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Fanger舒适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睡眠环境热舒适条件,建立了睡眠环境下热舒适性模型;进而讨论了所建模型的初步应用,并利用MATLAB编程对睡眠环境的热舒适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热中性温度与寝具总热阻之间的关系值及不同温度、相对湿度下睡眠环境的PMV与PPD值,以期为睡眠环境的空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睡眠环境热舒适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anger舒适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睡眠环境热舒适条件,建立了睡眠环境下热舒适性模型;进而讨论了所建模型的初步应用,并利用MATLAB编程对睡眠环境的热舒适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热中性温度与寝具总热阻之间的关系值及不同温度、相对湿度下睡眠环境的PMV与PPD值,以期为睡眠环境的空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温环境中,人体服装要反复经历吸湿(汗)——放湿——干燥过程.通过在高温环境中穿着不同材质服装的人体运动实验,测得了人体皮肤温度、微气候区的温湿度、人体代谢量、汗液蒸发率以及主观感觉值等诸多参数,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人体高温静立状态下服装的吸湿性对服装热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在高温运动状态下由于运动造成空气对流效应,织物的厚度和透气性对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此时应选择轻薄和透气性良好的服装.  相似文献   

4.
以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低、中、高负荷3种不同住宅负荷工况,对不同冷负荷条件下不同负荷分担率下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分析比较不同冷负荷分担率匹配时室内热舒适性水平及室内空气品质情况,从舒适和健康的角度,分析适宜的冷负荷分担率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辐射供冷末端承担的显热负荷分担率ωc〈0.7时,可将工作区人体热舒适性指标控制在舒适性标准允许范围内。从避免局部不舒适度方面讲,ωc宜取0.4~1。从室内空气品质角度讲,定风量模式低中负荷工况,ωc宜取0.5~0.9,高负荷工况,叫。宜取0.35~0.6;变风量模式,ωc值越小,室内空气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5.
新型相变储能电热地板采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新型的相变储能电热地板采暖系统,分析系统的热舒适性和移峰填谷效率.方法采用DSC差示扫描量热计法选取最佳相变材料,建立电加热相变储能电热地板采暖系统,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采暖期内系统和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变化等重要参数,统计分析.结果相变储能电热地板采暖系统具有与普通地板采暖系统相似的室内空间温度场分布规律,人体热舒适性好,在夜间低谷电时期加热相变材料蓄热。用于白天供热,移峰填谷效率为53%~67%.结论采用相变储能电热地板采暖系统方式的房间内温度场分布增强了人体的热舒适性.系统可利用廉价低谷电储存热能。在峰平时段释放热量,有效实现移峰填谷.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舒适性与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出汗假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出汗假人用于测试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文中介绍了这一测试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试用,证明其能有效区分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Fanger教授的热舒适方程和舒适图、PMV、PPD等热舒适评价指标及其在服装舒适性评价方面的实际应用,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穿着不同服装时的热舒适性提供可靠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Airpak的办公室热环境CFD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办公室作为工作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公共场所,应满足健康、舒适、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利用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2.1对某办公室的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与热舒适性进行模拟研究。为改善办公室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性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热舒适性指标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而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反映这种非线性的映射关系,因此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热舒适性指标的计算及预测。首先对热舒适性指标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以Fanger公式计算出热舒适性指标的期望输出值,然后分别介绍了BP网络、GA-BP网络、RBF网络及Elman网路的算法及结构,并建立热舒适性指标预测模型,对4种神经网络在预测中的性能给予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热舒适性指标方面,基于GA-BP神经网络性能要优于其他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应能力,能够较好的满足将其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器中对其进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认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对轻薄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及类似风格的棉、毛、丝织物的导热性、保暖性、冷感性、透湿性、输水性、润湿性及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利用灰色聚类分析对4种纤维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湿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次于蚕丝织物,优于棉、毛织物;在低温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与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相当,均低于羊毛织物,蚕丝织物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南京典型夏季气候条件下街区层峡形态与室外气温及热舒适度的关系,采用参数化方法衍生设计出16个具有不同层峡形态的中心商业区(CBD)街区模型,利用建筑环境气温预测工具(STEVE Tool)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各街区不同位置的24 h实际区域室外气温(θa),并基于θa采用RayMan模型计算各街区中不同位置的24 h热舒适度(PET).通过比较分析各街区不同位置区域室外气温与热舒适度的分布特征,得到街区层峡几何形态对区域室外气温及热舒适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街区层峡高宽比与天空视角系数(ΨSVF)对区域室外气温及室外热舒适度均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但对气温的影响在白天与夜间呈相反趋势,对室外热舒适度的影响趋势全天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秋冬季的室外热舒适情况,选取合肥地区进行研究,在合肥市某高校采取现场环境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秋冬两季室外人群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了温度、风速、湿度与太阳辐射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程度的排序,以及各参数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比重,分析了主观热舒适影响比重与期望,讨论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关系,探究了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对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引入PET和SET*预测热感觉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室外环境的热感觉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受访者对室外环境热舒适性整体可接受度较高,而秋季高于冬季,其中面部对受访者主观热舒适影响最大。影响室外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主要为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对其影响较小。在秋季,受访者热舒适与热感觉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在冬季则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秋季的变化远强于冬季。  相似文献   

13.
健身产业的发展对运动类建筑热舒适水平的提升和不同性别人群的热需求提出了要求。本文选取了3种中等活动量的运动状态, 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测试实验,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根据自身的热舒适需求自主调控温度, 同时进行室内温度的测量和人体生理参数与热舒适主观问卷投票的统计, 讨论不同运动状态下男女的热舒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活动量下, 各项生理参数与主观问卷投票无明显差异, 仅表现为女性心率更高; 4, 5, 6 km/h步速下, 女性偏好温度分别比男性高出1.6, 0.3, 0.9 ℃; 女性在相同热感觉下的热舒适性稍低且对热舒适变化更敏感。在此基础上, 针对不同运动状态提出了基于不同性别热需求的空间环境参数, 为营造运动类建筑的适宜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织物的热阻随吸湿量变化的情况.测定了织物在润湿状态下、吸湿膨胀状态下以及水分存在状态下热阻的变化,对不同织物的热阻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棉和粘胶织物,其热阻会随吸湿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并随着吸湿量的进一步增加,热阻呈下降趋势;2)涤纶等纤维织物吸湿后,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而单调递减;3)毛和毛涤混纺织物,其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单调递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振动舒适度的建筑物楼板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动舒适度问题是现代建筑结构中一个越来越值得被关注的问题.在考虑楼板安全性的基础上从人体舒适度的角度对楼板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扩充.从影响楼板振动舒适度的若干因素如:楼板的厚度、长宽比、短边长度入手,以计权后的均方根加速度为评价指标,运用分析对比、数据拟合等方法,找出了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的楼板的短边长度与楼板厚度的关系,并给出了简易计算公式、计算参数简便、计算结果与理论吻合程度高,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室内热舒适评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更加科学地建立室内热舒适度评判体系,以某个体对不同热环境4个室内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的热舒适判断作为教师对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修正,以MatLab为开发工具,建立了室内热舒适的BP神经网络评判模型,给出了模型的算法.几种不同环境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此个体的实际判断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7.
非均匀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匀环境热舒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非均匀环境下的局部热感觉、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生理参数用于热舒适分析与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非均匀环境的热舒适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载人潜水器深海作业舱室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载人潜水器舱室热环境舒适性,采用PMV-PPD(predicted mean vote-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热舒适性模型,分析了载人潜水器任务过程中舱室热环境与舒适性变化特征.以载人潜水器低纬度海域7 000 m海试任务环境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海试下潜过程中8个典型任务阶段的舱室热环境动态变化特征,并获取关键人因数据与环境数据,利用Matlab计算获得任务过程中舱室平均热感觉指数PMV与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通过对比PMV-PPD线型,研究了过程舱室热舒适性动态特征和分布特征,针对风速和服装热阻两个可控因素进行热舒适性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载人潜水器水下任务过程中,舱室PMV值在[-2,+2]之间持续变化;任务前期热舒适性特征为偏热,任务中后期热舒适性热证为偏冷;其中84%任务阶段舱室热舒适性较差,其中79.69%的任务阶段偏冷,16%任务阶段偏热;风速v和服装热阻I_(cl)为密闭舱室调节热舒适性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缺少空调系统的载人潜水器,控制热环境阶段保持0.5 m/s左右风速,冷环境阶段提升0.93~1.48服装热阻可有效改善舱室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没有集中热源的空调房间采用工作区水平送风方式的气流流动及人体热感觉。对不同型式的风口的送风气流分布规律做了研究和比较。探讨了在人员活动量较小时,采用这种送风方式对人体整体及局部的热舒适性问题。研究表明,工作区内垂直高度上气流分布越均匀对于节能和人体热舒适都越有利,并提出了改善风口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