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7所首套海监光电吊舱通过验收.正式交付中国海监总队.这标志着717所的吊舱产品正式进入民用领域.其多项新技术的应用.确保了该产品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载电力巡线光电稳定吊舱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作业需求,提出采用直升机挂载光电稳定吊舱巡线的方案,设计制造了高寒区直升机载电力巡线光电稳定吊舱系统;并挂载直升机在高纬度山区进行了寒区高压输电线路巡检,试验结果验证了高纬度地区直升机载电力巡线光电稳定吊舱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Workbench平台无人机光电吊舱风阻力矩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光电吊舱所受的气动载荷会对其自身的运动特性产生影响,受到了结构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传统的计算方法是基于经验公式来计算风阻力矩,有很大的局限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吊舱的风阻力矩。基于Workbench平台获得吊舱在方位和俯仰运动下的风阻力矩结果,同时给出了不同角度下的变化趋势。该方法具有在较短时间内给出计算结果的优势,满足工程任务节点高度时效性的需要,也给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多框架光电平台动力学建模及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载光电稳定跟踪平台常采用两轴四框架的结构形式以扩展跟踪范围.该结构的内外框架间由于机械连接产生耦合.为指导控制系统设计,利用坐标变换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学方程,以欧拉动力学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保证外框架随动精度情况下各转轴的动力学方程.通过运动学、转动惯量及惯性力矩的耦合分析阐述了此结构光电平台的特性.给出俯仰通道和方位通道的系统方框图.模型及分析结果为多框架光电平台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机载吊舱工作过程外方位框架超调和稳定性问题,提出了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对机载吊舱外方位框架进行控制的方法,并利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模块建立了吊舱外方位框架的控制系统模型。将模糊PID与常规PID控制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并对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跟踪性能做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能够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6.
载机运动通过机载光电平台框架间的运动耦合传导至视轴稳定框架,是影响机载光电平台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推导了载机运动在两轴四框架机载光电平台中的耦合矩阵,并对载机运动在平台框架间的传导途径和运动耦合补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骨式钢框架结构基于滞回耗能的性态设计方法中,骨式连接节点显著屈服转角确定的是否精确直接影响结构整体滞回耗能确定的合理性.为了系统研究骨式连接节点显著屈服转角的量化方法及变化规律,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分析骨式连接节点在单向荷载作用下钢梁腹板厚度、钢梁翼缘厚度、钢梁高度、钢梁宽度、钢材强度等参数对节点显著屈服转角的影响,并采用通用弯矩法、等能量法、FEMA273法对骨式连接节点的显著屈服转角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钢梁腹板厚度、钢梁翼缘厚度、钢梁高度、钢梁宽度对骨式连接节点显著屈服转角影响较小,而钢梁的钢材强度对骨式连接节点的显著屈服转角影响较大.通用弯矩法及等能量法确定的骨式连接节点的显著屈服转角数值较大,FEMA273法确定的显著屈服转角最小,但同骨架曲线的拐点数值最为接近,建议具有明显拐点的骨式连接节点的显著屈服点可按FEMA273法确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压浸渗复合新方法,用高体份(55%~57%)SiC/Al复合材料制备了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内有效载荷的主承力框架.并对其微观结构特征、基本的力学及热物理性能予以表征.由于该材料优异的结构承载功能及卓越的热控功能,利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并结合试验研究表明:相较于常用的铝合金材料,整个内框架最大变形量减少了65%以上,基频提升了70%,取得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并改善了结构动态响应.检测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精度达到20μrad.经外场试飞考核,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成功地将SiC/Al复合材料应用于机载光电稳定平台,为航空新材料的应用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基于抗抖动鉴相电路和PCI-1780数据采集卡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转角与转速测量仪,避免了由于抖动产生的测量误差。采用Lab VIEW软件编程,配合数据采集卡,实现了转角及转速的实时采集、处理与存储功能,提高了旋转角度与转速的检测精度和效率。通过分析编码器工作原理以及抖动产生过程,设计了测量仪的抗抖鉴相电路,避免了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误码的产生。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测量仪的测量精度、软硬件便捷性和可靠性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转角与转速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判断无侧移单元封闭框架柱在考虑轴力p-δ效应下柱端弯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综合梁柱约束类型及节点二阶附加转角的判断法则;并经过典型算例结果的检验与证实。当节点转动是由梁端引起时,若考虑p-δ效应后节点转角增大,则意味着由于柱对梁端的约束作用减弱,柱端弯矩与梁端弯矩将变小;反之,则梁端受到柱端的约束效应增强,那么柱端弯矩与梁端弯矩将增大。当节点转动是由柱端转动引起时,由于作为柱端转动约束构件的梁抗弯刚度保持某一常量,如果考虑p-δ效应后,节点附加转动增大了原节点转角,那么梁端弯矩就会增大,从而使与之相连接的柱端弯矩也相应增加;反之,若节点附加转角减小了节点转角,则梁端约束弯矩减小,而减小与之连接的柱端弯矩。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仿真软件可以自主进行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研究了利用单片机开发的走马灯硬件电路及仿真实现方法。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仿真环境入手,着重于Multisim10仿真平台的单片机系统设计及仿真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端截形线设计是实现特种回转面刀具CAD技术的必要前提之一,本文以典型的特种回转面铣刀为例,给出了一种端截形线的设计方法。文中的铣刀及旋转锉的计算实例验证了本文的算法正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算法在通用图像分辨率要求较高时重建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与矩阵填充的多帧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对自然图像库进行训练建立过完备词典对,并将低分辨率图像分成若干图像块,根据局部先验约束建立稀疏表示模型,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求得过完备词典对下图像块的稀疏系数;利用多帧图像序列的相似性,采用非精确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对全局约束构建的观测矩阵进行矩阵填充和矩阵恢复,最终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主流算法相比,重建后的图像保留了更丰富的图像边缘与细节信息,不会过于平滑而导致图像模糊,并且不易受过完备词典选择范围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峰值信噪比,可应用于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等图像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精密加工技术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新型的微细加工微进给装置,是实现高精度微细加工的关键。在GMM微进给刀架磁机耦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GMM微驱动刀架设计,构建其力-位移耦合模型,并采用键合图法构建微进给刀架的动态特性方程。  相似文献   

15.
应用介观压阻效应,研究设计了一种含直拉直压微梁结构的微机械陀螺,并利用共振隧穿薄膜作为该微机械陀螺的敏感元件以提高陀螺的灵敏度。MATLAB软件仿真表明:当施加在GaAs/AlAss共振隧穿薄膜上的偏置电压为0.9 V,薄膜上的应变幅值不大于0.000 575时,薄膜都工作在负阻区域,此时共振隧穿薄膜能较好地检测出微梁上的应变。仿真结果还表明,在共振隧穿薄膜负阻区域的偏压为0.78 V时,压阻效应灵敏度的数量级为4.19×10-10,比室温下硅的最大压阻灵敏度高一个数量级,达到了高灵敏度微机械陀螺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用阻尼支撑加固的房屋结构优化问题,以所有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之和为目标函数,各层层间位移为约束条件,考虑非比例阻尼矩阵,编制了基于遗传算法和时程分析的阻尼支撑优化程序。并对一框架结构算例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良好的优化结果,表明了遗传算法是对阻尼支撑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磁流变减振器示功特性出现畸形的问题,首先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磁流变减振器的液体模型和固体模型,将模型导入ADIAN液固耦合软件并建立流固耦合模型,并通过减振器台架示功特性试验验证了流固耦合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该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速度、不同磁场及不同氮气压力下的内部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通过对不同氮气室压力的减振器内部压力场仿真,合理选择了磁流变减振器内的氮气压力,避免了减振器示功特性出现畸形。这一磁流变减振器特性分析方法为避免磁流变减振器示功特性出现畸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新型转塔刀架的结构。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塔刀架从理论上消除了传统转塔刀架所存在的迥转误差,从而提高了整个刀架的迥转定位精度.特别适用于开环简易数控机床。本文对这种新型转塔刀架从理论上以及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可行的机床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液压阻尼器的工作原理,以某大跨度斜拉桥为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阻尼系数对桥梁关键节点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的报文调度机制,以实现网络端到端确定性低时延和低抖动.该机制利用网络演算理论来提供逐跳的时延上界指导,并通过逐跳增加Damper的方式对报文进行主动等待,实现对报文的逐跳聚合整形,消除了传统网际互联协议(IP)网络中由于波峰叠加造成的时延恶化.该机制不要求网络设备之间时间同步,不需要核心节点维护逐流状态,可支持大规模传输距离,在大规模IP网络中扩展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