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安徽六安市淠河水作为试验原水,研究了采用轻质滤料滤池对主要污染物浊度、化学需氧量(COD Mn)、氨氮(NH4+-N)等的处理效果、反冲洗对COD Mn和NH4+-N的影响效果等.结果表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 M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5%、20%和64%.反冲洗对于轻质生物滤料滤池去除COD Mn、NH4+-N都有一定的影响,COD Mn的影响大于NH4+-N,当反冲洗1 h后,COD Mn去除率不到10%,而对于NH4+-N,反冲洗2 h后,去除率能达到60%,7 h后基本达到冲洗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藻类及氮污染的问题,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不同水力负荷下BAF反应器对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MC-LR、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07 m3/(m2·h)时,BAF上述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71%、46.55%、81.8%、52.16%、67.99%、79.2%、34.8%,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低出水浓度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要求。微生物镜检和高通量测序(454)分析表明,对于低碳源的微污染水源水,BAF滤料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极为丰富,运行初期(前2周)有6大门类17大种属,后期(3~4周后)增加到14大门类43大种属,还有线虫、草履虫、水蚤等原生动物;优势菌属有Sphaerotilus(球衣菌属,2.41%~24.58%)、Aeromonas(气单胞属,4.16%~12.59%)、Cloacibacterium(黄杆菌属,1.85%~12.39%)、Aquabacterium(水杆菌属,1.53%~6.76%)、Hydrogenophaga(噬氢菌属,1.12%~5.9%)、Methyloversatilis(0.53%~1.52%)、Rhodobacter(红杆菌属,0.09%~1.39%)等。BAF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及含氮污染物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此外,还有沸石滤料的物理过滤、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表现出对氮、磷、藻类(叶绿素a)等污染物较高的同步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黄河微污染水源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源水。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5m^3/(m^2·h)、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5min、气水比0.5:1~0.8:1、水温在20~27℃范围内,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对CODMn,NH3-N,浊度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90%,97%和58%,出水好于地表Ⅱ类水体水质要求,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该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污染指标(污染因子)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4.
臭氧-陶粒一元化系统去除水中微污染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臭氧化反应柱内填装陶粒滤料,组成了臭氧-陶粒一元化水处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Mn、色度、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与单独臭反应柱的净化结构相比,一元化系统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臭氧-陶粒一元化系统去除微污染有机物是臭氧的氧化作用、陶粒的吸附截留作用以及陶粒表面好氧微物的生物陶解作用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活性炭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滤池(BACF)对微污染水源预处理的机理,考察了生物活性炭滤池不同深度污染基质的分布。实验表明,滤池对各项污染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COD、氨氮、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3.9%,75.3%,29.4%和20.3%。通过研究滤池沿程去除效果的分布,确定了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6.
沸石-石英砂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艳玲  李星  张晔  李圭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12):1067-1070,1092
通过中试考察了沸石-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水的运行效能, 探讨了生物滤池处理此类水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提高出水水质, 对浊度、CODMn、波长为254 mm的紫外吸光度A254、NH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5%、38%、40%、95%及100%, 而且工作区间主要集中在滤层上部30 cm内;反冲洗对滤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膜影响很小, 生物膜在反冲洗后12 h内能恢复到反冲洗前的水平.因此, 对于该污染水源水, 采用沸石-石英砂生物滤池替代原有普通滤池.  相似文献   

7.
用改性陶粒和原陶粒进行平行过滤对比试验,并对改性陶粒去除有机物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改性陶粒去除有机物的影响因素(进水有机物浓度、空速、pH值)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陶粒去除有机物明显优于原陶粒;进水有机物浓度越大、空速越小,处理效果越好;pH值略呈酸性时,去除有机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生物砂滤柱对微污染水源水浊度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温、进水浊度和有机物指标等对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生物砂滤柱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6%~84%和58%~79%;相同温度条件下,进水浊度与出水浊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48;原水浊度高,则浊度去除率较高,原水浊度低,浊度去除率则较低.通过对进水CODMn、UV254与出水浊度的研究表明,有机物指标越高,则出水浊度越高.采用生物砂滤柱处理微污染原水,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浊度,对提高饮用水水质,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状况,滤池的原理和形式,同时论述了滤池中填充的不同滤料.叙述了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净化机理,曝气生物滤池的技术特点和工艺参数,最后叙述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过滤模型中只包含了水中颗粒物的去除,生物模型中只包含了水中可生物降解底物的去除,它们都无法描述单级生物滤池的过滤过程,利用滤池的毛细管简化推导出了描述单级生物滤池过程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单级生物滤池的过滤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了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对进水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分别为3 m3/(m2.h)左右、1∶1和10~14℃以上时,系统可取得对有机污染物、氨氮和浊度较为理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沸石-颗粒活性炭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在O3预氧化作用下处理干旱地区微污染水源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水温为25~30℃的实验条件下,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5 m in,气水比为1:1,对NH4-N、CODMn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5%、72.50%、86.98%,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孔径分别为1.2、0.45μm与1000Da的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以CODcr、TOC与UV254为指标,选择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调节池与填埋龄6年填埋单元的渗滤液,对两类渗滤液经矿化垃圾生物床处理后出水中有机物进行了相对分子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调节池渗滤液还是6年渗滤液,经矿化垃圾生物床处理后,出水中有机物以分子量小于1000Da的溶解性有机物为主,大于90%.要达到CODcr≤100mg/L,后续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与纳滤技术不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对效正态分布一般型拟合高分子分子量分布的同一性问题。给出了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矩的计算式和估计式,严格论证了当参数估值满足一定条件时,所有对数正态分布都是同一的。因此证明了Wesslau分布和Konings veld分布是完全一样的分子量分布,及不能用改变对数正态分布一般型中的分布指数大小来改善模拟峰的宽度和峰顶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测定共聚物数均、重均、粘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预示不久的将来一些存在的问题将被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日立635高速液相色谱仪对缩醛法制得的对叔丁基酚醛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以树脂低聚物峰为标样,标定了 GPC 柱,得到了分子量与流出体积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有机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选择问题,以黄河下游地区某引黄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机物含量的年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比紫外吸收值(SUVA)、分子质量分布、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嗅味物质等有机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引黄水库水有机物含量全年变化幅度不大,耗氧量平均为2.32 mg/L,UV254平均为0.045 cm-1,ρ(DOC)平均为2.32 mg/L;但芳香化构造程度较高,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分子质量<3 ku的约占总量的70%;消毒副产物生成势较高,以三卤甲烷为主,占DBPFP总量的94.6%,其中CHCl3占77%;二甲基异崁醇含量较高,呈季节性变化,主要由蓝藻中的浮丝藻、颤藻等的代谢产生;引黄水库水有机物特性与黄河来水水质、沉砂调蓄过程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适宜选择臭氧活性炭深度工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了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对进水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分别为3 m3/(m2·h)左右、1∶1和10~14℃以上时,系统可取得对有机污染物、氨氮和浊度较为理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东江水源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处理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超滤膜法考察了泄洪时期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点,进而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混凝沉淀、高锰酸钾(KMnO4)预氧化+PAC吸附-混凝沉淀等工艺对东江水中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泄洪时,东江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 000以上,其中3 000~10 000和>10 000的有机物分别占30.8%和43.2%;连续流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主要去除分子量>10 000的有机物.KMnO4与PAC联用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能提高对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KMnO4预氧化+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投量1.0 mg/L、PAC投量60 mg/L)对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为84.0%,比常规混凝沉淀工艺提高了54.2%.KMnO4预氧化+PAC吸附工艺可作为东江沿岸水厂应对泄洪期水质恶化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量聚乙烯醇的合成及其分子量分布和立构规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醋酸乙烯的低温下以水为溶剂的紫外光引发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高分子量的PVA(DP为13400)并对所合成PVA进行了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以及立构规整度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