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溶解性有机质对甲草胺在土壤中吸附行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对甲草胺的吸附解吸作用是甲草胺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行为之一,对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有重要影响.在松花江沿江3个城市郊区农田(佳木斯(S1)、依兰(S2)和哈尔滨(S3)),采集3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甲草胺在土壤上的吸附-解吸过程以及溶解性有机质对甲草胺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质对甲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有抑制作用,而对解吸过程有促进作用;甲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858);在3种土壤样品中的吸附量大小依次为S1>S2>S3;甲草胺在3种土壤中吸附-解吸存在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2.
2,4-DCP的电化学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4-二氯苯酚(2,4-DCP)的电化学氧化降解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对2,4-二氯苯酚(2,4-DCP)模拟废水的电化学氧化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外加电压、支持电解质浓度、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确定电化学氧化降解2,4-二氯酚的较佳条件.结果外加电压为5 V、电解质为Na2CO3,浓度为0.02 mol/L、pH值为3.1、极间距为15 mm、曝气强度0.15 m3/h,2,4-DCP去除率达80%以上;通过曝气加强传质能有效提高降解效率;酸性条件下有利于2,4-DCP的降解;当溶液中含有Cl-、CO32-离子时将有利于2,4-DCP的降解.结论电化学氧化法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2,4-二氯苯酚,降解效果受pH值影响较大,加强曝气传质可有效提高降解效率,较低操作电压和支持电解质浓度,有助于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萘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特性,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在8 h内可以充分达到平衡,吸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与Linear和Langmuir方程相比,Freundlich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萘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拟合度分别为0.93和0.962.萘的解吸行为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现象,随水体中平衡浓度升高,萘的迟滞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4.
苯酚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松花江3个不同采样点沉积物对水体中苯酚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及水体pH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同时用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说明其吸附行为比较复杂.吸附量随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随沉积物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水体pH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陇煤田低阶煤甲烷解吸滞后规律并定量评价解吸滞后,采集郭家河井田3号煤层煤样(GJH3)、大佛寺井田4号煤层煤样(DFS4)与黄陵二矿井田2号煤层煤样(HL2),采用液氮吸附与等温吸附/解吸试验,分析其孔隙结构特征与吸附/解吸特征,基于Langmuir方程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定量评价解吸滞后与吸附/解吸前后吸附热差异.结果表明:(1)温度相同时,煤样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DFS4,HL2,GJH3,煤样残余吸附量大小顺序为HL2,GJH3,DFS4,温度对残余吸附量的影响略有区别,温度并非与残余吸附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对解吸的影响.(2)DFS4,GJH3,HL2的解吸滞后系数为0.4~0.6,其中,20℃时HL2解吸滞后系数最大,吸附/解吸可逆性较差;GJH3解吸滞后系数最小,吸附/解吸可逆性最好;解吸滞后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吸附/解吸可逆性随温度升高变好.(3)解吸时的等量吸附热均大于吸附时的等量吸附热,解吸需要从体系外吸收热量,吸附和解吸过程的能量差异可能是解吸滞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几种不同来源的天然大分子有机物质,如腐植酸、富里酸及丹宁等对活性炭吸附微量有机污染物苯酚、2,4-二氯苯酚的影响。发现腐植质在活性炭表面上的竞争吸附效应与其腐植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并探讨了金属离子对腐植质竞争吸附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9种酚及其混合物对淡水发光菌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板发光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9种取代酚及其混合物对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的发光抑制百分率(即毒性指标),进而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测定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模拟,以等效应浓度比法设计混合物,借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模型评估混合物的混合毒性。试验发现:9种取代酚对Q67的毒性大小(以pEC50表示)依次为:苯酚<间甲苯酚<邻氯苯酚<对甲苯酚<间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对氯苯酚<对硝基苯酚<2,4-二氯苯酚;按等效应浓度比,如EC50、EC20、EC10、EC4和EC1构成的5种酚混合物的混合毒性,既可以用DA模型、也可用IA模型进行评估与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形成的沉积物有机质对苯并[a]芘(BaP)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当燃烧温度从0℃升高到400℃时,吸附非线性指数n值从0.544降低到0.299。然而,沉积物有机质形成温度的升高增加了BaP的吸附能力和解吸滞后性。当燃烧温度升高到600℃时,样品中脂肪结构、极性结构和大部分芳香结构被燃烧掉,主要剩下矿物组分。因此,T600样品对BaP表现出高的n值、低吸附能力和吸附不可逆性。单一浓度下有机碳标化的吸附能力参数lgKoc值与芳香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样品的H/C原子比显著负相关(p<0.001)。样品的芳香碳含量与BaP的解吸滞后指数(H)(p<0.01)和n值(p<0.000 1)均表现出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的结论说明,芳香碳在BaP的吸附非线性、吸附能力和解吸滞后性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紫外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5-磺酸基二苯甲酮(HMBS)对蚕丝织物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探讨了吸附温度对HMBS吸附蚕丝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解吸pH和固色方法对HMBS吸附蚕丝织物后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低,HMBS对蚕丝的吸附量越大,吸附温度为60℃时,HMBS对蚕丝的平衡吸附量达3.99 g/kg,半吸附时间为37.833 4 s;吸附温度为95℃时,HMBS对蚕丝的平衡吸附量为2.49 g/kg,半吸附时间为20.629 2 s;相对于pH值为2和pH值为10的酸性和碱性解吸条件,在pH值为7时HMBS吸附蚕丝织物的解吸率最低;采用阳离子型固色剂CWF-HC固色蚕丝织物时,解吸率可有效降至14%,解吸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酚A在松花江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底泥对双酚A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碱性条件下影响不明显;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量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沉积物量的增大而增大;沉积物有机质对双酚A的吸附作用在溶质的整个溶解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入江口沉积物和九站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白旗采样点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1.
河流中的悬浮态泥沙对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输移转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室内平衡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对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的泥沙粒径、初始泥沙浓度等关键要素对磷酸盐吸附特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三种泥沙粒径在不同泥沙浓度时的吸附特性,认为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泥沙浓度和粒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通过Langm iur吸附等温式的拟合,求取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认为三峡库区悬浮态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是Langm iur型第五类吸附,在清样浓度和吸附量较高时出现吸附最大值,并随着清样浓度的继续增加而减少;(3)泥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磷酸盐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4 h。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干流底泥中PCBs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松花江干流沉积物中14个采样点的∑PCBs质量分数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共检出57种PCBs同系物,不同季节检出的∑PCBs的质量分数为1.0×10-10~1.15×10-8,平均质量分数为1.91×10-9.不同季节中,大多数采样点的∑PCBs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加拿大环境委员会制定的SQG风险评价法,对各采样点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各采样点生态风险均未达到"强生态危害"及其以上级别.松原采样点的春季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其他各采样点在各季节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春季5个风险水平较高的采样点的风险水平由高到底依次是:松原佳木斯下游富锦市哈尔滨下游哈尔滨上游.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底泥吸附等温曲线数据的拟合、改性前后对磷的吸附量变化以及底泥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变化来探讨底泥在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吸附参数与吸附等温式均得到很好的拟合;加入三氯化铁改性后的底泥对磷的吸附量得到有效增加;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中,Fe/Al-P在底泥中占主要的比重,达到63.35%~57.11%,Res-P占的比重最低,Ca-P在各个底泥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制备了炭载铜、铁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表征,考察了2种催化剂对2,4 二氯苯酚(2,4 DCP)微波降解的反应活性并记录了反应床层的温升过程.结果表明,元素铜和铁分别以金属及氧化物的形式均匀地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炭载铁催化剂对2,4 DCP的微波降解具有较大的反应活性,反应过程中床层温升迅速,而炭载铜催化剂对2,4 DCP的微波降解活性较弱,反应床层温升较慢,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活性炭表面铁及铁的氧化物具有较强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微波场中可促使床层温度的迅速升高,进而促进了2,4 DCP的微波降解,而活性炭表面载铜时则起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周期性加入外源磷的情况下,底泥再悬浮对上覆水中磷的吸收和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36 d内共吸收17.5 mg磷(以DIP计),远高于底泥静止状态下磷的吸收量。底泥吸收外源磷后,磷平衡浓度EPC0显著升高。尽管再悬浮状态下EPC0高于静止状态,但在相同EPC0值情况下,再悬浮底泥可吸附更多的磷,说明底泥再悬浮增强了底泥对磷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混凝沉淀物对浮选剂的吸附机制研究,有助于提高混凝气浮的处理效率,采用热力学方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硫酸镁和酸性大红3R形成的混凝沉淀物上的吸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上的吸附等温线不符合常规吸附等温线类型,吸附热力学证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物上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吸附热为-11.09 kJ/mol,对比了混凝沉淀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上的红外光谱图,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移动,吸附热力学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均说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物上的吸附形式是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