基视为弹性半空间体,求出地基的刚度矩阵;同时将框架连续化,求出框架的等效刚度;然后采用能量变分法进行求解。文中分别研究了以下三种计算模型:(1)不考虑框架刚度;(2)只考虑框架的剪切刚度;(3)同时考虑框架的剪切刚度和柱的轴向刚度。并举有算例以资比较。
|
2.
|
地基、桩、条型基础和三层多跨结构的共同作用
|
|
|
|
|
张亚芳 苏克之 倪光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5卷第3期
|
|
运用工程近似法研究弹性地基,桩、条型基础、上部三层任意多跨结构的共同作用问题,地基采用弹性半空间模型,上部结构采用弹性框架模型。考虑各部分之音质协调和平衡,考虑边界条件,可得到问题的半解析解。编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算例结果令人满意,说明在共同作用的研究中,工程近似法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
3.
|
矩阵位移法分析弹性地基上空间巨型框架结构 被引次数:2
|
|
|
|
|
龚耀清 白俊英《工程力学》,2005年第Z1期
|
|
将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辅助框架中的柱只考虑其轴向变形,将其沿巨型框架梁的轴线方向连续化后,作为巨型梁单元的弹性地基,然后将巨型柱和巨型弹性地基梁组成空间巨型框架,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用矩阵位移法对其进行静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分析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
4.
|
底部两层钢筋砼框架一抗震墙上部小型砌块-钢筋砼框组合墙房屋抗震设计
|
|
|
|
|
刘赤军 卢丹《建筑设计管理》,2009年第11期
|
|
介绍底部两层钢筋砼框架-抗震墙、上部小型砌块-钢筋砼组合墙房屋抗震设计,采用连续链杆法,视抗震墙、钢筋砼墙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和弹性反力的一根"弹性地基梁",框架、小型砌块墙为梁的"弹性地基",建立微分方程,计算出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
5.
|
弹性地基上梁和框架的内力分析
|
|
|
|
|
徐培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1987年第2期
|
|
一、前言弹性地基上的梁式基础及闭合框架是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的计算方法有差分法,矩阵位移法,链杆法等。其中矩阵位移法可分别由计算梁的刚度矩阵和地基的刚度矩阵出发,然后合成总刚度矩阵求解。也可从考虑地基抗力的观点,用弹性理论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导出刚度矩阵进行计算,本文根据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的力学模型,用有限单
|
6.
|
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与其基础地基共同工作的简化分析
|
|
|
|
|
龚耀清 马伏龙《焦作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
|
对软土地基上的超高层建筑空间巨型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化分析方法.将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中的辅助框架柱只考虑其轴向刚度,沿巨型框架梁的轴线方向连续化后,作为巨型梁单元的文克弹性地基,把巨型梁按文克弹性地基梁来处理,然后将巨型柱和巨型文克弹性地基梁组成空间巨型框架,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用矩阵位移法进行位移和内力计算.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新的简化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
7.
|
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与其基础地基共同工作的简化分析 被引次数:2
|
|
|
|
|
龚耀清 马伏龙《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5卷第2期
|
|
对软土地基上的超高层建筑空间巨型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化分析方法.将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中的辅助框架柱只考虑其轴向刚度,沿巨型框架梁的轴线方向连续化后,作为巨型梁单元的文克弹性地基,把巨型梁按文克弹性地基梁来处理,然后将巨型柱和巨型文克弹性地基梁组成空间巨型框架,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用矩阵位移法进行位移和内力计算.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新的简化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
8.
|
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研究
|
|
|
|
|
张荣 张鸿儒《山西建筑》,2007年第33卷第26期
|
|
对倒梁法、解析法、有限元法等几种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同一地基梁进行了分析,比较不同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从而为弹性地基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
9.
|
用计算机程序对弹性地基和上部框架进行整体分析
|
|
|
|
|
李传才《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6年第3期
|
|
用有限单元法对弹性地基和上部框架进行整体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作者编制的计算机程序《PGK—02》可同时适用于文克尔假定和半无限弹性体假定,适用于复杂的地基,复杂的上部框架,以及复杂的荷载。经近十年的考核,证明用其计算水工建筑中经常遇到的弹性地基上的框架或弹性地基上的梁,具有快速、简便、高精度的优点。该程序还具备对地基网格进行自动剖分的功能,从而使数据的手工准备工作十分简单。
|
10.
|
软基上框架结构的计算及程序设计
|
|
|
|
|
王贤铭 高大泉 谭恩会《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年第20卷第1期
|
|
利用粘弹性力学理论,将地基简化为粘弹性地基模型,用梁单元离散上部结构,应用半解析-子结构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成功地解决了软基上采用“墩底分浇,预留宽缝,后期封合”施工方案的框架结构船闸、水闸的计算问题。
|
11.
|
链杆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弹性地基梁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次数:1
|
|
|
|
|
张晓玲《煤炭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2期
|
|
本文以Boussinesq地基为地基模型,地基梁受均布荷载为例,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和链杆法计算弹性地基梁的基底反力与沉降,并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及两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
12.
|
边荷载对箱涵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
|
|
|
|
赵永刚 钟恒昌 吴文东《治淮》,2012年第11期
|
|
本文以粉细砂地基上的三孔箱涵为例,采用“截板成梁”法简化成平面问题,按弹性地基上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分别对边荷载计算百分数为0%、50%和100%下的箱涵结构内力进行对照分析,考查边荷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情况,对箱涵结构设计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
13.
|
地基—基础—框架体系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 被引次数:7
|
|
|
|
|
刘开国《建筑结构学报》,1981年第2卷第5期
|
|
本文对地基——基础——框架体系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假定地基的应力——应变关系服从弹性半空间理论,框架的竖向变位为剪切型;由此可以导出微分方程,并用有限差分法和级数求解。编成矩阵表作为附录。还举有数例。
|
14.
|
闭口框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探讨
|
|
|
|
|
张兴其《市政技术》,2012年第30卷第6期
|
|
在下穿立交工程中,闭口框架结构是广泛采用结构形式之一。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及基于位移法的反力自平衡法深入探讨闭口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及内力特点,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
15.
|
弹性地基上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自由振动分析
|
|
|
|
|
白俊英 龚耀清《宁夏工程技术》,2006年第5卷第4期
|
|
针对弹性地基上的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算法,即将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中的辅助框架柱只考虑其轴向变形,沿巨型框架梁的轴线方向连续化后,作为巨型梁单元的弹性地基,把巨型梁按照巨型弹性地基梁处理,然后将巨型柱和巨型弹性地基梁组成空间巨型框架;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用一种简化的空间杆系——层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分析.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新的简化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
16.
|
关于箱形框架的计算 被引次数:2
|
|
|
|
|
黄根生《云南水力发电》,1996年第4期
|
|
本文概述箱形框架的计算,并对考虑节点刚性影响的弹性地基梁的形常数和载常数进行了推导。
|
17.
|
空间框架与地基基础耦合分析新方法 被引次数:1
|
|
|
|
|
干腾君 李正良《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第19卷第2期
|
|
以上部结构空间框架的子结构法同双参数弹性地基上筏式基础板的边界元法进行耦合。建立了以力和位移为未知量的混合法耦合。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计算容量小,计算效率高的显著特点。
|
18.
|
有限深弹性地基上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
|
|
|
|
|
王云仓 顾辉 练继建《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第36卷第4期
|
|
计算坐落在可压缩层或持力层深度有限的弹性基础上的框架结构,需考虑超静定结构和有限深地基的弹性关系,且在计算过程中需计入地基两侧对称或非对称的边荷载作用,计算时采用有限深弹性地基理论和超静定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使计算模型更接近工程实践.
|
19.
|
地下构筑物在弹性地基条件下的受力分析
|
|
|
|
|
《特种结构》,2017年第4期
|
|
地下构筑物结构设计时,内力计算通常采用基于地基反力直线分布假设的倒楼盖法,然而由于该方法未考虑底板和地基的共同变形,造成底板弯矩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影响结构安全。本文以典型地下构筑物模型为例,采用温克尔弹性地基模型进行内力计算,并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果进行验证,同时与倒楼盖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基土为中软土时,地下构筑物采用温克尔弹性地基模型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更符合工程实际。
|
20.
|
新疆巩留县小吉尔格朗河闸底板内力计算
|
|
|
|
|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7年第5期
|
|
针对弹性地基上闸底板内力计算方法,按照不同的地基条件进行假定,分别采用文克尔假定、链杆法、郭氏查表法进行计算,最终分析出不同地基条件适用的假定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