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侵蚀劣地的植被恢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发现,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区,釆用栽植类芦(Neyraudia reynediana)的办法,可以快速覆盖地面,促进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的快速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芒萁为主要建群种的植被群落,对防治水土流失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龙川江流域典型片区植被侵蚀控制的综合作用模式的概念模型表明,植被通过其从坡面到根际土层的若干影响环节实施侵蚀控制.研究发现,这些作用具有较为突出的量值和潜能.从荒山荒坡完全恢复植被、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后可能减少的水土流失量和现有植被如果遭到彻底破坏可能增加的水土流失量三个方面,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系统(SEDMS)计算表明,龙川江流域典型片区植被侵蚀控制作用具有突出的水土保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云南新平大红山铁矿区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林草植被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持水性、增加土壤透水性和尽快降低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地表径流;通过提高土壤水稳性和土壤抗蚀性、改善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土壤抵御侵蚀力的能力.研究结果还直接表明,林草植被对土壤侵蚀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与裸地相比,松林、阔叶林、草地对地表径流的控制率达到63%-89%,对土壤流失的控制率达到70%-94%.该结果对于指导大红山铁矿乃至其他金属矿区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矿山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焦作缝山公园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与裸尾矿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效果与植被类型有关;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了5.04~9.57倍,全磷质量分数提高了1.44~1.96倍,全钾质量分数为裸尾矿的1.76~1.92倍,全氮质量分数为裸尾矿的1.56~2.11倍,速效钾质量分数达到裸尾矿的2.32~4.32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土壤全氮与有机质、铵态氮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硝态氮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表明土壤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有机质中;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钾和速效钾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其具有相同的消涨趋势;土壤全钾与其他理化指标均有良好相关性,表明全钾对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土壤全氮与pH、电导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土壤氮素贫乏;草地对尾矿土壤理化性质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小,针阔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扎兰屯市土壤分布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了土壤侵蚀类型及其成因,并根据水土流失分区指标,提出水土流失分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省水土流失的概况与侵蚀形式。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分布规律,指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与一定的地貌、岩性和植被状况相一致,时间分布主要受气象因素和植被变化的影响。此外,针对不同土地类型,概括了水土流失的发展规律与治理模式,对我省的水土保持与侵蚀土地的改造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王家沟流域水土养分流失特征, 提出了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前期土壤含水率、土壤、地形、植被等有关自然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坡地损失的养分总量占其养分输出总量的近 80%. 流失泥沙中的细小颗粒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 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小流域土水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作为一种外力地质作用,一些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破坏自然植被和暴雨造成的,这一观点为生物措施和一些工程措施的布置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贫乏的国家。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环境资源保护意识观念淡薄,以牺牲自然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地表土壤和植被覆盖层遭破坏后的恢复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据研究,雨水流速增加一倍,冲刷带走的物质增加32倍,冲刷带走的土壤微粒增加64倍。由于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每年以1万km~2的流失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水土保持建设规划的颁发,标志着党和政府对这一严重问题的高瞻远瞩和雄心胆略,从战略高度,狠抓水土资源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临安市是浙江省山核桃主要产地,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近些年来由于当地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加剧了山核桃林地的水土流失.从2005年10月开始对山核桃林地土壤进行保水保土的技术研究.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原则,对试点基地开展实验,以得到山核桃林地治理水土流失的可行经验,由此逐步拓展推进山核桃林地的水土流失防治的工作,求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在时空分布、功能和效益上的差异性,提出通过对径流的调控实现对泥沙的调控,径流的调控利用就成为构建协调的水沙关系的主要技术手段.首次提出了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模式,以汇水单元为径流调控利用单元,在治理顺序上,根据治理效益依次按照塬面、沟谷、阴坡、阳坡的顺序进行治理.采取"调蓄汛期径流,减少入黄泥沙"是构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调控体系的技术关键,也就是就地拦蓄汛期的雨洪资源,达到就地截留、入渗、集蓄、转化或利用,大幅度减少泥沙的流失,减轻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危害.同时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具有径流的主导性、多因子、多单元、多手段、多效益和多目标的特点,总结出了20种径流泥沙调控利用范式,该模式已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接种菌根对充填复垦土壤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将菌根真菌接种于复垦土壤中 ,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植株的生物量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增大 ;与非菌根植物相比 ,接种菌根真菌的植物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 ,而向地上部运移的 Na较少 ,抑制了植株积累过量的 Na盐 ;植株生物量及其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 ,接种菌根真菌后 ,覆土少的 (覆 5 cm厚的土壤于 1 0 cm厚的粉煤灰上 )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 (覆1 0 cm厚的土壤于 5 cm厚的粉煤灰上 )的 ,说明接种菌根具有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产量降低的潜力 ,其对粉煤灰充填复垦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可以节约复垦费  相似文献   

13.
开展淤地坝建设,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而且对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以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介绍了海原县淤地坝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淤地坝建设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出淤地坝建设对海原县的生态建设、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总结了目前条件下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遗留、规划、投资、管理等方面;最后提出今后淤地坝建设发展的5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荒漠地区地面蒸发和水分渗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采用超吸水聚合物、沙土和黏土,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植物、不同土质、不同超吸水聚合物掺量的对比试验.通过观测试验植物的出苗率、成活率、长势、用水量以及浇水间隔,评价超吸水聚合物的保水性能,最终找出了性价比最优的掺量为8g,可减少50%的用水量,为超吸水聚合物在沙土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遥感图家,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县在1958年、1975年和1988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依次为2006.19km~2、2111.61km~2和1623.24km~2,土壤侵蚀总量依次为1.07×10~7t、1.04×10~7t和6.07×10~6t.30年来.强度以上流失面积减少了430.64km~2,林地面积由514.78km~2增至1359.19km~2,裸荒地面积由460.94km~2降至105.81km~2.  相似文献   

16.
河道对于营造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当前高强度的城市开发活动对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河道整治工程中引起的土壤流失问题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南太湖流域的太嘉河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土石方平衡分析,得出弃土量.对工程区岸上的土壤和河网底质进行监测,分析工程施工产生的弃土用于鱼塘或农田的可行性,并将取土与弃土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寻找出工程弃土最合适的处置办法.按照水上土方、疏浚淤泥、弃土场围堰三部分分别计算工程弃土场水土流失量,使类比法得出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并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措施对汾河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汾河水库1962~2008年淤积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淤积量总体呈减小趋势。汛期降水量和来水量是造成水库淤积的主要原因,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减少水库淤积。  相似文献   

18.
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研究进展,按照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适宜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借鉴的生态修复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水土保持产业基地模式,期望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输变电线路工程的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萌  吴飞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8,24(2):111-113,118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输变电线路的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但线路的建设会造成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通过分析输变电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性以及项目建设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