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丹东市2015年Quickbird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10.0软件,选取旅游资源、开敞空间边缘、交通线路、地形坡度、绿地斑块5个因子,对丹东城乡生态旅游的绿道潜在线路进行定量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经过绿道线路优化,确定适合城乡联系和生态旅游发展的绿道线路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基于GIS的城乡生态旅游绿道规划,评价过程直观科学、结果明确,通过优化的绿道线路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与城市绿地、历史文物、优秀景观等资源相互联系,融和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交通通行等多功能的复合型城市绿道的选线工作。并以丹东城市绿道的选线为例,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实地调查分析以及叠图分析法,从资源分布特点、人口密度、绿地分布以及人的使用便利性等方面对绿道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线路。  相似文献   

3.
以绿道网络构建乡村旅游生态网络空间,形成多要素融合的空间,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发展。以辽宁河口村生态体验空间格局研究为例,运用区块链技术理念对景区空间进行区块化和功能化布局,通过绿道连接乡村景观的生活、生态和生产多要素区块,运用生态空间、空间外部模数和空间尺度感受指标的量化,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乡村旅游空间重塑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乡村旅游生态体验区块链——一种模式化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果表明:以绿道网络构建的乡村旅游生态体验区块链,具有资源共享、去中心化、安全稳定和公开透明的特点,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重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完善符合老年人行为心理要求的社区绿道体系,文章以丹东市为例,对具有方格网式道路网的城市提出社区绿道规划策略。研究运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规划设计等方法,通过调查丹东市现有的4条主要社区绿道的使用状况,归纳出老年人使用社区绿道在交通、空间形式、配套设施、景观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利用cad、photoshop等软件)规划出"九横三纵"的社区绿道网络和三种社区绿道模式,并提出社区绿道的规划对策,为城市社区绿道的建设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优美的绿道景观能够缓解观赏者旅途中的疲惫,使游客快速建立对地域整体风貌的良好印象。因此,乡村绿道景观的优化对于提升乡村风貌、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绿道的研究与实践对乡村绿道的景观设计关注度较少,绿道景观基本等同于道路绿化,整体来看还较为粗放。本文以安徽省首条乡村绿道——黄山市徽州绿道为例,基于景观偏好理论,借用Kaplan从心理评估角度提出的景观环境偏好因子设计问卷,采用专家法和公众法,选取80位受过景观专业训练的学生(代表专家),80位非专业学生(代表公众)对绿道景观进行偏好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乡村绿道景观偏好的各类因素,提出徽州绿道景观的优化策略及建议,以期为今后乡村绿道景观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发展全域旅游的社会背景之下,原有的旅游"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域旅游分散供给的需要。基于此,创造性提出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以"经营+"的理念,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就业去向等层面加以支撑,通过培养具备旅游行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经营型人才,为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旅游转型与乡村旅游兴起的双重背景,在剖析全域旅游理念及论述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分析了湖北省大悟县金岭村的旅游现状及发展困境。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从不同空间尺度整合区域资源;运用"旅游+"思维,增强旅游业联动性;做好全时空、全过程、全方位、全民参与、高品质"四全一高"的提升,深化旅游体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承载力;创新旅游营销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承载着旅游目的地形象特色营造的园林景观有着很高的要求,植物景观作为其中最具地域性的元素,是营造"国际旅游岛"形象的重要载体。选取海口、三亚、文昌等三个具代表性的城市,以理论探讨和实地植物群落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突出旅游功能,以"国际旅游岛"为导向的海南总体植物景观特色,即:彩色丰富、热带植物种类多样的热带风情景观;以椰子树为主体的"椰风海韵"景观;以特色植物为表现形式的人文风情景观;以乡土树种营造的经济性观赏景观。通过植物景观优秀案例分析,从以上四方面提出了具体营造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域旅游理念的内涵、本质进行分析解读,基于我国农村的基本特征,得出乡村旅游规划应该是以乡镇为单元的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照顾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理性规划,提出利用农村现有的产业、资源,引入营销的理念,形成“产业+旅游”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嵊州市贵门乡上乌山村为例,研究旅游发展战略及旅游产品定位问题,按照“产业+旅游”的模式,策划出对应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旅游+影视"的方式,将影视与旅游的学科理论结合,探讨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进行安徽影视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路与模式,解决安徽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作为近年来全国旅游业广为推崇的发展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景点旅游和门票经济,使旅游产品由观光向度假体验的方向转型,但究其核心本质仍然是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近郊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更应该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本文以长春都市区近郊的九台区为例,探讨如何在全域旅游的宏观背景下整合空间资源,构建完善的郊野公园体系,并就其开发建设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景观资源评价的角度,对黔东南地区巴拉河流域的5个山地聚落群进行了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旨在为自然生态、原生文化、民居建筑保护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实地调研与访谈资料为依据,运用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旅游学、美学等多学科作为理论研究基础,选取聚落外部景观、聚落内部景观、聚落人文景观和聚落旅游潜力景观元素构成因子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因子体系的权重并制定评分标准,通过"德尔菲法"获取问卷数据,对当地的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量化评价.以"朗德"上寨为例,评价结果是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较为脆弱,在旅游规划上应采取较为谨慎的策略,以保护为主展开景区项目开发.  相似文献   

13.
以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和捞鱼河昆明理工大学段及周边景观为研究对象,2016年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图作为数据源并划分功能分区,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现状,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构建直线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破碎度较高,均匀度较好,离散程度低,聚集度较高,绿地斑块具有优势性,景观格局受功能和人工活动影响明显;绿地面积占比为43.06%,形成了一些生态服务功能较好的生态源点及绿色廊道,但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点状绿地较多,增大了绿地的破碎度;部分区域景观阻力较大,可通过提升绿地斑块生态服务质量、增加生态源点数量、生态源点间构建垫脚石等方式增强绿道网络的连通性,使绿道网络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线路地方建构移动机理受居民、游客、政策引导、投资导向的影响。以目的地营销为目标对文化线路的研究众多,但是聚焦移动机理的理论梳理和量化表现极为匮乏。研究基于318国道游客感知识别数据,识别地方建构要素,建立区位熵研究模型,测量文化线路的景观、导览、教育、信息,讨论地方建构移动机理的关键是尊重教育与信息以实现整合。研究得出结论,可以从"资源表征、产品体现、形象变化、体验意象"四个基本维度融合感知识别和文化线路地方建构移动机理,提升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湖南全域旅游强省"战略中大湘南片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衡阳是"全域旅游"战略中重要参与者。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衡阳市优势明显、机遇甚多,但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在全省排名中下滑,所存在的劣势和面对的威胁不少。随着"全域旅游"强市战略的实施,衡阳旅游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衡阳市实施"全域旅游"强市战略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根据SWOT分析法策略组合,探究衡阳实施"全域旅游强市"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博爱县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气候适中,素有"金博爱"和"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誉.但在"焦作现象"影响下,博爱县旅游资源出现羡余现象.文章针对博爱县旅游资源羡余现象提出了解决模式,并对该地区旅游产品的策划进行了研究,推出了五种核心旅游产品和七条旅游线路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重庆市的农业资源。针对重庆拥有的资源状况,提出了重庆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三种模式:丘陵山地森林立体旅游模式、聚落景观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旅游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文化线路的宏观视角下,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文化线路的研究,依据文化线路对我国遗产保护开发借鉴,以中国文化线路蜀道为例,查阅了大量文献,对古蜀道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对现状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并运用"旅游开发四度"进行深化具体,对古蜀道的旅游开发保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实地调查和第二手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绿道建设与温江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互馈作用,以期全面认识绿道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互促互补关系,为温江乡村旅游发展和绿道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绿道网络具有重塑乡村舒适性的作用,以绿道网络为主导的空间载体建设,对于丰富乡村建设行动内涵,增强乡村空间舒适性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3软件,基于乡村舒适性特征,从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三个层面,综合分析绿道网络重塑乡村舒适性空间策略.结果表明:①绿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