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年水驱开发,与扶余油层相比相同渗透率级别杨大城子油层表现出含水率上升快、注水压力高、开发效果差等问题。为了找出问题的原因,对杨大城子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分别应用CT扫描和恒速压汞技术测量不同渗透率级别杨大城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共18块天然岩心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喉道半径、孔隙半径、孔喉比、配位数等微观孔隙结构分布频率及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多参数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储层渗透率大小的主控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最后与相同渗透率级别的扶余油层岩心相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储层渗透率相同的杨大城子油层与扶余油层,平均孔隙半径相差不到1%,而喉道半径、孔喉比、配位数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分别相差17.4%、8.9%、5.2%,是决定储层渗流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辽河高升油田莲花油层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矿场岩心分析了蒸汽驱对储层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蒸汽驱导致储层孔隙度、孔隙直径增大 ,喉道半径、渗透率减小 ,增强了孔喉分布的非均质性 ,蒸汽对粘土矿物的微结构有强烈的破坏力。同时 ,室内实验表明蒸汽驱过程中 ,2 5 0℃时有蒙脱石、沸石等矿物产生 ,但由于稠油对蒙脱石等细小的微粒有较强的携带能力 ,最终导致储层中蒙脱石的含量降低。微粒运移和蒙脱石的膨胀为蒸汽驱过程中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致密低渗气藏中严重影响勘探开发效果的水锁损害,分析了影响水锁效应的因素,利用致密低渗气藏天然岩芯,从储层平均孔喉半径及渗透率、生产压差、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气水相渗曲线形态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水锁实验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气水相渗曲线形态是影响水锁效应的内在因素,生产压差是影响水锁效应的外在因素.认清了影响水锁效应的因素,为深化致密气藏水锁机理与渗流机理的认识和更加有效勘探开发致密低渗气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杜84块兴隆台油层为超稠油油藏。储层埋藏浅,压实程度与胶结程度低且以粘土矿物胶结为主,处于早成岩阶段。储层孔隙发育,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和裂隙孔。根据铸体图象和压汞曲线获得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确定,该储层孔隙直径大,喉道直径中等,属大孔中喉道型。因此该储层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是本区的主要开发储层。  相似文献   

5.
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分析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的储集空间特征,明确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分布、连通性以及与储层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砂砾岩孔隙半径的分布100~200μm,形态呈单峰状,孔隙半径与孔隙度、渗透率均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孔隙对物性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但不是很显著。喉道半径分布的离散程度较高,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喉道半径的分布区间和峰值呈增大趋势,但不超过5μm。喉道半径与储层孔隙度的关系不显著,与储层渗透率明显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喉道半径对砂砾岩储层的致密和渗流能力具有绝对控制作用。砂砾岩储层孔喉连通性差,孔喉比分布在20~600。有利储层的喉道半径多数大于0.5μm,孔喉比多数小于200。  相似文献   

6.
不同特征储层相渗曲线的网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方式建立由孔隙和喉道组成的三维网络模型,研究流体在模型中的流动,建立求取相对渗透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孔高渗、高孔中渗和低孔低渗三种不同的储层结构,分别建立与其对应的网络模型。通过网络模拟方法求取不同特征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7.
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微观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微观实验方法研究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的规律与机理.采用真实岩心制作而成的微观孔隙模型进行水驱实验,研究了驱替速率、含盐量、岩心渗透率、注入水性质、驱替孔隙体积倍数等因素对储层参数变化的影响,并且对实验模型进行跟踪摄像,建立了高舍盐油藏的动态地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渗透率有增有减,与普通砂岩油藏相比,渗透率变化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孔隙度变化都呈增加趋势;水驱过程中存在微粒运移的现象.盐的溶解是储层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作为胶结物形式存在的可溶性盐的溶解,造成了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它是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油水渗流差异角度解释剩余油的形成机理,通过开展岩心铸体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测试、压汞测试、相对渗透率测试以及水驱油测试等一系列实验,将砂岩的孔喉系统、油水相对渗透率和剩余油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孔喉系统发育特征及其内部流体渗流特征是造成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因素,并且不同类型剩余油的形成机理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低渗、中渗、高渗和特高渗砂岩的孔喉半径分布峰值分别为9.1%,25.3%,28.4%,40.7%,其渗流临界喉道半径分别为0.25,0.63,2.50,2.50μm,无效渗流孔喉半径的百分比分别为52.2%,42.3%,37.7%,17.5%.该数据反映了砂岩渗透率与其内部孔喉系统复杂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砂岩的孔喉系统越复杂,无效渗流孔喉体积的百分比越高.在注入水无法进入的无效渗流孔喉位置,存在因渗流条件差而形成的水驱后不可动剩余油.以油水黏度比为13.33的测试组为例,渗透率逐渐增加的3组样品从开始出现油水两相流到处于油水等渗状态的含水饱和度跨度分别为17.1%,29.8%,36.2%,反映了在渗透率越低的砂岩中水相的出现对油相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在发生渗流的孔喉系统中,存在受不规则喉道结构和界面张力的影响而形成的不规则状剩余油.以与对照组渗透率比值依次为1.6和2.6的2组高渗样品为例,其驱替效率比值依次为1.2和1.4,反映了非均质储层中不同部位驱替效率的差异.在注入水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割包围区内,存在受不同位置渗流能力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水驱后可动剩余油.  相似文献   

9.
根据薄片分析、孔渗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的结果,对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表明盒3段储层具有较高的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小的孔隙喉道半径.孔隙结构较差,造成盒3段储层具有低等孔隙度和低等渗透率的特征.并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和孔隙喉道半径等四个参数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共分出 Ⅰ、Ⅱ、Ⅲ、Ⅳ类储...  相似文献   

10.
准确测试储层岩石的渗透率是认识、开发储层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致密储层岩石的喉道尺度微小,流体与岩石所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对渗流规律影响很大.讨论流体与致密岩石所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分析其对渗透率测试的影响,提出提高致密岩石渗透率测试准确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长期注水冲刷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是我国大多数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渗透率是表示储层物性的重要标志.长期注水冲刷储层的渗透率与储层的物性紧密相关,对于高孔高渗的岩心,在长期注水冲刷的条件下其渗透率也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而质量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王场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认为渗透率大于80×10-3μm2的储层水驱后渗透率增加,平均孔隙半径增大,反之则渗透率下降,孔隙半径减小;王场油田水驱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根本原因是可溶性盐类矿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相砂岩FOURD油藏大排量生产,发现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不同位置水驱孔隙体积倍数不同,而常规行标中测量的实验不足以表现高水驱倍数后的油藏渗流特征。高水驱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黏土含量岩心水驱倍数的半对数与驱油效率呈线性关系,底水油藏水驱波及系数缓慢增加。基于FOURD油藏实际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表征了油藏时变特征;针对FOURD油藏南北动态不同、南区水淹程度高、波及程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以提液方式再提升油藏驱油效率的方案,针对北区波及程度不高的区域提出了进行井网加密的后期挖潜方案。采用该极限挖潜策略后,根据数值模拟及实际矿场应用,波及系数提高了11.1%,标定采收率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4.
中高渗透油藏分析方法是否仍适合低渗透油藏尚需验证。针对此问题,在低速非达西渗流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低渗透油藏的产量规律,并给出相应的油田产量递减率与产量、生产时间的算式,以及低渗透油田产量递减率通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 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压汞、X衍射全岩和气测渗透率等实验数据对提液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此类型稠油油藏提液后的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孔喉结构、填隙物体积分数、渗透率等储层地质特征差异对提液后的驱替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微观孔喉结构越差、填隙物体积分数越高、渗透率越低,高倍数水驱油效率越低;相比于直接提液方式,分步提液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水驱油效率。对处于热采界限内的该类型稠油油藏进行水驱冷采开发,为避免造成前缘突进、降低微观波及,提液幅度控制在7.5倍为宜。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该类型稠油油藏在矿场利用水平井规模化大幅提高生产井产液量进行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6.
旅大5-2油田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大5-2油田的主力储层为东二上段,高孔高渗,粘土矿物绝对含量低。通过岩心敏感性流动实验,研究该储层潜在伤害因素。研究表明,速敏损害程度为无-弱,水敏损害程度总体弱至中等偏强,无酸敏损,碱敏损害为弱中等偏弱。  相似文献   

17.
喇嘛甸油田目前注聚对象已全面转向二类油层。与二类A油层相比,二类B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低,已投产的二类B油层聚驱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此,开展二类B油层聚驱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升高,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渗点向右移动,两相跨度增大;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注入质量浓度可使曲线右端点右移,开发效果更好;聚合物驱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随着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的上升而增大,随岩心渗透率的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聚合物驱阻力系数与分流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阻力系数出现峰值时,分流率出现峰值,之后高渗透层分流率上升;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溶液质量浓度越高、渗透率级差越大,高渗透层分流率上升越早。  相似文献   

18.
舍女寺油田孔二段油藏空气渗透率26.7×10-3 μm2,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注采井网不完善、油藏低速低效开采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孔二段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4项研究,即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合理驱动压力梯度、小井距加密提高连通程度和非主流线井压裂.实施后舍女寺油田孔二段油藏采油速度从0.81%上升到0.92%,最终采收率从14.8%提高到26.1%,增加可采储量38×104 t,为同类型油藏提供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主要采用强注强采开发方式,在这种大液量冲刷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水驱油效率发生变化,给油田高含水期的水驱开发规律认识带来了难度。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储层在长期注水冲刷过程中的各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高孔高渗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后,孔隙度变化不明显,渗透率明显增大,易形成无效循环通道;孔隙微观变化特征明显,出现孔喉半径增大、渗流能力增强的变化规律;随着驱替倍数增加,等渗点右移,残余油饱和度下降,驱油效率提高近10%。研究成果验证了海上陆相疏松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产液量2 000 m3/d的先导试验,为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