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象,从构建和谐社会和政治稳定的角度,分析了参政党作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重要载体,在解决群体性事件、维护政治稳定、保障政策的平衡和促进社会福祉的最大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重要性,旨在说明加强参政能力建设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更为预防与解决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前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是影响高等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正确把握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特征,客观分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应对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经济、民事纠纷增多,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破坏性大,影响深远,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马克思和勒庞的群体思想对我们处置群体性事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既要理解民众的社会情绪,又要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依靠群众,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许珂 《商品与质量》2012,(S7):176-177
涉农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频频发生,并且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负面因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是解决涉农性群体矛盾的最好办法。深入研究这类事件的成因,并找出预防涉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能够有效防止事件的发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制度层面的,还有农民自身的原因。应通过建立预警机制、拓展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现代农民法治意识、加强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等方式,防止和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势必会在一定的环境下激化,各种问题也将会纷繁复杂。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各地也是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大家一个关心的问题。在此将从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一环来说明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体性事件,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指出当下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爆发出于何种原因,旨在为处置提供更加合理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冲突、社会矛盾、干群关系恶化等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以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利益矛盾冲突的反映。应当转变"稳定压倒一切"的传统思维模式,进而疏通利益表达渠道、调整社会心理失衡、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既让民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又使得各方利益表达有畅通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冲突,减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产生经济型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就解决经济型群体性事件提出了对策,包括引导群体性事件的良性功能,建立健全社会冲突宣泄、化解渠道,做好相关的解释和法律宣传工作,建立灵敏有效的信息收集网络,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慎用警力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社会深层次矛盾在高校的集中体现,是学生为了表达某种利益诉求或者宣泄情绪而聚集在一起、不受社会规范制约并对高校产生深刻影响的集体行为。一些高校建立了有效的防控体系,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预防与演练,群体性事件一旦爆发,便能妥善处置。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心存侥幸,没有建立完善的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体系,这就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留下了隐患,也将对高校治理能力带来严峻的考验。为此,针对加强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体系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只有事前积极准备预案及演练、事中妥善处置、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对于保持社会的安定和谐是个不利因素.浙江绍兴隆重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纪念大会,认为"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入学习"枫桥经验",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杜绝群体性事件的频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并呈现出螺旋上升态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其各种矛盾冲突提档升级,群体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给基层政府的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以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时代背景,深度挖掘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应然之义,探寻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实然之路,提出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必然之策,为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财富分配并不均衡,各阶层生活差距渐大,弱势群体成员心理失衡;贪污、腐败、不作为现象增多;另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民生问题等都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针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群体性事件本文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根源,并提出了预防及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传媒作为符号的生产者拥有一种特殊的权力,即使利益关系转化为社会自然次序的符号权力,它不仅使社会的区分加以合法化,也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作。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与媒介技术的变革,现有的传媒符号权力面临削弱。文章以此为视角将群体性事件情境下符号权力削弱的表征予以呈现,并试图分析当下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基于此,提出应建立一种"消能式"的策略模式来保障符号权力的重塑,由此实现促进社会体制的进一步开放,消除群体性事件矛盾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来,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污染转移与污染下乡,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农民抵制环境污染的群体性事件总体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然而,社会流动加剧下的农村人口空心化、基于行政村建制所形成的半熟人社会、缺乏权威人物推动和运作下的农村社区规范弱化等农村社会变迁的事实,地方政府在"不出事"逻辑支配下对群体性事件的强势管制,以及污染企业的暴力主义倾向等,越来越成为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约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升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场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焦点,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场域,是一个亟需以系统视角探析的议题。文章对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场域相关概念进行拓清,对其当下现状进行阐释,由群际情绪切入,以媒体为依托探寻缘由,旨在理清舆论场域在事件的发酵、蛰伏与爆发阶段的渐进式变异。基于此,提出媒体"晶化"舆论引导,塑造民意报道,重视底层意见领袖等建构策略,由此推进群体性事件舆论场域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7.
借鉴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对于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认识,联系我国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实际情况,针对"动员前刺激—共识动员—行动动员"的发展脉络来探讨建立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认为在"动员前刺激"阶段要重点预防怨愤累积,在"共识动员"阶段主要预防聚众动员意愿的聚合和发展,在"行动动员"阶段重点预防聚众向破坏性和暴力性抗争方面发展.从加强社会治理角度提出了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愈加呈现出底层特质。与此同时,贯穿于群体性事件酝酿、发生和畸变过程的信息传播,因媒体底层报道的"底层"式困境,而出现信息湮没现象,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以乌坎事件为个案,分析媒体力量下信息遭到湮没的原因,并借鉴乌坎村村民困境突围的媒体利用方式,提出群体性事件中底层群体信息打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因征地拆迁、经济纠纷、环境污染、非正常死亡等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而网络的发展为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快捷、有效的方式,受众能够利用网络发表个人意见、释放个人情绪。因此,受众的某些网络言论会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热点,制造出大量的"口水"。在负面"口水"先发制人的情况下,正面舆论往往会淹没在"口水"当中,无法引导舆论。在分析网络"口水效应"传播表征和负效应的基础上,将"口水效应"置于群体性事件的语境下审视,探求其化解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深刻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当前呈现出多发、易发和突发的趋势。这在凸显社会建设重要性的同时,也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向领导干部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对于科学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具有重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