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GIS在城市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在我国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作为空间数据描述、分析、储存的有效工具,GIS技术为支持环境质量评价中空间信息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撑.文章探讨了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环境质量模糊评价的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GIS在城市环境质量模糊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迅速,其主要的原动力来自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对地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的要求.噪声分布的空间特性和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能力,使得GIS在解决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环境问题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本文对GIS方法在噪声监测、噪声评价、其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GIS与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环境管理保护和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在分析目前用于水质评价主要模型及其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引入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来解决自动定权问题 ,应用BP改进模型及GIS开展了东湖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客观性、实用性及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震孕灾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度的随机性、模糊性,在分析区域地震环境影响因素和突变行为的基础上,基于尖点突变模型,建立了区域地震环境突变分析模型,并构建了区域地震危险度突变层次结构体系,划分了区域地震危险度指标分级标准;基于经典突变理论及其推广形式,提出了区域地震危险度评价的突变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区域地震潜在危险度的可视化.该方法首先利用GIS技术对底层评价指标赋值且量纲为一化,根据各层次指标体系的特点选取相应的突变模型,并逐层递归运算出区域地震危险度的总突变值,与地震危险度多准则评价标准比较得到危险分级;其次,利用GIS的可视化功能绘制出区域地震潜在危险度评价图,从而综合评判区域的地震危险度.最后,通过实例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地震危险度分析和潜在地震危险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开采沉陷土地资源损害评价理论与GIS技术相结合,着重分析了GIS支持下的土地资源损害评价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开采沉陷土地资源损害评价模型和评价标准体系,开发了“开采沉陷土地资源损害可视化评价系统”.结合鲍店煤矿十采区的实例,实现了开采沉陷区土地资源损害科学、高效、客观的可视化评价.  相似文献   

6.
从漳卫南运河对水污染监测管理的现状出发,介绍了GIS在漳卫南运河水污染监测系统中的应用.采用GIS软件ArcGIS、数据库软件oracle、Java语言开发了漳卫南运河水污染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漳卫南运河基础地理信息的查询,并利用水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从而为环境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应用GIS技术、水质模型技术、水资源优化管理(有限差分法)理论的基本思路,探讨了研制水环境评价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水环境评价系统包括数据库模块、方法库及决策模块、图形库模块和知识库模块等内容,阐述了其实现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的评价结构与实际相吻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分析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根据矿产资源评价的特点,将GIS不同层次的空间方法应用于矿产资源评价中,通过对预测区的研究确定影响成矿的主要因素;运用GIS的图形分析确定参与评价的因子,生成各专题图层,建立专用的评价数据库;此外,运用层次分析建模方法确定了各因子权重,建立基于层级权重叠加模型的评价方法,实现了与GIS系统的集成,并最终圈定成矿预测靶区。实践结果表明:将GIS技术应用于矿产资源评价不仅拓展了GIS的应用领域,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环境模型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作为一个环境模型框架 ,允许模型开发者在一个单独的集成环境下使用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和GIS的强大分析工具 .讨论了GIS与城市环境模型的集成模式 ,分析了开发者使用不同模式的优缺点 ,并且为城市环境模型和GIS的最佳集成提供了建议 ,为建立一个顾及城市环境的UGIS提供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对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层次分析技术对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在指标层中包含了反映自然、人文和污染等方面的14个指标,用遥感和GIS获取处理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用GIS建立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模型。最后,以市州为单元,利用相关评价模型对自然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压力安全、环境污染压力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等指数进行评价和定级。该研究表明,利用遥感、GIS和AHP能有效地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且结果可示以图表。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空间信息单元格的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洪灾损失评估不仅可以科学指导区域的防洪规划,还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提供参考。在分析鄱阳湖区洪水灾害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关系基础上,利用社会经济空间展布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了一套洪水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技术方法,并把这套方法实际应用到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损失评估中。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运用此模型进行预测,评估值与实际值接近,评估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By integrating the merits of the map overlay method and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 GIS based map overlay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comprehensively the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round railway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which is adapt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railway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railway alignments. The assessment process of the GIS based map overlay method was presented, which includes deciding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weights of assessment factors, making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grade maps, and evaluating the alternative alignments comprehensively to obtain the best one. With the GIS functions of spatial analysis, such as overlay analysis and buffer analysis, and functions of handling attribute data, the GIS based map overlay method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map overlay method and the conclusion is more reasonable. In the end, a detailed case study was illustrated to verify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本文重点阐述了GIS的数据库、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等功能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 ,介绍和预测了GIS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多方面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干旱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也较大.利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权衡风险的大小,预测干旱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同时确定干旱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西北部中高山盆地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分析的层面上,从中选定降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率、人口密度、GDP等10个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对导致旱灾所起的作用,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叠合分析计算旱灾风险指数,并得到西北部中高山盆地灾害风险评估图.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三维矿体形态模拟与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GIS为平台,对大量与矿区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类、存贮、分析和管理;集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地学空间信息,建立空间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综合成矿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而基于GIS的三维地下矿体形态模拟是进行矿产资源定位、定量预测的关键.GIS为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矿产资源评价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对GIS空间数据显示时间响应要求 ,提出了适合电力企业GIS数据组织和管理的文件系统 +RDBMS空间数据管理模块 +RDBMS模式 ,同一空间数据分别保存在文件系统和RDBMS空间数据管理模块 ,RDBMS空间数据管理模块管理空间数据的编辑操作 ,在文件系统读取空间数据 .这个模型可以解决从RDBMS空间数据管理模块中读取空间数据时间过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层次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的综合统计评价模型(AHP-GPCA模型),以县域和流域为评价单元,以气温、降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冰川密度、湿地密度、湖泊率、人口密度、荒漠化率等数据为评价指标基础,基于GS/GIS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较为剧烈,重度—中度恶化面积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31.8%,轻度恶化面积占14.5%,好转的地区面积占13.5%,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总体恶化,仅有部分县域生态环境好转;依据全局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三个主成分分别是荒漠化、冰川密度和NDVI,其累计贡献率超过70%,基本能够代表最初获取的8个指标;生态环境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主要在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环青海湖地带,恶化最为严重的流域为格尔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程度最大的流域为藏东南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迁呈现由边缘地区向腹地恶化的多层次结构,并呈现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的特征,其中生态环境转好的县域多分布在冰川较为集中的地区,反映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在冰川变迁影响下部分县域的局地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变化的复杂性。最后探讨了RS/GIS和AHP-GPCA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的优势,认为该方法兼顾了评估主客观权重,减少了信息重复,使结果具有直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构建数字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构建数字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平台的必要性,提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工具,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分析了城市地质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展望了数字城市地质环境管理平台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区域在公路自然灾害作用下的易损程度,基于GIS平台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从公路自身属性、区域灾害管理能力和区域路产分布3方面分析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包含区域公路抗灾能力指数、路网密度和单位面积路产的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法建立易损性评价模型,依托GIS的空间叠加功能生成中国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分级图.结果表明:中国公路自然灾害易损度为[4.30,7.00],全国分为极严重易损、严重易损、中等易损和轻微易损4级,其中,极严重易损区为辽宁、浙江、陕西、重庆、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和广东等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