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依据体积堆积理论采用5~10、10~15、15~20 mm单粒级的碎石骨料设计和配制孔隙率分别为15%、20%、25%的透水混凝土,利用相关数学模型探究实测孔隙率与透水混凝土性能相关性,通过平面孔隙二值化识别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的实测孔隙率能达到设计孔隙率的90%以上,与表观密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与透水系数和抗压强度均呈现良好的幂函数关系。设计孔隙率的变化对骨料粒径较小的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影响较大,较小的骨料粒径有利于增加透水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较大的骨料粒径有利于增加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设计孔隙率与骨料粒径的增大均能使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等效直径增大,降低孔隙曲折度,改变骨料级配,但骨料粒径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2.
无砂大孔绿化混凝土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水泥、单粒级的碎石、掺合料等为原料,制备出满足一定孔隙率和强度要求的无砂大孔绿化混凝土;用FeSO4进行降pH值处理后,将种子和营养士填入混凝土孔隙中,植物能在混凝土孔隙内部发芽和生长.文章初步探索出无砂大孔绿化混凝土孔隙率、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孔隙率、强度与胶凝材料用量的关系,孔隙率与强度的关系,粗骨料粒级与孔隙率及强度的关系,降低pH值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绿化混凝土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及其制备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期青岛地区大量使用无砂混凝土灌注桩,通过检测发现,些桩存在嵌固不良的现象,其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选其中一实例对其缺陷的判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选用工程常用的机制砂、粉煤灰、高效减水剂配制绿色高强混凝土,通过试验研究了砂率、粉煤灰掺量、骨料最大粒径等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和抗压性能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水胶比为0.31,0.28;砂率为29%,31%,33%,35%;粉煤灰掺量为0%,25%,35%,45%;碎石最大粒径为5,10,16,20 mm.结果表明:采用砂率33%、粉煤灰掺量最佳范围为25%~35%、碎石粒径为5~20 mm的连续级配碎石,可配制满足结构工程用C50~C80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对机制砂陶粒混凝土抗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主要取决于陶粒自身的抗劈裂能力,砂率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没有规律性,水泥用量较低时增加砂率可增大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水泥用量较高时砂率对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劈裂抗拉和轴心抗拉强度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但抗弯强度的变化不明显;存在着使抗拉弹性模量最大的最佳砂率和水灰比.建议给出了拌合物工作性和强度均满足要求的LC35级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供工程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透水混凝土的水泥浆进行改性,得出耐离析、高流动性能的透水混凝土。通过室内研究系统研究了灰骨比、水灰比、骨料级配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密度、孔隙率、渗透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抗分散剂可有效解决水泥浆下沉及离析的问题;抗分散透水混凝土的灰骨比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水灰比的影响较小;集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孔隙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上述试验,得出适用于现场施工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振动沉管法施工透水性混凝土桩的可行性,并验证了透水性混凝土桩具有较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本研究进行了12根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筋柱的大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了长细比和初始偏心距变化对配筋柱在大偏心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正截面抗裂度、裂缝分布和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与现行规范相应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筋柱的大偏心受压裂缝的特性,给出了正截面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搅拌环境和硅灰掺量下,研究了珊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真空负压搅拌珊瑚混凝土强度比常规环境搅拌的高8.3%~21.1%,孔隙率低30%~50%;在相同环境下,珊瑚混凝土强度随硅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优掺量为2%;对珊瑚混凝土进行电镜扫描发现,真空负压环境下水泥浆的孔隙率更低,且珊瑚骨料内部...  相似文献   

9.
掺粉煤灰人工砂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子的粗细、级配、含泥量是影响砼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目前高强高性能砼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优质的天然砂资源日渐枯竭,本文就掺粉煤灰人工砂配制砼以及对砼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人工砂的性能优于天然山砂,更适合用于配制高强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我国砂石短缺的压力,实现镍渣的资源化利用,将镍渣砂替代部分机制砂作为细集料制备水泥路面混凝土,研究镍渣砂的掺量对水泥路面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强度、耐磨性能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掺30%的镍渣砂可以改善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和易性,优化孔隙结构,降低孔隙率,提高路面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耐磨性能;但是当镍渣砂掺量超过30%时,混凝土的保水性能变差,逐渐出现泌水现象,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有害孔及多害孔的数量增多,最可几孔径变大,孔隙率增大,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降低,耐磨性能变差。因此,镍渣砂的掺量不宜超过细集料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11.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得出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 ,受有效压力的影响明显。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 ,微小的孔隙度变化也会对渗透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中 ,不宜采用降压开采。  相似文献   

12.
运用微拉曼谱仪以不同功率的激光入射到用阳极脉冲腐蚀制备的多孔硅样品研究多孔硅的热稳定性.用斯托克斯与反斯托克斯散射强度的比率确定样品的温度.观察比较不同温度下多孔硅样品的拉曼谱趋向.发现在激光功率与样品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分为3个过程,与拉曼频移和拉曼强度的曲线相一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Si—O健和非晶Si被光氧化的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中国香港及国外再生粗集料的分级建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来源(如地震灾区)再生粗集料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集料表面附着的砂浆对再生粗集料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再生粗集料表面附着的砂浆含量与再生粗集料的吸水率和饱和面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再生粗集料性能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指出了再生粗集料砖含量也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提出了中国废混凝土再生粗集料分级的建议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非牛顿流体含油轴承的性能。选用幂律式流变摸型得到含油轴承用非牛顿流体润滑的变形雷诺方程。数值解表明用非牛顿流体浸渍的含油轴承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在较大渗透度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实验结果肯定了理论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该轴承的润滑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考察、调研我国北方海洋环境下水工建筑物服役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采用若干水泥、矿渣微粉、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等不同原料,完成不同原料、不同配合比下的砂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试验研究,提出矿物掺合料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16.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受大灾作用后,在决定修复受损结构以前,必须估计结构的残余承载能力,这需要了解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其中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计算结构残余承载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重载交通量剧增,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现象也日益严重。由于沥青混合料道路产生车辙的机理极为复杂,各因素之间往往又是相互作用,因此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判断。本文通过在室内进行车辙试验,获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并得出较佳的集料级配区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0—4.75 mm颗粒的比例,粗集料最大粒径以及9.5—4.75 mm颗粒在粗集料中的比例对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即使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的水泥用量仅150 kg/m3,当4.75 mm通过率控制为10%—15%的条件下,所配制的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还具备了良好的透水性能;最大粒径增加,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加;粗集料的9.5 mm通过率控制在20%左右时,颗粒粒子之间基本没有干涉,配制的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将分形理论与孔道网络模型相结合的分形孔道网络模型用于研究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为太阳池储热、地源热泵传热、食品干燥等方面打下了基础.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分形孔道网络模型适用于计算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孔喉比、配位数、垂直热流方向喉道比例、喉道长度、孔隙率、固体骨架导热系数(K.)及流体导热系数(Kf)等多方面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热流方向喉道会增大多孔介质的热阻,降低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当K8大于Kf时,随着孔喉比的增大以及喉道长度的减小,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越大.当平行热流方向喉道数目相等时,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随着配位数的减小而增大;当垂直热流方向喉道数目相等时,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随着配位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对10根外包钢高强混凝土小偏压中长柱的试验基础上,进行角钢与混凝土整体共同工作情况、中长柱的破坏形态、角钢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受力性能、曲率和挠度分布规律、承载力计算等多方面的分析研究,还对外包钢高强混凝土小偏压中长柱进行了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