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L—V模型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
|
|
|
|
张雄 王金忠 赵凤岐 白金剑《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
|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沉降模型的预测精度,将现有的Logistic模型和Von—Bertalanffy模型进行叠加,提出了L—V模型,并利用Origin拟合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将该模型应用到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并与Logistic模型和Von—Bertalanffy模型比较。结果表明L—v模型全过程沉降预测的拟合程度最高,达到0.9978;沉降后期L—V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1.512)小于Logistic模型(RMSE=2.930)和Von—Bertalanffy模型(RMSE=3.624)的均方根误差,其预测值更加接近观测值。
|
2.
|
Von Bertalanffy模型在基坑沉降中研究与应用
|
|
|
|
|
康正炎 王飞 吴保桦《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
|
基坑沉降量与时间曲线关系,可以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来描述.简单地叙述了Von Bertalanffy模型基本知识;然后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此生长模型符合S曲线的特性.结合工程实例和三段法、三点法原理,提出了适用于此模型的三段法和改进三点法.将两种方法预测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曲线拟合度均大于0.99,并且两种方法都充分利用了全部数据.但三段法在前期预测时误差较大,改进三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度较好,且与实际的测量值误差较小,应用范围更广,为其他工程提供监测依据.
|
3.
|
沉降预测广义Usher模型参数确定的优化算法
|
|
|
|
|
许小健 干洪 张金轮《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第30卷第5期
|
|
为提高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精度,将用于资源预测的广义Usher模型引入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利用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求解模型结构参数。分析表明,广义Usher模型包含了目前用于沉降预测的指数曲线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Bertalanffy模型、Weibull模型、Usher模型共6种沉降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更强大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经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的广义Usher模型用于沉降预测效果良好,比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Bertalanffy模型、Usher模型这几种沉降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
4.
|
预测油田累积产量的Von Bertalanffy数学模型
|
|
|
|
|
《Planning》,2017年第21期
|
|
为准确预测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累积产量,引入与油田的累积产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具有特点相似的Von Bertalanffy数学模型,推导建立了能够预测砂岩水驱油田累积产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新数学模型,根据巴夫雷油田的实际数据,求解所建立模型的各项参数,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并针对新疆石南31井区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预测油田累积产量的Von Bertalanffy数学模型取得了较精确的预测结果,尤其当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预测精度均高于Usher模型、Logistic模型及Gompertz模型。所建立模型计算简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对油田的开发进行指导。
|
5.
|
Asaoka法在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量预测中的问题分析
|
|
|
|
|
《人民珠江》,2020年第8期
|
|
针对Asaoka法在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量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BP神经网络的超强非线性拟合能力,将实测数据向等时间间隔进行转化,建立了不同起算点和不同时间间隔下的Asaoka法回归分析模型,对其工后沉降量进行预测,并选用数学方法对预测值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利用某软土地基处理项目的实测资料,并综合分析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①BP神经网络的超强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有效用于软土地基实测数据的转化;②仅仅通过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评判Asaoka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是不可取的;③β_1细小的误差就可能引起预测结果的显著误差;④可通过合理加大时间间隔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
6.
|
柞树树高与年龄相关关系的研究
|
|
|
|
|
王晓林 蒋衍和《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24期
|
|
本文使用Logistic方程、Bertalanffy方程、Gompertz方程、Meyer方程、Mitscherlich方程、Schumacher方程等6种理论生长方程,通过对不同立地、不同年龄的柞木生长数据进行拟合,选出最佳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比较拟合统计量,Logistic模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五个模型,最终选定Logistic式为柞树树高生长的最佳模型。将检验数据的年龄代入最优树高生长模型中,求出树高预测值,并对树高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T检验,研究发现柞树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98888>0.05),表明最优方程可用来较好预测柞树树高。
|
7.
|
热工参数软测量技术在火电厂节能中的应用
|
|
|
|
|
贺军《电气技术》,2017年第11期
|
|
本文研究了热工参数软测量技术在火电厂节能中的应用,选取了烟气含氧量和飞灰含碳量两个对机组经济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指标进行建模,得到了烟气含氧量和飞灰含碳量的软测量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对两个模型的软测量值和实际值进行了比较验证,并采用均方根误差系数RMSE作为衡量指标进行了分析,两个模型的软测量模型输出结果和校验样本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3和0.039。
|
8.
|
改进的Verhulst沉降预测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
|
|
|
|
|
张金轮 干洪 许小健《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
|
为提高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首先从沉降初始实测值修正和增加时间指数项两个方面对灰色Verhulst模型的离散时间响应式进行了改进;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利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时间响应式进行直接地优化估计,避免了灰色Verhulst模型常规估计方法中因背景值选取问题而导致的计算误差.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较原模型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比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Bertalanffy模型、Weibull模型及原灰色Verhulst模型这几种沉降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
9.
|
不同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次数:1
|
|
|
|
|
朱彦祺 郭全友 李保国 姜朝军《食品科学》,2016年第37卷第13期
|
|
以冷藏大黄鱼特定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Gompertz、修正Logistic和Baranyi方程拟合5、8、15 ℃和25 ℃条件下其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的生长动力学模型,采用Belehradek方程建立二级模型,探讨温度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并对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度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动力学影响显著,其在5 ℃环境中延滞期较长,生长趋势得到明显抑制,当温度上升到25 ℃时,腐败希瓦氏菌的延滞期显著缩短,比生长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与延滞期及比生长速率均存在线性关系。采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残差平方和(residual sumof squares,RSS)、偏差度(bias factor,BF)、准确度(accuracy factor,AF)、R2对修正的Gompertz、修正的Logistic和Baranyi方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修正的Logistic方程的RSS和RMSE均最小,BF和AF均最接近1,修正的Logistic模型的拟合优度最佳,适用性最强,水产品中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情况能通过修正的Logistic模型得到较好地预测。
|
10.
|
软土地基实测沉降的拟合和预测 被引次数:9
|
|
|
|
|
潘林有 谢新宇 罗昕 曾国熙《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6卷第11期
|
|
为有效利用软土地基,基于实测资料综合介绍了沉降拟合和预测的几种方法,并应用于多个实际工程的实测沉降分析.同时,对拟合预测结果进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分析,使其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法来拟合沉降曲线效果最好,用前期沉降数据训练网络来预测后期沉降效果也非常好;传统曲线拟合法中,双曲线法的预测效果最好;用新陈代谢的灰色预测法来预测后期沉降,预测精度随预测模型的更新优化而很快提高.
|
11.
|
滨海道路软土路基沉降工后预测——以厦门杏林北外环道路为例
|
|
|
|
|
陈振来《福建建筑》,2008年第3期
|
|
通过对软土路基的沉降机理进行沉降组成分析,得出杏林软土地基沉降主要由主固结沉降组成。并运用灰色理论选用连续型直接数据GM(1,1)模型对厦门市杏林北环路高浦至锦园段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二者误差在1%内,表明用灰色模型预测软土沉降在该工程段中是适用的,预测的沉降值比较准确。
|
12.
|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康洪 彭振斌《矿冶工程》,2009年第29卷第2期
|
|
介绍了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常用的指数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通过工程实例,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最终沉降量和后期沉降的预测,讨论了两者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证明了指数曲线模型比双曲线模型在预测最终沉降量和沉降曲线拟合方面更加准确和适用.
|
13.
|
广义数学模型的简化 被引次数:2
|
|
|
|
|
胡建国 屈雪峰《低渗透油气田》,1999年第4卷第1期
|
|
文献(1)在对前人关于生命总量有限体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理论推导、综合和归纳,得到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的广义模型。本文则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对广义数学模型进行简化,从而得到了经济增长预测领域著名的Gompertz模型,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Logistic模型,美国矿产资源领域预测资源量的Hubbert模型,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von Bertalanffy模型及Usher
|
14.
|
改进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量的应用
|
|
|
|
|
蒋健华《中华建设》,2012年第5期
|
|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的强大预测功能,将其引入到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报中。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报可包含场区的地质条件,土质特点及其受力模式等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广义函数,从而在给定输入值(前期监测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输出(沉降预测值)。文中详细阐述了沉降预报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误差逆传播模型(BP模型)的原理,组成和建模步骤,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在软土中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地基沉降的预报是可行的。
|
15.
|
温州浅滩海堤工程原位监测分析
|
|
|
|
|
梁国钱 张超杰 俞炯奇《浙江水利科技》,2012年第2期
|
|
温州浅滩工程软土地基深厚,通过采用塑料排水板、土土材料的复合加固法,并结合原位监测沉降稳定控制手段,解决了在高含水率深厚软基上建造堤坝的稳定控制问题。根据该工程的原位观测资料进行沉降预测分析,并提出一种基于传统指数曲线拟合法的软土地基分级施工情况下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加以确定。
|
16.
|
港湾大道软土地基处理最终沉降预测
|
|
|
|
|
曹凌云《工程设计与建设》,2006年第1期
|
|
依据深圳港湾大道软土地基处理监测结果,讨论了用曲线拟合的方法预测软土地基最终沉降,运用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对数模型对最终沉降进行了推算,并与传统的三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适用于该工程的拟合模型。
|
17.
|
港湾大道软土地基处理最终沉降预测 被引次数:1
|
|
|
|
|
曹凌云《工程建设》,2006年第38卷第1期
|
|
依据深圳港湾大道软土地基处理监测结果,讨论了用曲线拟合的方法预测软土地基最终沉降,运用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对数模型对最终沉降进行了推算,并与传统的三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适用于该工程的拟合模型。
|
18.
|
高速公路路面铺设时间预测方法研究
|
|
|
|
|
官盛飞 凌建明 杨涛 赵志华《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第3期
|
|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沉降预测是正确决定路面铺设时间的关键。分级施工和堆载预压是软土地基上路堤施工常用的方法。利用这一特点,该文在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曲线叠加法和分级双曲线法。前者假设各级荷载增量下的沉降彼此独立,在总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等于各级荷载增量引起的沉降之和;而后者则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应用该文模型,对汕汾高速公路K19 820断面的路面铺设时间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
19.
|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曲线拟合法 被引次数:2
|
|
|
|
|
潘作棉《山西建筑》,2008年第34卷第20期
|
|
针对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重要性,提出了计算沉降量的方法,重点对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曲线拟合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三点法的原理,并结合实例对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曲线拟合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
20.
|
Origin7.5在软土地基增长曲线沉降计算模型中的拟合实现
|
|
|
|
|
胡建军 孔建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8期
|
|
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所选择的方法很重要,曲线增长沉降计算模型是根据实测沉降统计分析拟合得出的计算方法,然而,由于拟合曲线参数太多,拟合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利用数据分析软件ORGIIN7.5,根据具体工程实例,根据实测的软土地基沉降值,拟合地基沉降增长曲线模型,以此预测地基沉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