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轿车电动手闸控制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汽车电动手闸系统控制单元(ECU)软件开发的需要,研制了汽车电动手闸控制软件在线仿真系统,并描述了该仿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功能.此系统以Matlab/Simulink为仿真环境,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用户界面,综合了汽车动力学计算软件、电动手闸控制软件及电动手闸系统的模型,实现了对汽车电动手闸系统的全参数动态模拟,包括对电动手闸系统故障的模拟,为电动手闸控制软件的开发和测试提供了仿真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12 kV直动式真空断路器的动作特性,介绍了一种改进型单稳态永磁机构.利用ADAMS中建立的真空断路器模型,结合MATLAB实现了多场耦合动态仿真.在触头弹簧的不同安装方式下,选取电容与分闸弹簧参数的不同组合进行断路器分合闸的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容容量对合闸特性影响较大;分闸弹簧刚度系数对分闸特性影响较大;触头弹簧安装在动端侧有利于提高刚分速度;触头弹簧安装在静端侧有利于降低刚合速度.  相似文献   

3.
河口节制闸下淤积及冲淤效果耦合模型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潮汐作用下河口地区具有挡潮功能的节制闸闸下引河泥沙淤积现象十分普遍,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其行洪排涝能力,危害极大.因此,研究闸下淤积规律、探讨科学的清淤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分析闸下淤积规律,并预估了闸下淤积,在吸收经验模型和水沙模型的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的耦合模型,模拟了部分开闸冲淤时闸下引河水沙运动.该模型与平面二维水沙模型相比简化了计算,且其计算精度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通过计算比较多孔闸闸门全开及部分开闸的冲淤效果表明:对闸门上下水头差和闸内水量较小、闸下引河较短的情况,采取开启中孔闸的冲淤方式比多孔全开的冲淤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压SF6断路器分闸动作特性的仿真计算可知,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分闸操动时间有较大的分散性.提出采用神经网络Hopfield的异联想记忆方法,通过对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的节流孔进行调节,来补偿环境温度变化对断路器运动特性影响,从而使断路器分闸速度和时间有可能得到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式拖拉机悬挂液压系统因油温过高而影响作业效率问题,构建船式拖拉机悬挂液压系统AMESim热平衡仿真模型,通过对原有系统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系统热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根据仿真结果对原有悬挂液压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满足系统散热要求。试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对液压系统热平衡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抑制真空开关分闸、合闸操作引起的暂态影响,分析了真空开关分闸、合闸时的受力情况及对其操动精度的影响因素,仿真计算了永磁机构的动态特性;设计了一个自适应操动机构控制系统对真空开关操动机构的励磁电流、机构行程实时监测,通过驱动IGBT有序控制操动机构电容放电,有效修正其动作分散性;增加系统电压、电流相位检测单元后可实现设定相位准确动作.测试结果证明,控制系统可以明显降低真空开关操动机构的动作分散性,且操动机构分闸、合闸动作分散性控制在±500μs以内.  相似文献   

7.
闸前弯道水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模型实验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对平底平板多孔闸闸前90°弯道水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弯顶最大水面横比降与闸门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式及闸前均匀顺直段长度的计算式,为弯项水面横比降的计算和弯道下游闸位的选择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闸墩裂缝成因的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溢流坝闸墩上形式各异的裂缝的不同成因,以江西某水电站状况为例,考虑混凝土闸墩运行期温度作用的特点,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溢流坝闸墩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各种实际工况、仿真计算结果与裂缝实际分布的对比分析,得出温度骤降、结构设计缺陷和闸门开启方式分别是闸墩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ANSYS的APDL语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了适用于分析闸墩瞬态温度场的命令流。并对某泄洪闸闸墩施工期温度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结合自编FORTRAN程序,在已有的温度场计算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分时段变弹性模量及变应力松弛系数的有限元累计应力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ANSYS软件平台并考虑混凝土收缩变形影响的施工期弹性徐变温度应力场的计算,并分析了闸墩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系统分解与机理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化过程进行了模型化研究,建立了焦炉焦化过程温度分布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并把模型仿真结果与大型焦炉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量小等优点,适用于计算机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EMTP的操作过电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力系统出现操作过电压的机理 ,建立了元件的仿真计算模型 ,结合实际算例 ,采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EMTP进行仿真。操作过电压的理论计算和仿真对于电力设备的合理设计、实际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工频过电压是威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可以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对海上风电场系统及其送出线路进行建模,对工频过电压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0.97 p.u.、1.00 p.u.、1.07 p.u.3种情况下过电压水平均与线路长度成正比;系统侧甩负荷时过电压水平远大于风场侧甩负荷。对海上风电场中变压器、海缆、风电机组的无功损耗进行分析,结合对过电压的计算和分析以及相关标准规定,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海上风电场无功配置方案。该方案可满足对工频过电压的限制,且可满足风电场无功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EMTP/ATP的输电线路合闸过电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高压输电网络中空载合闸产生的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影响,以某段500 kV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产生合闸过电压的机理,建立基于频率的J.MARTI型等值线路分布参数计算模型,运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分析软件(EMTP/ATP)对500 kV输电线路合闸过电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同期条件下,在输...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某发电厂为例,通过建立操作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分析统计120次正态分布合闸操作时的过电压水平,采用拟合优度疋。检验法对过电压分布进行检验,确定限制过电压的断路器合闸电阻阻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交流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预先注入修复液对交联聚乙烯电缆中电树的引发和树枝生长的抑制,利用压力注入装置向新电缆样本缆芯注入有机硅修复液,形成预修复电缆样本,然后利用交流高压水针电极法对预修复电缆和未预修复电缆进行加速水树老化,并定期施加操作过电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种电缆样本不同老化时期的树枝生长情况,统计其平均树枝长度和电树引发率,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预修复电缆绝缘中微观结构和化学元素,结果说明预修复电缆中含有修复液生成物,且能抑制电树的引发和树枝的生长。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电缆中树枝缺陷的仿真模型,并仿真分析操作过电压和交流电压下预修复电缆和未预修复电缆中树枝的电场特性,结果表明修复液能降低水针尖端、电树尖端和水树末梢的电场。研究结果表明:预修复能均匀水针尖端电场,降低操作过电压下的电树引发率,也能减弱电树尖端和水树末梢的电场强度,抑制树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要使电力变压器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合理设计变压器内部绝缘结构至关重要,特别是变压器线圈的绝缘必须能可靠地承受住大气过电压、长期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和暂态过电压的作用,分析了变压器线圈在遭受到冲击电压时产生电磁振荡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原因,对电力变压器波过程进行计算与仿真,运用波过程计算软件进行变压器绝缘结构设计,最后指出波过程计算是变压器纵绝缘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超高压线路操作过电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应用PSCAD/EMTDC软件进行了仿真.仿真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表明,跳闸过电压主要与跳闸时刻流过断路器的线路电流和电源摆开角有关,合闸过电压与合闸前的残余电压有关.  相似文献   

18.
VFTO下变压器绕组电位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陡波前过电压(VFTO)作用下变压器绕组的过电压计算对于变压器的绝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将紧凑有限差分法与精细积分法相结合,使用矢量匹配与递归卷积处理频变参数,提出一种时域直接计算VFTO作用下变压器绕组过电压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紧凑有限差分法的分段数少,精细积分法的时间步长较大,矢量匹配与递归卷积结合计算量小的特点,实现了快速计算。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电压,分析了电气设备的绝缘耐压水平及三相过电压保护器应满足的条件,阐明了常规氧化锌避雷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TBP)接线图.  相似文献   

20.
火电厂母管制除氧器优化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除氧器采用母管制切换系统的火电厂建立了优化分配除氧器抽汽的数学模型。经理论分析与工程实例计算表明,除氧器汽源优化分配后,可使电厂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