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评估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对合理选择产业集群政策,预警和规避集群风险,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EMS(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surroundings)模型首次对湖南省军民两用特种材料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产业集群的GEMS得分为423.506分,具有较强的集群竞争力,但在"市场"因素对上存在一定集群风险。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正湖南《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湖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办发〔2014〕27号)。该文从政策角度出发,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资金、人才等方面为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政策。(湖南)重庆高新区谋建百亿产业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高地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装备保障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介绍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概念,分析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特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发展应重点把握的6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对2011—2016年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5个细分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研究。静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大部分产业为DEA有效,其中部分产业没有达到DEA有效,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偏低造成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6年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但增长速率较为缓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指数较低。故可知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主要的限制作用,且湖南省的技术水平有待加强。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集群优势;促进湖南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力合作;引进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努力吸收并创新等3个方面着手提高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国外军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实践对我军装备保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外军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我军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战略重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战略是特定时期内关于特定对象发展全局的一种总体性安排与谋划。探讨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对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分析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战略的特征,提出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了战略目标。最后,从思想观念转变、体制机制转轨和人才队伍转型3个方面提出了战略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7.
军队装备保障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已成为装备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也是装备保障体制改革和补充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要内容。从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结构性问题出发,描述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模式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理想模式,包括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参与主体、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国家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以军民融合支撑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方针。中国特色军民融合体系结构是军民融合型国防发展规划融合体,是将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战略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中,从而将科技强国与科技强军深度融合[1]。目前,我国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为装备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现已有2000多家企业获得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是在军队装备保障领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武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装备保障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系统的层次性原则,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要素所处的空间进行层次划分,并明确提出各层次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目标任务体系,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提供具体参照。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体制机制是军民融合式军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体制机制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通沿海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将促进区域资源要素整合,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有利于构建支柱型产业集群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区域板块。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南通沿海产业转型升级。南通沿海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省领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经济理论的多层次性与多维度性,运用协同理论构建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并以广东省2011—2019年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弱度协调等级上升为中度协调等级,但发展程度仍然不高,其中先进制造业子系统和现代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交替上升的变化趋势,先进制造业是二者复合系统协调的主要驱动力。据此,建议优化产业布局、整合产业资源及推动交流平台合作,以有效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协调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协调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求我们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我国的军民融合虽然有所发展但其规模、范围离产业化还相距甚远,论文以航天航空业为例就如何加速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化从政府、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三个层面提出较全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军民融合型产业,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核心和依托,通过军、民领域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所形成的产业,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从军民融合型产业的地位作用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论述了军民融合型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和实践证明,大力促进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融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性路径.为此,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广州市为例,利用“十二五”期间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融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求为掌握当前广州市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融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从论文发表情况、高被引文献分析、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趋势等方面对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可明显地分为3个阶段,即1998~2003年,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等背景下的制造业发展;2004~2007年,聚焦于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以及全球价值链等;2008年至今,研究热点呈现出两大特点,2011年以前主要关注产业或制造业转型升级,2011年以后转向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等经济发展新环境下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的研究及形成原因,以期为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扬州市旅游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明确其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制约性因素.在机遇分析的基础上,突出市场和人文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威胁因素.并提出扬州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中观层面上做出研究分析,为扬州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军用和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航空维修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为了培养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吉林化工学院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过程和模式的总体设计,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定了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军地两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一般研究认为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集聚将提高生产效率,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最终导致产业集中度上升.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数据,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利用国外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与其地理集中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在不同国家的不同产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现阶段,低廉的要素价格降低了产业发展对规模效应的要求,因此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制造业在各地区有可能形成独立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20年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运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分布动态及地区差异,测度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并探析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各省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呈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及东北较为落后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呈下降态势。第三,东部、中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呈波动增长的态势,表现出两极分化,“两业融合”地区间差异贡献度对整体差异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