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兴安蒲公英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方法对黑龙江省牡丹江产兴安蒲公英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原儿茶醛(2),丁二酸单乙酯(3),蒲公英内酯(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单亚油酸甘油酯(6),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7),正丁基-β-D葡萄糖苷(8)。其中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马齿苋全草的正已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亚油酸三甘油酯(2)、黑麦草素(3)、正二十六烷醇(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β-谷甾醇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狭叶珍珠菜(Lysimachia pentapetala Bunge)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狭叶珍珠菜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α-胡萝卜苷(3),原儿茶酸(4),对-羟基苯乙醇(5),丁香酸(6),(-)-表儿茶素(7),2′,5-二羟基-6,6′,7,8-四用氧基黄酮(8),厚朴酚(9),齐墩果酸(10)。  相似文献   

4.
在对角柱花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色谱分离,从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利用MS,1H-NMR,13C-NMR,DEPT及2D-NMR(HMBC,HSQC)谱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为蓝雪醌(Ⅰ),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Ⅱ),香草乙酮(Ⅲ),β-谷甾醇(Ⅳ),6,22-dien-3-hydroxy-5,8-epidioxy-(3β,5α,8β,22E,24R)-stigmasta(Ⅴ).以上化合物除蓝雪醌外均为首次从角柱花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建立角柱花的药材品质评价标准,为临床用药安全和新药开发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对莲叶桐(Hernandia ovigera L.)树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I-MS,1 H NMR,13C NMR)进行结构的鉴定,并对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研究。结果从莲叶桐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鉴定分别是Tetrahydrofurofuranlignan 5-[(1S,3aR,4S,6aR)-4-(3,4,5-trimethoxyphenyl)-hexahydrofuro[3,4-c]furan-1-yl]-2H-1,3-benzodioxole(1)、Yatein(2)、去氧鬼臼毒素(3)、6β-羟基-胆甾-4-烯-3-酮(4)、(3β,5α,6β,22E)-Ergosterol-△8,14,22-Diene-3,5,6-triol(5)、β-谷甾醇(6),化合物(1)~(3)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莲叶桐树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三叶委陵菜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叶委陵菜为多年草本植物,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山坡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以其根草或全草入药。实验采用分步逐级提取的方式从三叶委陵莱中分离多种组分,从中分离2个纯粹结晶,通过UV、IR、MS、^1H-NMR、^13C-NMR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2种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证实结晶Ⅰ是已知化合物β-谷甾醇,结晶Ⅱ是已知化合物胡萝卜甙。  相似文献   

7.
β-谷甾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油、坚果等植物种子中,具有降低胆固醇、消炎解热、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癌等药理作用,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对β-谷甾醇结构修饰、生物活性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合成出系列的β-谷甾醇衍生物.对β-谷甾醇结构改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8.
干燥的柞树枝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浸出液减压浓缩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表松脂醇(2)、β-谷甾醇葡萄糖苷(3)、(-)-表儿茶素(4)、β-谷甾醇(5)、水杨酸(6)和高根二醇(7)。化合物1、2、4、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臭梧桐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洋芹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乙酸橙酰胺、类叶升麻苷、马替诺皂苷、5-羟甲基糠醛、corchorifalty acid E、单棕榈酸甘油、正癸醇。其中乙酸橙酰胺和corchorifalty acid E为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5-羟甲基糠醛为首次从大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还阳参的化学成分。采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各层提取物。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得到5种单体化合物,经^1HNMR、^13CNMR确定单体化合物为叶绿素、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葡萄糖、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萨谷甾醇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 - MS法对枫香与缺萼枫香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枫香果实挥发油中共检出35个成分,鉴定了29个成分,主要成分为β-蒎烯、1S-α-蒎烯和石竹烯,含量分别为16.69%、15.22%和12.54%;在缺萼枫香果实挥发油中共检出47个成分,鉴定了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β-蒎烯、1R-α-蒎烯和石竹烯,含量分别为22.10%、21.93%和11.41%,研究结果可为扩大枫香药用资源的应用及药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β-二羰基化合物为反应原料,无水醋酸钾为碱,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8种α-羰基二硫代烯酮类化合物,研究其合成方法,对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芳胺和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用重氮盐偶合法合成了2个偶氮化合物(L1和L2),用红外光谱和1H核磁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化合物的酸碱变色性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L1和L2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良好的酸碱变色性,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感应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层析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方法提取、分离苦皮藤中化学成分,用1H NMR1、3C NMR和HPLC/Q-TOF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化合物1(1β,6α,8β-三乙酰氧基-2β,12-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2(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二异丁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3(1α,2α,6β,13-四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并在Q-TOF MS正离子模式下对化合物1~3裂解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摘要:采用项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荜茇果穗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进行分析.3种萃取纤维头共萃取出49个成分,鉴定出42个成分.使用DVB/cAR/PDMs萃取纤维头时共检测出36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成分99.834%的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7.933%)、β-毕澄茄油烯(15.892%)、十五烷(8.285%)、β-芹子烯(6.673%)和β-反式罗勒烯(6.166%)等;使用CW/DVB萃取纤维头时共检出40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成分99.622%的3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毕澄茄油烯(26.241%)、β-石竹烯(19.650%)、十五烷(8.523%)、β-芹子烯(6.572%)和十三烷(5.037%)等;使用CAR/PPMS萃取纤维头时检出38种成分,解析出占总成分99.515%的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7.858%)、β-毕澄茄油烯(17.804%)、十五烷(8.409%)、β-芹子烯(6.485%)和十三烷(5.940%)等.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海南三亚海域的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sp.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7(Z)-lobohedleolide(1)、豆荚软珊瑚甾醇(2)、胆固醇(3)、24-亚甲基胆甾醇(4)、过氧化麦角甾醇(5)。  相似文献   

17.
牛蒡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六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二十六烷酸、亚油酸乙酯、十八烷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β-环糊精的包埋效果和保护能力,以正庚基缩水甘油醚和伊环糊精为原料,在1.5%的氢氧化钠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单取代烷基缩水甘油醚伊环糊精,并用FTIR、1HNMR、TGA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户环糊精和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包埋,结果表明: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埋率比肛环糊精的多1倍,保护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