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安市降雨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安市降雨过程中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分析,研究了雨水中污染物来源及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径流雨水中SS、COD、NH3-N、TP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其中SS、COD、TP主要来源于径流过程雨水对下垫面的冲刷,NH3-N主要来自源于降雨对大气的直接淋洗;径流雨水中各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稳定;雨水径流污染物SS与COD、TP、NH3-N的相关性较强,说明污染物质多以SS形态存在,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雨水处理的关键是去除雨水径流中的SS.  相似文献   

2.
选择无锡江南大学校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降雨及不同下垫面的3个观测点进行了监测取样。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各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随着降雨特性的不同而不同。雨强均匀,水质波动较小;雨强较大,除NH+4-N外,其余污染物变化均较大。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污染程度不同,整体水质呈弱碱性,路面TP、COD和SS最高,分别达到0.216 mg/L、170 mg/L和710 mg/L;而草坪中的TN和NH+4-N含量最高达7.5 mg/L、0.5 mg/L左右。同时,不同的污染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整体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果,于校园绿化带路段建立植草沟示范点,并在研究校园总体降雨水质和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特性基础上,开展植草沟对屋面雨水和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校园降雨径流中COD和NH3-N浓度较高,需进行控制;且屋面雨水相较于道路径流水质污染更为严重,可能的原因是沥青油毡屋面材料中有机物的释出增加了径流水质的有机物污染程度;屋面雨水降雨初期污染较为严重,但屋面雨水与道路径流各污染物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均呈现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植草沟对屋面雨水COD的去除率为59%~98%,浊度的去除率为50%~83%,TP的去除率为59%~93%,NH3-N的去除率为49%~88%。可见,渗透型生态植草沟作为一种植被生态排水沟渠,有助于减少不透水下垫面的覆盖程度,对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为例,研究合肥市校园绿地对自然降水水质净化以及自然降水对校内人工湖水质的影响。SS、COD、TN、TP等污染物指标数据显示:校园绿地对于污染物指标去除率分别为:47%、50%、16%、51%;其中在降水径流产生20min内去除效率最高,在120min后污染物指标含量变化趋于稳定。降雨前后校园人工湖的水质数据结果显示:降水后湖中SS、COD、TP浓度变大,TN浓度变化不大,由此可知,初期降水的污染物是造成水体非点源污染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邯郸市雨水径流污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邯郸市主要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掌握雨水径流污染状况、污染物冲刷规律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为邯郸市开展径流污染控制提供参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径流污染较严重,雨水径流符合径流污染物初期冲刷规律,COD/SS、TN/SS、TP/S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南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开展以BAF为硝化单元的A2N工艺小试研究,针对超越污泥携带NH4+导致出水超标及二沉池出水SS偏高时TP超标问题,进一步研究增加二级BAF单元的处理效果,形成A2N/BAF工艺.结果表明:A2N段对COD、NH4+-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0%、70.9%、90.0%;当进水NH4+-N超过40.0 mg/L时,二沉池出水NH4+-N超过10.0 mg/L;二级BAF单元能够硝化二沉池出水NH4+-N及截留SS,最终出水COD、TP、NH4+-N、NO3--N、S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0.35、1.06、8.01、7 mg/L,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江西某校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某校区的水体(丰收水库、龙腾湖)为受纳水体,对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及丰收水库和龙腾湖水体进行采样,水质分析项目分别为pH、BODs(五日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TN(总氮)、TP(总磷).以COD、SS作为主要的水质分析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路面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径流污染对校园水库、湖泊水质的影响,从而为路面径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绿色草坪屋顶和普通沥青屋顶的屋面径流水质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可以削减暴雨径流约58%。绿色屋顶径流中的NH3-N、TN、TP浓度均高于普通沥青屋顶,尤其是绿色屋顶建设初期的TP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续,各项污染物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污染物浓度随绿色屋顶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某高校生活广场停车场为研究对象,监测夏天雨季期间四场降雨事件,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物(TSS、TN、TP、NH3-N、CODM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降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以及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为TN、CODMn。在降雨径流产生的20 min内,各污染物的浓度较高,大部分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之后各污染物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与污染物种类、降雨类型、污染物富集程度等因素有关。高雨强"前锋型"的降雨事件对污染物的初始冲刷最为严重。TSS与其他污染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TSS与TP、NH3-N和CODMn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为保护当地水环境,建议该生活广场停车场的初期弃雨量应为6mm。  相似文献   

10.
武汉卷烟厂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结合增氧器CWJ-10处理卷烟综合废水,经过3年的运行实践表明,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在进水COD为300~1 000 mg/L、SS为100~500 mg/L、BOD5为100~500 mg/L,NH3-N为10~20 mg/L,TP为1.0 mg/L时,出水COD<70 mg/L、BOD5<20 mg/L、SS<30 mg/L、NH3-N<5 mg/L,TP<0.5 mg/L,完全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地区5种用地类型为例,探讨了城市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总氮的场次降雨平均浓度(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EMCs)以交通干道最高(10.6mg/L),校园汇水区最低(2.4mg/L);交通干道和商业区暴雨径流氨氮的EMCs(3.4~4.6mg/L)明显大于水泥屋面和瓦屋面(1.2~1.6mg/L)。尽管初期暴雨径流总氮的平均浓度(Partial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PEMC10)大于EMCs,但氮赋存形态构成并未发现明显区别;氮以溶解性总氮为主(占总氮的73%~82%),而溶解性总氮中又以无机氮为主(占总氮的63%~82%);商业区、水泥屋面、校园综合汇水区、瓦屋面暴雨径流中氮赋存形态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硝酸根,分别占各自总氮浓度的39%、39%、44%和52%,而城市交通干道的总氮浓度中比重最大的组分为氨氮,占总氮的43%。改良暴雨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暴雨径流中总氮的去除率,其关键为人工创造反硝化所需要的条件,延长暴雨径流在控制系统内的水力停留时间,并选择低氮含量的填料作为控制系统的使用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结构透水路面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三种不同透水路面,利用天然雨水进行模拟降雨实验,分析研究了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消减情况。当降雨强度为1.71mm/min和0.70mm/min,降雨历时分别为60min和20min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透水路面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与透水路面结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雨水径流水质有关,且透水砖和透水草皮砖路面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消减效果最好;当降雨强度小时,三种透水路面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将ABR反应器与MBR反应器相结合,构建ABR/MBR优化组合工艺(CAMBR),并用于处理城市污水(pH6.5~8.5,温度25±1℃)。结果表明,CAMBR反应器在HRT为7.5 h,回流比为200%以及DO为3 mg/L时,反应器运行稳定,出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COD、NH4+-N、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0.4、10.6、0.31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3%、99%、79%和92%。膜池强化了系统去除功能,对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13%、10%和18%。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实验室装置和现场中试装置以阜阳金种子酒厂废水为进水,采用IC厌氧反应器+SBAR反应器中试处理工艺,IC厌氧反应器的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30000mg/L和160mg/L,出水浓度COD和NH4+-N达到1000mg/L和70mg/L左右,一、二级IC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NH4+-N去除率分别在22%、17%左右;SBA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是480 min,COD容积负荷达到4.0 Kg COD/(m3d),出水COD、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达到在92%、79%以上,出水pH值在7.0以上.该工艺处理最终出水COD和NH4+-N浓度则分别低于100mg/L、10mg/L.出水均达到《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7631-2011).  相似文献   

15.
在温室型MST装置中加入人工浮岛构成生态/生物一体化装置,出水经过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将此组合工艺用于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中,研究其可行性。研究发现当COD、NH4+-N、TN进水浓度分别为323.46mg/L、25.98mg/L、34.57mg/L时,出水浓度分别为28.79mg/L、0.93mg/L、9.65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96%、72%,达到了《城镇污水出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的标准,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