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铝酸锌对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消烟作用,以及进一步研究铝酸锌对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抑烟机理.文中在以聚磷酸胺、季戊四醇及三聚氰胺为膨胀阻燃体系的防火涂料中添加不同加量的铝酸锌抑烟协效剂,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添加铝酸锌后的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热释放速率(HRR)、总释热量(THR)、生烟速率(SPR)、总生烟量(TSP)等性能参数,对其进行阻燃抑烟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铝酸锌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涂料的防火性能,并且有效减少的烟气生成量,降低了CO生成量,提高了抑烟性能.当添加6%的铝酸锌时对膨胀型防火涂层抑烟效果最佳,最大热释放速率为2.90 k W/m2,生烟总量为0.7 m2.  相似文献   

2.
采用锥形量热法(CONE)研究可膨胀石墨(EG)的添加量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MPUE)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MPUE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在燃烧到200s时,热释放速率峰值为88.6kW·m~(-2),生烟速率为129.7m~2·s~(-1),与未阻燃的MPUE材料相比分别下降了67%和22%。抑制热量释放效果显著,抑烟效果较为明显。EG受热形成的致密碳层降低了热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3.
将片层氧化石墨烯(GO)超声分散于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中,在80℃加入纤维素制备了具有适宜黏度、长时间保持稳定性能的GO/[AMIM]Cl导电墨水.将制备的导电墨水印刷于纯棉织物表面,形成了一种纤维素基材柔性电子元器件.通过LED小灯的测试及伏安循环法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纤维素基材柔性电子元器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具备一定储电能力.热物性数据显示,纤维素基材柔性电子元器件的接触冷暖感为0.113 W/m,小于纯棉织物的0.3 W/m;热传导率为4.65×10-4 W/(cm·℃),小于热传导率为13.1×10-4 W/(cm·℃)的纯棉织物,说明GO/[AMIM]Cl导电墨水能提高纯棉织物的热物性.  相似文献   

4.
锥形量热计对阻燃棉织物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ONE2锥形量热计对阻燃及未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燃烧的有效热、CO/CO2比及残渣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比未阻燃织物,阻燃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和燃烧的有效热大大降低,CO/CO2比及燃烧后的残渣量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使用磷酸和木质素纤维制备了磷化纤维素(PCL)阴离子溶液,使用甲壳素脱除乙酰基之后得到的壳聚糖制备了壳聚糖(CH)阳离子溶液,然后采用层层自组装(layer by 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LBL)技术对无色纯棉织物进行了阻燃处理。首先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磷化纤维素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垂直燃烧(UL94)、热重(TG)、微型燃烧量热仪(MCC)和烟密度测试仪(SDT)等研究阻燃棉织物燃烧和热降解性能。FT-IR测试结果表明:磷化纤维素制备成功。MCC的测试结果表明:试样热释放速率峰值与棉织物相比有大幅降低,显著抑制了棉织物受热分解时的热量释放。TG测试的结果表明:经阻燃处理后的棉织物在700℃的残炭含量明显增加。SDT结果表明:构筑LBL阻燃涂层后,光通量提高了24.9%,最大比光密度降低了65.24%,显著提高了棉织物的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热塑性聚氨酯(TPU)的阻燃性能,以107硅树脂为阻燃剂,制备了系列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通过锥形量热仪(CCT)、烟密度仪和极限氧指数仪(LOI)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生烟特性等进行研究。锥形量热仪实验结果表明,107硅树脂能够使TPU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生烟速率等参数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含0.2%107硅树脂的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850kW·m-2,比纯TPU的热释放速率峰值(1 550kW·m-2)降低了45%。此外,107硅树脂还能够显著提高TPU复合材料炭渣质量。烟密度实验结果表明,TPU复合材料的光通量比纯TPU要降低很多。氧指数实验表明,107硅树脂不能明显提高TPU复合材料的氧指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船消防战术决策缺少大量定量理论数据问题,通过ISO9705试验平台、水浴油池和测试系统,采用氧消耗原理法,分别测量了0.1 m2和0.2 m2船舶燃油火灾的热释放速率、温度和热辐射强度值,研究燃油的初始温度与热释放率、燃烧时间、辐射强度及燃烧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试验发现,0.2 m2燃油火比0.1 m2燃油火的燃烧时间短450 s,平均热释放率增大140 k W,在1倍直径处的辐射强度增大约5 k W/m2,平均温度增加约70℃,根据已有数据可以测算10 m2油池的热释放速率约为20.2 MW。试验研究方法对于舰船消防战术中如何控制火灾蔓延及降低火灾危险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天然橡胶的阻燃和抑烟是其用作轨道交通减振材料极其重要的安全性能指标。为了提高天然橡胶的火安全性,使用次磷酸铝协效氢氧化铝阻燃天然橡胶。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在20份次磷酸铝和100份氢氧化铝的添加量下,两者的协同阻燃效果最佳,能使天然橡胶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从515 kW/m2降低至169 kW/m2,总烟生成量从43 m2/m2降低到14 m2/m2,峰值热释放和总烟生成量的降幅均高达67%。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次磷酸铝会大幅恶化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而次磷酸铝协同氢氧化铝使用仍使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拉伸强度大于15 MPa,永久压缩形变小于30%。因此,次磷酸铝与氢氧化铝复配使用不仅能起到协同阻燃天然橡胶的作用,还能维持其较高的力学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获得阻燃低烟的天然橡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含有不同含量芳纶纤维(AF)和聚钛酸丁酯(BTP)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材料,并研究了AF和BTP在提高TPU火灾安全性方面的协效性。通过氧指数、锥形量热仪、烟密度测试仪研究样品的阻燃生烟特性,通过热重分析研究样品的热分解特性。锥形量热仪实验结果表明:AF与BTP能够明显降低样品的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速率(THR)、烟释放速率(SPR)、总烟释放(TSR)和烟因子(SF),并且能够提高成炭量,其中含有0.50%AF和0.50%BTP的样品(AF/BTP~(-2))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仅为409kW·m~(-2),相比TPU样品和AF样品分别下降73.0%和49.8%,炭渣质量也达到了14.6%,高于纯TPU的8.8%。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BTP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时的光通量。热重分析实验表明:BTP水解生成的TiO_2能够进一步促进成炭,改善炭层质量,从而起到阻燃抑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棉织物的耐久性低甲醛阻燃整理,对纯棉斜纹布阻燃整理工艺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了纯棉织物低甲醛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为:树脂20g/L,阻燃剂VOF 300g/L,磷酸20g/L,纤维保护剂40g/L,轧液率70%,焙烘温度150℃,时间3min.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整理后的织物,损毁长度为9cm,甲醛含量86mg/L,可耐50次家庭洗涤,极限氧指数为33.5,织物的白度不变,强力保留率为77%,表明阻燃效果理想,符合低甲醛阻燃整理国家标准规定的难燃纺织品规定;从热重分析(TG)结果推断:该阻燃机理应为凝聚相阻燃.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战场上日益升级的防护需求,防弹头盔盔壳不断向轻量化高防护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弹头盔盔壳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其材料与防护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了其设计方案与成型工艺、评价标准与指标以及目前面临的难点问题等,并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弹头盔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成品油管道泄漏量测算的准确性,对用于成品油管道泄漏量测算的输入参数进行了误差分析,包括管道运营数据的时间滞后误差、运营数据的数值误差、管道内径的数值误差以及油品物性的数值误差。通过泄漏量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管道泄漏量对流量的敏感程度最低;管道泄漏量变化率与时间滞后率、压力变化率、内径变化率呈正相关,与流量变化率呈负相关,在不同的参数变化率范围内,管道泄漏量对各参数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的满足老年人行走需求,解决其行走不便的问题,将TRIZ理论运用到老年人助行器创新设计开发中。通过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探究老年人行走不便的原因,应用IFR创造性思维方法,利用冲突矩阵,对现有外骨骼助行器的足板结构进行改良,获取两种方案。根据足底压力分区示意图及老年人足部尺寸数据绘制足部轮廓线图,利用Rhino三维软件建模后,将两种方案分别导入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中划分网格运行仿真并对比。结果发现不同结构的足底踏板可为老年人足部提供不同程度的力学支持,从而缓解足部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4.
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是小电流接地故障最大的危害之一,建立准确的电弧模型是研究过电压特征的基础。基于现有的几种动态电弧模型,提出改进的"控制论"电弧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通过在PSCAD平台上搭建10 kV配电网模型,研究基于工频熄弧和高频熄弧理论仿真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并对比分析接地过电压的异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电弧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电弧特性,模拟出的过电压符合实际情况。证实在不接地系统中,高频熄弧产生的最大过电压明显高于工频熄弧;而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二者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武汉迁徙数据,该文通过统计分析2020年1月29日至2月9日全国50个城市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人数比率,估计了武汉市感染病毒的人员数量。研究发现湖北省内15个城市的患者确诊比率在均值和中位数上低于省外35个城市的均值和中位数。截至2月9日,利用湖北省内城市确诊比率的均值、中位数和最大值估计,武汉市感染病毒的人数分别是已经确诊人数的2.1倍、2倍和3.9倍。利用省外城市确诊比率的均值、中位数和最大值估计,武汉市感染人数分别是已经确诊人数的3.6倍、2.6倍和8.7倍。最后利用Bootstrap方法对省内外城市的均值和中位数做了稳健性估计。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物流中心地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武汉市物流现状出发,探索了武汉市与省内几个中等城市的经济联系,并通过与重庆、西安、哈尔滨三城市在区位、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对比研究,阐述武汉市应把确立其在全国的物流中心地位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进而提出确立物流中心地位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对于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意义,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来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督鄂十余年,不仅在湖北武汉建立起包括冶金、矿业、军工、纺织等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而且建构了近代工业教育体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公亲自创办湖北工艺学堂,将农桑、丝绸织造教育纳入工艺学堂教育之中,由此揭开了近代纺织教育的历史新篇章。他在开创近代纺织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112年来武汉纺织教育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武汉纺织大学作为武汉纺织教育的惟一传承者,其教育史、校史应遵循唯物史观得出具有112年悠久办学历史的科学结论,她与华中农业大学同时开办,与武汉科技大学同根同源,是具有百年历史渊源的一所国立纺织大学。  相似文献   

19.
研究武汉地区耐链霉素(SM)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阐明rrs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的关系;同时探究武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武汉地区耐链霉素菌株rrs基因突变与"北京基因型"的相关性奠定基础。84株结核分枝杆菌中,44株对链霉素耐药,20株耐其它药物,20株对链霉素敏感,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链霉素菌株rrs基因突变情况;采用RD105缺失法鉴定84株临床分离菌株中"北京基因型"菌株。结果显示44株SM耐药菌株中,16(36.4%)株检测到rrs基因突变,其中9株1401位点A→G,6株514位点A→C突变,1株1487位点G→A突变;20株耐其它药菌株中1401位点A→G和514位点A→C突变各1株,20株敏感菌株中发现1株1029位点C→T点突变;84株临床分离菌株中有77(91.8%)株"北京基因型"菌株,7株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研究表明链霉素耐药菌株rrs基因主要突变位点在514和1401位点,武汉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为当地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且SM耐药菌株中突变菌株93.8%(15/16)为"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菌株研究及其鉴定是有其科学价值的,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The influence of acetic acid on dynamic behavior of hydrolazation and film forming of an expoxy-silane compound (γ-GPS) was investigated by conductivity meter, IR and AF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optimal pH value(pH=4–5) for hydrolysis of silane solution, an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hydrolytic time, the promotion of acetic acid on the hydrolyzation of silane solution become more obvious. During the adsorption and film forming process, acetic acid coul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i-O-Fe bond, which activates hydroxyl group of silanol unit and facilitates this hydroxyl group to react with adjacent silanol unit forming linear condensation polymer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0801057), Hube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2008 CDB263), and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No. CUGQNL08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