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泛在网络研究综述 被引次数:3
|
|
|
|
|
张平 苗杰 胡铮 田辉《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第33卷第5期
|
|
泛在网络在新时期下强调面向应用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泛在网络的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进行梳理.本文基于对泛在计算与泛在网络起源、概念与特征的理解,辨析了泛在网络与传感网、物联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泛在网络的分层架构与概念模型,分析了泛在网络挑战和关键技术,并提出研究及发展建议.
|
2.
|
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与技术实现策略的探究 被引次数:1
|
|
|
|
|
黄玉兰《电信科学》,2012年第28卷第4期
|
|
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与技术实现策略应该既参考泛在网络总体框架的研究成果,又借鉴EPC系统的成功模式。本文辨析了物联网概念的内涵,分析了EPC系统的基本组成、标准体系和技术架构,通过EPC系统与传感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对比与分析,探讨了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和技术实现策略,提出了研究与发展建议。物联网需要从战略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角度进行探讨,为中国物联网标准与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提供参考。
|
3.
|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被引次数:1
|
|
|
|
|
赵欣《计算机与网络》,2012年第3期
|
|
物联网目前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对比了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网、泛在网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物联网的网络架构,给出物联网网络架构模型,同时,概述了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并给出物联网技术体系模型。从应用和技术2个角度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国内在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重点和发展建议。
|
4.
|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
|
|
|
|
郭慧 刘忠宝 赵文娟《微型电脑应用》,2011年第27卷第12期
|
|
分析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在泛在传感网络高层架构的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的层次结构。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
5.
|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发展
|
|
|
|
|
黄孝彬 毛培霖 唐浩源 董晓鹏《电子科技》,2011年第24卷第12期
|
|
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发展,给出了一种被普遍认可的物联网概念,分别辨析了泛在网、传感网、M2M等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几个网络概念,并基于已有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将几种物联网体系架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标准现状。
|
6.
|
物联网体系及相关技术研究
|
|
|
|
|
张春明《计算机时代》,2011年第10期
|
|
当前物联网的定义、内在原理、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通过解析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提出了物联网体系架构的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三层架构,归纳了物联网涉及的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通信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讨论了物联网在对象识别,跟踪及控制方面的具体应用。
|
7.
|
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实施方案初探
|
|
|
|
|
曾鸣 王雨晴 李明珠 董厚琦 张晓春 王好雷 霍现旭 张志刚《陕西电力》,2019年第4期
|
|
为应对能源互联网发展对电力系统海量数据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要求,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深度融合而来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被提出,成为能源互联网电力领域信息共享网络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焦点。首先论述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构建了由感知层、边缘层、网络层及平台层构成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其次深入剖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最后从功能模块与建设时序2方面,提出了适应多维业务场景需求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实施方案建议。
|
8.
|
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变电站整体架构设计
|
|
|
|
|
《内蒙古电力技术》,2020年第1期
|
|
提出了具备感知终端海量接入、网络计算集成协作和业务应用按需定制等特点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设计了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包含感知设备层、网络传输层和平台应用层的变电站基本架构,并结合变电站常规业务与发电企业、电网等新业态的实际发展需求,从感知设备层、网络传输层、平台应用层提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
|
9.
|
可运营管理的通用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
|
|
|
|
|
屈军锁 朱志祥《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15卷第6期
|
|
讨论物联网概念的由来和发展,对比分析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以及泛在网之间的差异和关系;在研究泛在网、M2M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运营、管理的通用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一个基于该结构的企业物联网的应用实例。
|
10.
|
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应用演进
|
|
|
|
|
薛小平 王骞 张芳《计算机应用》,2013年第33卷第10期
|
|
针对物联网概念、关键特征、体系结构及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在关键特征与核心技术方面,深入研究并讨论了物联网的泛在性、特定环境下的智能标识与感知技术、数据的不确定性、数据表示方法、海量数据的信息传播、安全和隐私等问题,并给出了开放性的研究内容。针对未来物联网应用的泛在性,进一步提出了物联网的研究发展方向。
|
11.
|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次数:121
|
|
|
|
|
王保云《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第23卷第12期
|
|
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历史与发展现状。以最具代表性的EPCGlobal物联网体系架构和Ubiquitous ID物联网系统为例,对物联网的网络体系与服务体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物联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与检测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技术的前景以及对人类生活、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
|
12.
|
物联网标准体系研究与产业发展策略
|
|
|
|
|
张晖《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第8期
|
|
对物联网与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框架,对我国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最后阐述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策略。
|
13.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
|
|
|
|
|
何婧媛《通讯世界》,2016年第15期
|
|
在介绍物联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次构成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然后阐述了物联网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介绍.
|
14.
|
物联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
|
|
|
|
马寅《物联网技术》,2012年第8期
|
|
对物联网的技术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了物联网的起源、基本概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感知及终端技术、物联网的安全、智能化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及产业现状,提出了物联网的应用与技术建议。
|
15.
|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次数:1
|
|
|
|
|
张绍钧 叶志申 黄仁泰《电子工程师》,2011年第37卷第4期
|
|
阐述了物联网的发展过程、定义、组成,以及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泛在网络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涉及物联网的几种关键技术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异构网络与通信技术等;总结并展望了物联网最先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
16.
|
物联网网关与传感器终端通信适配相关技术分析
|
|
|
|
|
赵文东 李建功 王伟华《信息通信技术》,2012年第5期
|
|
物联网网关作为物联网体系架构中连接传感器网络和电信网的重要网元,其与传感器终端的通信适配是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对多种适配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上述分析列举了典型应用示例。最后对物联网网关通信适配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给出了相应建议。
|
17.
|
泛在/物联/传感网与其它信息通信网络关系分析思考 被引次数:4
|
|
|
|
|
陈如明《移动通信》,2010年第34卷第8期
|
|
文章全面综述了泛在网、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的提出背景、概念与内涵、关键技术、发展现状等,分析了三者间的关系及三者与其它信息通信网络的关系,并提出了以信息化为主旋律的融合发展策略。
|
18.
|
物联网与泛在智能(2)
|
|
|
|
|
谢东亮 时岩《中兴通讯技术》,2010年第16卷第5期
|
|
区别于以往强调人与人连接的互联网概念,物联网将互联的范围扩展到了物与物。不仅在规模上更大,而且在语义上更丰富。传统的互联网和电信网均是以信息传送为中心,而物联网是以信息服务为中心,通过与传感网、互联网、电信网、云计算平台相结合,把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认识、影响和控制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融合,实现物理世界、数字虚拟世界和人类感知的统一。本讲座将以物联网的泛在信息感知、泛在网络融合以及智能信息服务3个层面为线索,分期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概要介绍:第1讲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泛在感知体系架构;第2讲将介绍泛在网络融合与协同技术;第3讲将介绍物联网的泛在智能业务等。
|
19.
|
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
|
|
|
|
李晔《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年第1期
|
|
物联网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体系结构、重点分析了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涉及的关键技术。
|
20.
|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智能配电系统应用综述及展望
|
|
|
|
|
余梅梅 李炳要 黄令忠《电工技术》,2020年第18期
|
|
文章介绍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综合分析了其在智能配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当前我国智能配电系统发展情况展望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