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板堆石坝下游坝坡稳定可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考虑条块间水平作用力的条分法,在非线性破坏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堆石面板坝的破坏模式,构造了完整的面板堆石坝下游坝坡稳定可靠度分析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合理,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面板坝结构尺寸相差悬殊,高效的精细化分析手段是面板坝抗震研究的重要工具。结合非线性比例边界多边形单元法和高效的四分树离散技术,进行了面板坝高效精细化分析应用研究。采用比例边界多边形单元法和传统有限元法,对相同面板坝模型进行静动力及永久变形分析;结合四分树离散技术,进行了典型面板坝结构的高效跨尺度精细化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分布合理,两种方法吻合度高,比例边界多边形有限元可与传统有限元一样便捷地进行大坝全过程数值分析计算;比例边界有限元可与传统有限元不能直接求解的四分树技术实现无缝耦合,进行高效的跨尺度精细化分析应用,且可快速完成分析模型重建,大幅改善了分析效率,可为结构局部损伤演化、渐进破坏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质条件下拱坝坝肩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结合四川宝兴河铜头水电站混凝土拱坝,对坝肩稳定进行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变温相似材料模拟坝肩坝基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运用超载与强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破坏试验。主要探讨了该拱坝坝肩失稳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获得了坝肩整体稳定安全度。试验表明:采用超载与强降相结合的破坏试验方法得到的安全度为3.12~3.51。同时表明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坝肩是稳定的,在强降阶段,坝肩出现开裂,尤以左坝肩为甚,因此对两坝肩特别是左坝肩上部进行加固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秦巴山区某填方边坡路基加筋土挡墙垮塌导致的坡顶道路围栏垮塌、坡脚房屋受损等问题。现场调查查明了加筋土挡墙的破坏特征,结合数值模拟对加筋土挡墙破坏的诱发因素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的破坏特征主要为:面板发生大面积垮塌,其后的加筋填料仍保持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加筋土挡墙面板垮塌破坏主要是由于填方边坡阻隔了原始排水通道,支挡结构中的"抗滑桩-挡土板-加筋土挡墙面板"形成相对隔水边界,连续降雨和居民生活用水入渗后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起地下水位升高,静水压力增大所致。加筋土挡墙破坏的形成过程为:静水压力增加—底部面板拉筋连接破坏—中上部面板受力增大—面板整体破坏。  相似文献   

5.
中国面板坝建设规模正突破200~300 m级跨越,研究地震面板损伤破坏对特高坝抗震性能和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引入Quadtree跨尺度建模和非线性SBFEM-FEM耦合分析方法,联合土体广义塑性模型、弹塑性接触模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研究了高面板坝面板地震精细损伤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面板损伤区主要发生在高程0.6H~0.9H区间附近;随顺坡向网格细化,损伤越趋局部化,越能合理地反映面板顶部的损伤破坏现象,建议顺坡向面板尺寸取0.5~1.0 m。面板大部分区域法向划分2层或1层网格可满足计算精度,但对顶部局部区域,可考虑分3层网格。基于Quadtree-SBFEM-FEM的跨尺度分析方法,实现了面板的精细化损伤演化规律研究,可为工程地震薄弱区域的精准定位和抗震安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用强度储备的概念,通过拱坝坝肩稳定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采用变温相似材料来模拟岩体及断夹层力学参数在工程长期运行中逐步降低的演化过程。总结出了新技术和方法井结合工程实例,用强度储备与超载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拱坝坝肩失稳的破坏过程、破坏机理和破坏形态,得出了综合稳定安全度,提出了坝肩需要加固处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复合土工膜在砌石坝防渗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首先进行了复合土工膜与砌石块粘结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块的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两者的粘结强度达到了C7.5砼的弯曲抗拉强度,完全满足工程要求。此外,实际工程观测也说明,砌石坝构筑复合土工膜坝面防渗体后,漏水量减少了60%,防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山丘区筑坝缺少粘土料,为了开辟料场,不是征用农田,就是开挖荒地,破坏天然植被。由于采用扶臂框架结构,扶壁墙式混凝土面板坝的土方用量仅为传统土坝的1/2,且不限土质,可在水库淹没区内就近开采。实现了安全、经济、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坝轴线呈连续多折点的折线形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应力变形特性和规律,比较了其与普通直线型面板坝的差异.基于某多折点凸向下游的折线形面板堆石坝,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坝体模型和面板子模型,分析了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结构缝变形与折线体型的关系以及上宽下窄的异型面板对面板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坝轴线折线形布置,相邻面板形成坝轴向交角,使得转折部位面板轴向应力由高压应力转为低压应力甚至拉应力,面板垂直结构缝由压性缝转变为张性缝;上宽下窄的异型面板使得面板底部顺坡向拉应力分布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10.
位于寒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外部环境存在差异,使得面板坝的施工条件和其它地区有所不同,要求在面板坝的施工过程中,要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介绍了寒区面板堆石坝施工中的新技术,对相同地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1.
裂缝是制约面板堆石坝推广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针对可能导致面板出现裂缝的各种因素,结合江坪河面板堆石坝实际工程,建立包含面板、堆石体和岩基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采用邓肯-张E-B模型模拟堆石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对竣工期与运行期的面板、周边缝的应力与变形展开研究,并对邓肯-张E-B模型中的关键控制材料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参数n、m对堆石体和面板的变形及应力影响较小,而Rf和k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堆石体选料应该级配合理,碾压应充分,保证坝体填筑均匀上升,加速竣工期沉降,减少蓄水后的变形量,避免蓄水后的堆石体和面板产生过大的沉降以及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12.
东升水电站枢纽结合选定坝址处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河道水文特性、工程总体布置、施工条件及天然建材分布情况,设计优选堆石混凝土重力坝作为推荐坝型,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线南水北调和大柳树高坝同步建设,更加突显黄河黑山峡一级开发比二级开发的优越性.以节水型现代化绿洲为主体的大柳树生态经济区建成后,将使人口大幅度向绿洲集中,使20×104km的荒漠草原和黄土2高原水土流失区的人口负载大幅度减轻,使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在大柳树坝址强地震区,选用心墙堆石坝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研究坝基岩体质量有助于合理选择建基面,为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以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库拱坝坝基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坝基开挖揭露的岩体重新进行勘探试验,利用勘探孔进行孔内电视、纵波波速及变形模量等测试工作,对坝基岩体风化特征、结构特征、变形模量与纵波波速关系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坝基局部的断层破碎带及碎裂岩体能否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坝基岩体质量进行了工程地质分类,选出了符合实际的建基面,使大坝建基面高程由原来的501.0 m抬升至504.5 m,优化了坝基开挖深度,减少了坝基处理难度与混凝土浇筑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吉林台水电站施工导截流顺利进行,在吉林台施工导截流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岸坡完整岩体与围堰结合,降低了围堰渗水,同时利用突出岩体做成"丁"字坝,减小了截流难度,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结合黄河上某水利枢纽坝址区的地质情况,讨论在软岩地基上,尤其是有软弱夹层存在的岩石地基上修建重力坝可以考虑采取的几种方案.选取几个设计工况,对方案2的断面形式分别采用材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进行应力计算,在坝体表面和内部均未出现较大拉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堆石坝水毁原因的调查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对堆石坝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典型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特性分析,得出不同级别面板堆石坝的筑坝材料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南丹县拉希双层拱坝是一项加固扩建工程。已建砌石拱坝坝高37.75米,有效库容737万立方米,计划将坝加高到55.2米,有效库容增至2755万立方米,初拟在原坝上加高,但新旧坝体结合,应力分析和基础处理等均感困难,故改用在上游另建一高为55.2米的薄拱坝与原拱坝形成双层拱坝联合受力的方案。两层拱坝间充水,传递部分水压力。这样不仅解决了上述难题,还改善了坝肩稳定条件和坝体应力状况,节省了工程投资。工程现已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坝后式水电站工程实例,对全埋式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方案进行了平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比较了不同管坝接缝面连接形式(垫层、冷缝、固结)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垫层接缝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内水压力传至坝体,冷缝连接方案次之,固结方案最为不利,因此从坝体安全性角度考虑,建议在工程中使用垫层接缝方案.在坝址区域地震烈度较高或者对管、坝混凝土开裂有严格控制的工程中,建议使用坝内垫层管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坝体及管道抗震安全,又能使钢管承担更多的内水压力,减少或避免管道及坝体混凝土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