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针对传统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热衰退严重,液力缓速器结构复杂、价格高以及拖挂车辆缓速器安装位置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自励式车桥电磁液冷缓速器.研究了自励式车桥缓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利用电磁学原理推导出缓速器气隙磁密和制动力矩的公式,建立制动系统和发电系统的数学分析模型,对制动系统的磁路和发电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设计了2 000 N·m自励式车桥缓速器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其电磁场分布、制动力矩和发电特性等进行瞬态仿真分析,得出影响制动力矩和发电性能的相关因素.最后对自励式车桥缓速器样机进行台架试验,对缓速器样机制动特性和发电特性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误差在6%以内;在车桥缓速器转速为1 000 r/min时,制动力矩达到2 000 N·m,工作20 min后,制动力矩为1 580 N·m,下降了20.8%,满足重型车辆的要求;在转速为1 000 r/min时,发电机负载电流达到90 A,满足供电需求,证明自励式车桥缓速器设计合理,满足车辆制动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液力缓速器价格高,传统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热衰退严重,自励缓速器控制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外转子构造的电磁液冷缓速器结构.设计了2 000 N·m缓速器样机的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对外转子缓速器制动力矩进行理论推导,分析系统磁路、热场等问题,并对内热源进行处理.利用成熟的有限元法对电磁场模型、制动力矩特性以及温度场进行三维瞬态仿真分析,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液力减速器叶片前倾角度三维集成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液力减速器叶片前倾角度进行参数优化,建立了液力减速器叶栅参数三维集成优化仿真平台。以叶片倾角为设计变量,三维CFD分析作为求解器进行试验设计,并根据试验样本结果构建响应面法模型(RSM)进行优化,得到一套最优的动、定轮叶片倾角参数。就叶片倾角参数对液力减速器内流场特性、制动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试验数据对优化前后制动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仿真平台精度较高,结果可信。优化后的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在长下坡工况时的安全行驶,重载车辆普遍安装液力缓速器或电涡流缓速器.液力缓速器(液缓)低速特性差,单独使用难以满足重载车辆在低车速下长坡时对辅助制动系统的需求,而电涡流缓速器(电缓)在高速时扭矩小,由此得出:电缓与液缓两者的制动性能具有互补的特点.结合液力制动及电涡流制动机理,将电缓与液缓一体化设计,获得了一种径向构造的电液复合缓速器(简称电液复合缓速器).该缓速器在低转速下主要依靠电涡流缓速部分制动,在高速时依靠电涡流缓速部分及液力缓速部分共同作用.对试制的样机进行台架试验,研究了电液复合缓速器的制动特性和控制方法.同时,建立车辆仅依靠缓速器制动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响应时间的缓速器模型.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相同空间内设计的电液复合缓速器、纯液缓和纯电缓的制动特性.研究发现车辆仅依靠电液复合缓速器进行制动,不但能够满足国标对车辆辅助制动系统的要求,还能够使制动时间最短.除此之外,可仅通过控制电涡流部分的制动扭矩实现车辆的恒速控制,从而简化车辆辅助制动系统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液力缓速器结构复杂、价格高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双凸极构造且定子内置水道的电磁液冷缓速器设计方案.建立制动系统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分析静态和瞬态缓速器内电磁场变化规律、制动特性及磁饱和程度.设计制作2000 N·m样机,通过实验测试,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相差5%以下,得出在750 r/min时制动力矩达到稳定值,并且在转速1000 r/min、励磁电流为90 A时制动力矩可达到2030 N·m.  相似文献   

6.
永磁涡流缓速器制动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载货车下坡制动负荷过大的问题,基于永磁涡流制动原理提出一种制动力矩可无级调节的永磁涡流缓速器,用于车辆辅助制动.通过有限元法对永磁盘和涡流盘吸力特性进行分析,设计了制动力矩调节机构.通过建立永磁涡流缓速器数值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JMAG-Designer分析了缓速器的电磁场分布,并得到了制动力矩与转速变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温度对涡流盘材料电磁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了制动力矩随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试制了Φ485 mm×255 mm永磁涡流缓速器样机,对不同气隙的数值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缓速器不同涡流盘材料时的制动特性进行了台架拖动试验.结果表明:低速时数值仿真和台架拖动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永磁涡流缓速器持续制动特性试验表明,在82 s内涡流盘表层温度上升了158℃,制动力矩下降了34.8%.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热衰退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横向磁通的转子内嵌式电磁液冷缓速器,研究了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其涡流分布规律,利用电磁学原理推导出了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得到了缓速器制动力矩与转子尺寸、凸极形状、定子材料、励磁电流及转子转速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制动力矩计算公式的正确性.最后对该电磁液冷缓速器进行了空损力矩试验和制动力矩热衰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磁液冷缓速器结构合理,功率密度高,持续制动热衰退小.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制动力矩可以分级的永磁式缓速器,运用解析法对永磁式缓速器的气隙磁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离变量法结合边界条件,获得了气隙磁通密度的表达式。再运用源和场理论推导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磁极对数、永磁体周向宽度、永磁体轴向长度和气隙大小对气隙磁场和制动力矩的影响,并分别根据这4种参数,设计了4种可行的制动力矩分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永磁缓速器制动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车用永磁缓速器的设计参数优化问题,建立永磁缓速器的电磁场数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缓速器的磁场和涡流场进行数值求解,详细讨论了转子的电导率、磁导率以及镀覆层对制动力矩的影响,并得出转子表面改性后缓速器制动功率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转子材料的电导率较小时,电导率与制动力矩基本成正比例关系,但随电导率进一步增大,制动力矩逐渐趋于饱和;转子相对磁导率对制动力矩的影响较小;高电导率且非磁性材料的转子产生的制动力矩远小于软磁材料;镀覆层能增加制动力矩的最大值,并使得制动力矩最大点向低速移动,但会导致高速时制动力矩更快地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缓速器气隙磁场和制动力矩计算精度,将矢量磁位法应用到永磁缓速器涡流场有限元计算中,并考虑转子磁导率的非线性以及涡流产生磁场对永磁体磁场削弱作用.应用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采用混合自动剖分技术,得到缓速器电磁场数值解.试验结果表明,静态工作间隙磁感应强度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在5%以下,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数值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压气机转子叶片非线性预变形方法

王永亮,李世豪,郑龙凯,康达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大连 116026)

中文说明:

本文综合考虑气动力和离心力对叶片变形的作用,基于载荷增量法,对Stage 37的转子叶片进行了预变形设计。在此基础上,考虑叶片变形过程中的载荷及刚度非线性,对预变形叶片在非设计工况下进行叶型重构,分析了非设计工况下不同叶片构型气动性能及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方法可为压气机非设计工况气动和气动弹性的强迫响应、颤振等问题的分析提供准确的叶片构型,有助于提高高负荷压气机气动及强度特性分析和检验的精度。

关键词:压气机叶片;预变形;叶型重构;流固耦合;叶片变形

子电池;比容量;液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描述叶轮叶片几何型线的基本方法,对半开式离心叶轮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整叶片角的分布,使离心叶轮最高效率提高了3.75%,再通过调整叶片前缘厚度使离心叶轮最高效率又提高了0.62%,对应工况下压比也有所提高,离心叶轮气动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小吨位叉车用液力变矩器——DT265的研制总结,该变矩器的性能优良,能满足叉车整车性能的需要,其性能达到80年代初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直升机旋翼的共锥度是影响直升机机动性能方面很重要的指标,针对过去对直升机旋翼共锥度的测量存在的测量难度大、精度差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介绍了利用光电技术构建的直升机旋翼共锥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共锥度测量的原理和测量系统的设计及精度分析做了详细的讨论.最后对此测量系统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到的共锥度测量数据误差很小,并且系统很稳定,证实了此测量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七轴五联动磨床上进行扭曲叶片叶型的数控砂轮精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由成都科技大学与宁江机床厂联合研制的七轴五联动叶片叶型数控磨床。文中论述了型面用直线包络逼近成型的方法及磨削工艺。围绕兰州炼油化工机械厂生产的烟气轮机的叶片叶型磨削实例,综述了夹具,磨削耐热合金的砂轮,以及在磨削表面质量,精度和生产率诸方面达到的良好效果.还介绍了用于叶型磨削的自动编程系统;利用软件技术扩展系统功能,实现型面局部部位成型所要求的六轴联动。  相似文献   

16.
斩拌机刀片的刃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斩拌机刀片进行了其刃形的优化设计,根据刀片对被切物的切割原理,导出了最佳的刀片刃形曲线公式,并给出了该曲线的作图方法,对具有该刃形刀片的制造和刃磨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对变宽度圆盘剪切机剪切金属板材的整体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刀盘间隙、刀盘重叠量、刀盘倾角等主要剪切工艺因素对金属板材剪切质量的影响,并得到了剪切厚度为0.8mm金属板材时,获得最佳剪切质量的刀盘间隙、重叠量以及刀盘倾角,为金属板材的实际剪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颗粒冲蚀破坏透平叶片气动性能的实质及对策、颗粒冲蚀成因的理论及试验研究、优化抗冲蚀材质及表面处理工艺等3个方面,综述了叶轮机械叶片冲蚀理论与试验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本领域深化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空间势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常见空间导叶结构设计新方法,丰富了导叶二元设计内容。新方法解析出空间轴面流动速度分布特点及流动函数,保证导叶有关几何参数的计算更为可靠精确,为改善导叶设计理论及程序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轴流定桨式水轮机改为手动调桨式水轮机的技术路线,分析了改造前后水轮机的工况,说明这种改造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老电站的技术改造和新电站的水轮机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