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激发补给再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激发补给,虽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很少考虑,但已有计算,并且在近10年来开采实际中起到很大作用。为此笔者不仅进行“再分析”,而且进行“再计算”。以实际开采地下水的动态资料,进行地下水平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典型农场如创业农场已获得1.8倍原评价水资源的激发补给;全分局现地下平均水位45.67m,已获得激发补给4.99×10^8m^3;若继续发展打井种稻,使平均地下水位降至40.00m时,全分局可获得激发补给13.16×10^8m^3,是原评价资源量的1.2倍,接近原计算激发补给量。可满足近远期发展水田对资源的要求,而地下水还难以消除承压。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下水激发补给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具有丰富的降水、地下水和过境水资源。在开采地下水资源过程中,由于降低地下水位,可以激发周边地下水和过境水资源对地下水的补给,根据已有的计算成果,进行了新的分析,激发补给量可超过1998年评价的可开采量,有的农场(如创业)已实现这个激发补给量的目标。产生激发补给的原因是本地区属弱承压地下水,开采初期能产生比潜水区大4~5倍的地下水降深,而产生与周边江河水位和周边地下水位较大的水力梯度,通过地下水位等值线的开采前后变化分析,局部地区已增大4~5倍,从而产生且不断增加激发补给。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江平原巨大且特殊的地下水贮水结构和流动系统分析,揭示三江平原地下水系统的巨大贮水、补给、传导、调节、循环功能和各自区带之分;结合近年来三江平原大规模人工开采实际对流动系统影响分析,更直观地揭示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开采后获得激发补给的机理与可能。  相似文献   

4.
《南昌水专学报》2018,(1):12-16
研究区地处赣、抚河流冲积平原区,潜水为研究区开采主要含水层,潜水径流主要受地貌形态的控制。潜水含水层的补给主要是河流侧向补给、大气降水的入渗及第三系红层越流补给,丰水期赣江、抚河水补给地下水为主,枯水期以地下水往河流排泄为主;平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替补排。赣抚流域为典型的硅酸盐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受硅酸盐、碳酸盐及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区粘土层较厚,湖水对地下水影响不大。人工开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近年来地下水水井不断减少,但以南钢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最大可达10 m,影响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5.
渭河水污染对杨凌区拟建水源地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临渭河,三维渗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拟建于渭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的两个地下水水源地的开采将大大地激发渭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使得已受污染的渭河水对拟建水源地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水质模拟结果表明,在未来开采条件下,热电厂水源地、水上运动中心及渭河近岸地带的地下水最容易受到渭河水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境内黄河傍河取水水源地为试验研究基地,查明了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源——黄河的摆动规律及傍河取水条件下黄河入渗补给方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符合水源地特征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拟优化,计算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总补给资源量,分析了开采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江平原4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井灌稻农场的地下水动态分析有若干新发现:①从三江平原地下水动态分析,可进行地区农业用水量估算(与垂直补给为主者吻合)。若此推估量小于地区农业生态用水,说明有丰富的横向补给,有的可达雨养水稻有余;②即使4个典型区中开采强度大者地下水埋深在4~10m,处于理想与允许埋深,具有抗灾、资源、环境生态水利功能,且尚有一定开采潜力。而全区平均地下水埋深虽约5m,但开采强度偏小地区或地表灌区地下水理深偏高,还应提高开采强度;③若三江平原全区开采强度达到4个典型区2006年开发利用水平,可发展以井灌稻为主的266.7×10^4hm2的宏伟规划;④从4个典型区现状分析,形成地下水库对于三江平原全区可达(200~400)×10^8m3的防洪除涝和多年调节地下库容,相当于全省总库容的2倍以上。可见三江平原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除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繁荣经济。且具有以上发现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济南泉域“三水”转化与泉水恢复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济南泉水动态特征,对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三水”转化的模式进行了划分,认为来自间接补给区河道径流补给减小、直接补给区河道断流入渗能力降低和城市化建设是地下水补给区入渗功能退化和泉水断流的根本原因. 提出利用雨洪水直接补给区补源、控制城区扩展、优化开采布局等泉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济南泉水动态特征,对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三水”转化的模式进行了划分,认为来自间接补给区河道径流补给减小、直接补给区河道断流入渗能力降低和城市化建设是地下水补给区入渗功能退化和泉水断流的根本原因.提出利用雨洪水直接补给区补源、控制城区扩展、优化开采布局等泉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同位素技术判定银川平原地下水补给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同位素技术研究银川平原地下水特征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补给模式:贺兰山洪积扇的单一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受补给源所限,地下水滞留时间较长,更新能力较差;引黄灌区内潜水,主要接受黄河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其中青铜峡单一潜水地下水更新能力强于银川以北地区.平原深部承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古水”,地下水交替缓慢;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承压水具备新老掺和及现代水的特征,开采层接受上覆含水层的越流补给,承压水地下水流速自开采区边缘向开采中心增快.  相似文献   

11.
高含水后期,地下含油状况及渗透率等主要参数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参数不仅关系到油藏储层与开发水平评价的指标,而且决定了今后开发方式的选择及调整方向的确定.由此,河南油田陆续引进了剩余油饱和度-RMT、PND-S、硼中子寿命测井新技术.现场应用表明,它们在不同油藏的应用及定量识别和描述剩余油富集区域和层段方面各具特色,为油田的措施挖潜和增油降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区内众多煤矿皆受煤系底部奥陶系灰岩承压水威胁。针对当前煤矿巷道底板承压水突水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探索研究巷道底板承压水突水评价方法。现行评价方法岩梁法的理论计算前提主要包括:底板隔水层简化为两端固支梁;在岩梁弯矩最大处,底板隔水岩层承受的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岩层拉裂破坏;忽略孔隙水压力对岩石破坏的影响,计算隔水层厚度时抗拉强度取底板隔水层的平均值。事故数据及研究分析表明岩梁法计算假设存在不合理之处,与实际工况有较大偏差。基于对常见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巷道实际工况,摒弃底板隔水岩层弯拉破坏模式,提出隔水岩层剪切破坏模式,建立巷道底板承压水突水破坏岩柱模型;基于所建立的岩柱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综合考虑孔隙水压力对岩石破坏的影响,推导底板隔水层承受最大水压的计算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最大水压与隔水层厚度、隔水层平均容重、抗剪强度参数、孔隙水压力系数和巷道宽度直接相关,最大水压与隔水层厚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文中所提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吻合,证明该方法合理有效。所提方法也能为地下工程其他专业领域类似的承压水突水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宁夏成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宁市国华宾馆基础坐落在圆砾石层地基上,而此圆砾石层顶的埋深高差较大,且含有较为丰富的承压地下水.为此,施工时对低洼区用人工级配沙石换土法作了振碾地基处理,以取得该圆砾石层的承载力基本一致,同时,为了创造一个在地下水位下施工的良好作业环境,又用大口井法来降低地下水位、这两项施工方法,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维数值模型在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水均衡原理,充分考虑计算区及各计算单元在开采状态下多年补、排均衡的基础上,利用长系列的水、气象资料,应用三维模型模拟计算了丰、平、枯水年各计算单元的地下水补给量和可开采量,进而求得了多年均衡条件下全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15.
对接连通水平采卤井钻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向对接连通井技术是采用定向钻探技术和水平井技术,使地面相距数百米的两井或多井,在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目的开采层定向对接连通,实现两井或多井连通采矿。对接连通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涉及井位的确定、剖面的优选、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性能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地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波前子空间迭代法将波前法引入子空间迭代法中,大大地节省了计算机内存,从而可在小微机上进行大型地下结构的有限元动力分析.地下洞室形状改变,其动力特性也随之变化.地下结构沿地震作用方向的地震反应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平原型水库交互带的范围和特点,为平原型水库水资源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方法以辽河石佛寺水库工程为例,采用野外试验和动态资料分析法,整理布设各观测井的水文数据,计算水库地表水一地下水交互带的大概范围,绘制其折线示意图,同时分析其特性和功能.结果水库交互带影响范围纵向较浅,地表0.79m至地下2.15m之间,横向较广,为整个库区.库区北岸交互带纵向范围大于库区南岸,在枯、丰水期纵向边界变化范围不同.结论平原型水库地表水一地下水交互带边界随季节呈动态变化,受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影响,对水库水资源的净化和污染物的降解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水资源的修复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瞬变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采用同线排列、动源测量的装置,利用不接地回线发送瞬变电流方波的方法对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某饮用水井进行测量,从视电阻率剖面图上发现:该水井是从平行状高阻体中间的断层伸入地下含水层,含水层与围岩区分明显,水流均匀,水量较大,水量不受季节性影响.同时,采用50 m×50 m线框对石嘴山某故障水井进行测量,从视电阻率剖面图上发现:由于该水井处于黄土沉积层中,地下泥沙含量较大,长期抽水致使泥沙沉积井底,导致该水井无法正常抽水,并非地下水源干涸.在对已知水井视电阻率剖面图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地下水存在时,视电阻剖面图的一些规律:①可利用的地下水应有顶板,即水层上部应有高阻体盖层,或围岩应为高阻体;②低阻体应有一定的规模,以水平状低阻体为宜;③低阻体产状变化较大或较陡立时,在含水层应有团块状低阻体存在,且该类水源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一般水量较小.根据上述规律,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导电性差异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来分析、推测地下水存在的可能性,为找水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地下矿山的开拓运输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以矿石流为中心的网络流,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建立了确定地下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网络优化模型并阐述了其解法-Outofkilter算法。同时结合实例说明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业、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开挖深度、规模和数量的增加,与岩爆(煤爆)相遇的机会日益增多,这也就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造成了更严重的危害。岩爆(煤爆)是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是由复杂的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形成的。为了探求有效的防止岩爆(煤爆)危害的工程方法,本文结合现场的工程实例和实验研究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论分析,在摸清地质背景、发生条件和范围的基础上,发现了岩爆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用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防止其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