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以办公室房间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的三维模型,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给出室内不同送风速度、不同入射角度下的速度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状况。通过对不同位置的速度矢量图和温度云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室内较合理的气流组织,并依此来指导办公室内空调的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空调房间热分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上送风时尤甚。热分层会造成空调效果不佳,这在空调设计时特别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上送风情况下空调房间流场的分布情况,特别是温度场的分布情况,通过使用FFSV3.0仿真程序,分析了上送风时各种参数下的流场分布,得到了热分层高度与送风温度和速度的关系,并把仿真结果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所得结果对空调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送回风静压空间和风道结构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冷冻冷藏柜内部气流组织,优化其热环境性能.以冷藏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上送上回送风方式,探索有无送回风静压空间对冷藏柜的热环境影响,并改变风道结构,即送风板变截面角度(θ=0°,1.5°,3°)及送风板穿孔率(φ=5%,10%,15%),建立11种模型分析比较,实测典型模型与改进模型在标准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而提出热环境性能的评价指标-垂面温度/速度均匀系数对不同风道结构模拟与实测模型进行评价分析,以反映冷藏柜热环境的理想程度,并选取最优结构模型.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上送上回送风方式下且有静压空间,θ=1.5°,φ=10%时,冷藏柜气流组织合理,热环境性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调房间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持续说话散发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的运动分布规律,探求空调房间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方法运用CFD-fluent6.2模拟软件对空调房间上送下回、顶送下回及下送顶回3种送风方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送风方式下人体散发气溶胶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布及传播距离,房间换气次数对气溶胶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影响.结果顶送下回送风方式5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5m,而10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0m.结论相同换气次数下,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室内空气质量较佳.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加,室内同一位置污染质量浓度降低,颗粒物传播范围减小.对于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增大换气次数不能降低人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以置换通风水平方向送风角度为变量,对设有冷却顶板和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会议室室内环境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并从气流温度场、速度场、PMV和PPD值等角度进行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室内会议桌对空调房间气流场会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分析几组置换通风水平方向不同送风角度模拟结果,可知送风角度处在稍小于"临界角"范围内时较传统送风角度下的室内空气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没有集中热源的空调房间采用工作区水平送风方式的气流流动及人体热感觉。对不同型式的风口的送风气流分布规律做了研究和比较。探讨了在人员活动量较小时,采用这种送风方式对人体整体及局部的热舒适性问题。研究表明,工作区内垂直高度上气流分布越均匀对于节能和人体热舒适都越有利,并提出了改善风口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夏季空调房间内常见的上送下回、下送上回等几种气流组织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上这下回方式在送风速度变化时,室内空气的速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室内空气在各种气流组织形式下的速度、温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改进型诱导器在冬季应用时热气流不易下沉的问题,优化气流组织状况,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型对冬季不同回风口位置下房间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CFD模型的可靠性,得到在两种回风方式下房间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温度场、速度场和不同送风参数房间的温度场。对比结果发现:采用下回风方式较上回风方式房间垂直温差减小约5℃;该下回风方案能够提高改进型诱导器系统在冬季的制热效果,优化其气流组织状况,提高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在大麻纺织工程设计中,根据工艺要求相对湿度高的特点,通过对下送上回新型区域性空调系统与传统的全面均匀上送下回(或侧回)空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阐述了下(?)上回区域空调系统的特点,节能效果及适用性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值求解的方法,研究含集中内热源空调房间内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并着重分析了送风方式,风口位置,送风量大小及热源强度等因素对该系数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对在计算空调房间负荷时,取内壁面上对流换热器系数为定值的方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波形刃铣刀片在铣削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耦合状况,探求刀片的失效机理,依据金属切削理论、铣削温度试验及铣削力试验,建立了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并且进行了这两种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得出了耦合状况下铣刀片等效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受力变形情况,为铣刀片的三维槽型开发和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描述直流电弧炉内磁场强度、电流密度、速度场、温度场的数学模型。数值求解控制方程,绘制了描述30t直流弧炉熔池的磁场强度、电流密度、洛仑兹力、流函数、速度及温度分布曲线,预示与测定的温度场相符合,计算的循环流量与有关文献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广义可拓域和广义稳定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广义可拓域和广义稳定域的概念,讨论了它们的实际背景以及与可拓域、稳定域的关系,并获得了它们的若干性质.  相似文献   

14.
运用Fluent软件对天然气在高温蓄热式加热炉中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分析了影响炉膛内气流温度、流场以及烟气质量分数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天然气和空气的预热温度都不变时,改变天然气和空气射流间的夹角,会影响炉膛内的温度分布,炉内的最高温度几乎呈线性降低,炉内平均温度呈二次曲线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当天然气和空气射流间的夹角为35°时,炉内表面和钢坯表面温度比较均匀,并且NO生成量少,对提高钢坯的加热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均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5.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开发的波形刃(前刀面为波形曲面)铣刀片为例,进行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物理场分析。在已建立的铣削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波形刃铣刀片前刀面的受力密度函数;在受力密度函数的基础上对波形刃铣刀片进行应力场分析;在铣削温度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波形刃铣刀片表面受热密度函数;在受热密度函数的基础上对波形刃铣刀片进行温度场分析;最后,对波形刃铣刀片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耦合分析,探讨耦合情况下等效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受力变形状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管道漏磁内检测中裂纹与磁化方向角度过小难以识别问题,分析了直流电磁铁轴向励磁条件下裂纹角度对漏磁检测信号的影响以及裂纹漏磁信号的特征。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管道内壁不同角度0.2 mm裂纹缺陷进行了仿真分析;搭建了直流电磁铁轴向励磁实验平台,采用电火花技术加工不同角度裂纹试件,进行裂纹角度问题的拖拉实验。结果表明,裂纹与磁化方向最小可检测角度为25°;随着裂纹角度的减小,漏磁信号峰值逐渐减小,信号跨度越大,噪声信号影响越大;当磁化方向与裂纹垂直时,漏磁信号幅值最大跨度最小,磁化方向与裂纹平行时无漏磁信号产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磁场元的叠加法计算二维变化的磁场所产生的涡旋电场,解决了在普通物理学范畴内通常无法解决的问题,并用此法求解了两个算例。  相似文献   

18.
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力热实验研究及物理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波形刃铣刀片(前刀面为波形曲面)进行了力热实验研究及物理场分析.进行铣削力实验,建立了波形刃铣刀片前刀面的受力密度函数.在受力密度函数的基础上,对波形刃铣刀片进行应力场分析;在铣削温度实验基础上,建立波形刃铣刀片表面受热密度函数;又在受热密度函数的基础上对波形刃铣刀片进行温度场分析;最后,对波形刃铣刀片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耦合分析,探讨耦合情况下的等效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受力变形状况.以上工作为槽型优选技术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SYSWELD的焊接分析功能,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激光动态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的变化情况,应用SYSWELD软件的校正工具对三维高斯热源进行校核.考虑各相的热物理性能参数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建立焊接过程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以不锈钢X5CrNi1810为例,对T型接头进行三维动态模拟.结果表明:随焊接速度的减小,热循环在高温时刻停留时间增加,冷却速度减慢;随着远离起始端距离的增加拉应力值逐渐减小转变为压应力,最后趋向零.  相似文献   

20.
平面近场扫描技术及其测量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简要介绍了平面近场扫描原理,据此研制成功的测量系统的可实现平面,柱面等多种方式的近场扫描,近远场变换以及数据分析和各种终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