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传媒技术的全面发展为音乐艺术增添了显著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对音乐艺术的流行方式、创作形式和审美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传统传媒的传播方式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音乐艺术的发展.未来,将在通过对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进行对比以及对原创音乐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利用现代传媒的优势促进中外音乐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创作理念的更新,抓住现代传媒病毒式的传播方式给音乐艺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为音乐艺术探索出一个适合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肖邦在谐谑曲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是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强烈地追求音乐上的创新,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等相联系;又与肖邦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音乐审美理想,追求创新的音乐体裁形式及在传统体裁中采用新的艺术手法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具体作品内容的表现需要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肖邦在谐谑曲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是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强烈地追求音乐上的创新,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等相联系,又与肖邦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音乐审美理想,追求创新的音乐体裁形式及在传统体裁中采用新的艺术手法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具体作品内容的表现需要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现代音乐逐渐打破传统的作曲法则,创作手法重视求新、求变.其音乐的特点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特征:人们普遍个性张扬,要求创新,音乐观念和审美理想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池莉小说创作的分析,揭示她紧抓时代脉搏,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失去了一个当代作家应有的价值标准和创作原则,作品也因推崇生存至上的价值观及过于世俗化的倾向,限制了她小说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独创的冰山理论,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的文学理论之一,它开创了一种语言简洁而内蕴丰富的全新创作观,对同时代以及现今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古代"言意观"正视"言不尽意"的事实,追求"意在言外"的创作目的,主张以有限的言说传递无限生动、丰富的审美空间。"冰山理论"与中国的"言意观"作为中西方诗学的代表性理论,在语言观、审美追求等方面的融通之处使得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对人物心灵、性格的深入开掘,巴金在这方面有着不懈的追求和突出的建树。他把艺术形式包括结构看作取自生活而又发自内心的一种创造,每一种形式中都有他心灵的节奏。因而,他善于把人物的心灵流程作为结构的主干,使作品的构思具有一种在变化中求和谐的音乐美。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巴金短篇小说的创作别具风格,也充分显示出作家不凡的审美发现和艺术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时装画并非主流创作,其着力点在于表现时代的精神特征,侧重在艺术创作手法和观念与时代流行的结合上.是大众审美心理对时装画形式语言的一种把握和阐述。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时装画的形式语言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传播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可避免。现代传播技术中的艺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流艺术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艺术的大众化趋势,艺术价值在审美与功利之间难以寻找平衡点及艺术教化功能的弱化与强化等。  相似文献   

11.
甘,是先民通过采集劳动获得的最早的味觉快感,这种快感是后世先民形成审美能力的起点;熏,不仅是先民创造关味的最早实践,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实践。随着先民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先民对关味的创造逐渐转移到对服饰、器用、自身形象及舞蹈、音乐、诗歌等方面的关的创造。由美味而至关,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它是自然美向社会关过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音乐节奏通常被认为是很有规律的,而其中突然的变化则给人新奇感。在音乐欣赏中,这种规则与变化的平衡和交替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感。从数理的角度研究这种变化规律是人们一直关心的科学问题。选取4类不同的中国乐曲共123首,包括古曲、流行乐、儿歌以及地方戏曲,应用多窗谱分析对其节奏谱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多数乐曲的标度指数在0.5~1之间,其中古曲的指数最大,在0.8左右,且与其他3类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音乐的节奏与自然界诸多现象一样,具有无标度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儒家音乐思想中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礼乐教化、仁、和的审美态度,形成了儒家学说"心物感应"、"天人感应",礼乐和谐和美善统一的音乐美学观.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后世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偏爱流行通俗音乐,这与年龄特征和时代社会背景有关.文章通过解读流行通俗音乐的文化内涵,揭示其与青少年音乐偏爱的关系,指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崇尚严肃音乐.  相似文献   

15.
张謇不仅是我国近代的爱国家、实业家、教育家,他还亲自创作校歌启迪民智,建造剧场繁荣戏剧,大力改革戏剧音乐,鼓励音乐艺术研究,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功不可没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以室内设计为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美学与人的关系以及对设计的影响.人们通过多感知因素对室内环境中美学因素的认知,达到满足审美情感需求,同时蕴含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符合现代生活功能需要并具有审美价值的室内设计环境.认为室内设计应注重美学与科学性的结合,从视、听、触、嗅等4个方面综合应用与巧妙结合,以实现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效应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音乐艺术中的绘画因素,为音乐的审美活动拓宽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这是因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在审美过程中具有相互沟通与融合的规律效应。正确地把握和运用好这些规律效应,对提高我们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效应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会提高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8.
音乐对人的道德教化作用有史以来就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以音乐为载体建构欣赏型德育模式,能够增加德育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以音乐为载体实施道德教育时,我们首先要对德育内容进行审美化改造,其次要坚持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从大众文化雅俗兼备,具有平民性、直观性、亲和性、大众性等多元文化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大众文化对恢复当代美育的感性之维的作用。其娱乐性能唤起现代社会中人们被压抑的童心和天真,能够恢复美育的"游戏"本质,而大众文化的现代性也有助于实现美育的现代化。同时,大众文化还是当代美育的重要践行对象,对之进行的审丑或审美都有助于实施美育的最终目的——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因此,大众文化在当代美育中的价值和功能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中,音乐意象与意境是在审美客体的"刺激""召唤"下,在审美主体的感知、情感、理解、想象中同构地形成的,这其间审美主体的个性或类型会对审美意象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由于韩愈、白居易、李贺在审美个性或类型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他们欣赏音乐时也就出现了或偏重于感知,或偏重于理解,或过分偏重于想象的特点,这才使得他们所写的三篇"摹写声音之至文"具有了"惊天""移人""泣鬼"的不同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