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岩心薄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利用成像测井、裂缝预测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英买2区块奥陶系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英买2区块是典型的裂缝型储层,主要受断裂构造运动和沿裂缝扩溶作用两个因素控制.四期断裂系统是英买2区块裂缝型储层主要形成机理,沿裂缝的扩溶作用对形成研究区块裂缝型储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火成岩油气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微构造曲率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理想化微构造模型基础上用微构造计算地层顶面曲率,利用储层微构造的曲率来研究火成岩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分布与预测.以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中的商河油田商741井区沙三中亚段浅层侵入火成岩裂缝储层为例,利用储层裂缝微构造曲率预测法对储层裂缝进行研究,提出了在浅层侵入火成岩中利用曲率变化值来预测裂缝发育程度的曲率预测法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商741井区的应用较为理想,利用缝面比参数法对商741井区沙三中浅层侵入火成岩曲率变化值与裂缝发育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系数R~2在0.79以上.  相似文献   

3.
储层裂缝对改善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等低渗透储层以及致密砾岩、火成岩、泥页岩等非常规低渗透储层的物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储层裂缝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储层裂缝的多种识别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储层裂缝的识别技术是点(岩芯、薄片)、线(测井)、面(相似地表露头区)、体(地震资料)和时间(生产动态资料)组成的多维综合体系;储层裂缝的定性预测主要是根据裂缝与构造部位和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井间直接插值法、曲率法、能量法与岩石破裂法(二元法)、地震法、分形分维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和多参数判据法等,每种预测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因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才能实现储层裂缝的有效预测;储层裂缝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裂缝分布预测与精细表征、裂缝动态参数和裂缝三维地质建模等方面。最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进行储层裂缝预测及建模等工作时,应以明确储层裂缝的成因、演化及主控因素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年来关于储层裂缝预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分为观察统计法、曲率分析法、构造应力演化法、破裂法与能量法、函数法、地震预测、测井方法、分形理论、生产动态法等八类方法,指出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储层裂缝研究是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阐述了裂缝性油气藏在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关于储层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储层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裂缝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为例,简要分析了储层裂缝研究的过程及方法.并结合其他文献分析总结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基本思路, 建立小层、构造、裂缝-岩溶、流体4个主要模型,扼要介绍了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裂缝与地层曲率的关系、白云岩储层地震反射波沿层相干处理与解释、白云岩储层裂缝地震剖面解释、白云岩储层地层曲率解释以及白云储层地层反射振幅、频率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白云岩储层裂缝发育规律,由此预测出白云岩储层裂缝发育区,地层曲率高值区是油气富集的场所,可以对本区未钻井区储层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和预测,为老区新层系勘探及老区开发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以沁水盆地某研究区的测井、实验测试和排采资料为基础,围绕煤层气储层产能预测技术开展研究.煤层气产能受煤层气储层自身特性和排采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开采过程中系统内在变化的反映.而利用测井方法获取的储层参数,主要反映的是储层静态特征.利用测井方法评价储层产能,就是力图利用这种通过测井方法获取的静态的储层参数来预测储层的产能.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个储层参数影响煤层气储层产能的权重,并利用反映储层含气特性的含气量和灰分,以及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4个参数建立多项式指数模型对煤层气储层的产能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际储层的产能级别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储层裂缝描述与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多年裂缝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裂缝研究的相关成果,简要分析了储层裂缝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储层裂缝研究的时间序列、并扼要介绍了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牛地气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平缓构造带.为了有效预测大牛地气田马五1-2储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规律,根据岩心观察、薄片裂缝特征鉴定,确定裂缝主要为压剪应力环境下形成的构造剪切缝和扩张破裂缝,有效性较高.结合岩石声发射实验曲线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马五1-2储层裂缝形成期为3期,应力环境在61.37~120.75MPa之间.参照岩石力学测试结果和岩石应力应变关系,选用非线性弹塑性力学模型对大牛地气田马五1-2储层顶部构造进行应力模拟裂缝预测.结果表明:应力模拟结果与声发射反映的应力环境相同,高值应力区(大于70MPa)主要集中在大牛地气田鼻隆构造带和变形较强的交汇区,这些地区岩心裂缝密度较大,应力与产能相关因数达到0.8以上,高值应力对产能控制作用明显.确定构造应力大于80MPa为裂缝发育区,60~80MPa为裂缝较发育区,低于60MPa为裂缝不发育区.应力模拟裂缝预测模型可靠,预测结果可为大牛地气田马五1-2储层的后续开发评价和其他构造平缓带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对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裂缝性油藏地质、地震、测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利用迭前地震反演横波阻抗做约束对裂缝发育的密度进行定量预测,以裂缝密度三维分布作为趋势约束,建立三维可视化的裂缝网络模型,并将离散的裂缝网络转化为定量化的三维参数模型。油藏三维定量表征结果成功应用于裂缝性油藏开发规律机理研究、随钻油藏方案优化研究及产能预测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裂缝发育密度是裂缝性储层裂缝特征研究与定量表征的重要参数之一.锦州南太古宇变质岩潜山裂缝异常发育,岩心分析裂缝密度很高,而成像测井计算的裂缝密度却非常低.研究发现,该潜山多数井裂缝异常发育段由于裂缝过于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从而使成像测井仅能识别出少数裂缝,造成成像测井计算的裂缝密度偏低.为了准确描述该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首次将成像测井直接解释的裂缝密度与储层总孔隙度和电阻率建立关系,提出等效裂缝密度的概念,并将该等效裂缝密度用于裂缝三维定量表征.油藏动态响应表明,基于等效裂缝密度的裂缝分布三维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裂缝的发育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油田的开发与生产.  相似文献   

13.
低孔低渗砂岩是东濮凹陷沙三段的主要储层,储层中与断层相关的裂缝十分发育,是形成优质储层甜点区的重要因素。为阐明断层相关裂缝的发育模式和分布规律,利用大量岩芯、地震、成像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的断层相关裂缝基本特征、主控因素、发育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断地比定量预测了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断层相关裂缝主要走向为NNE向、NE向,形成于沙三晚期和东营晚期,与主控断层在力学性质和形成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断层相关裂缝的发育程度随着距断层距离的增大呈指数递减,且断层上盘裂缝线密度要高于下盘;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带宽度与主控断层的规模成正相关关系;断层相关裂缝可显著提高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断地比大于10的区域为裂缝发育区;采用断地比参数法预测出5个致密储层裂缝甜点区。  相似文献   

14.
镇泾长8为致密超低渗油藏,储层裂缝发育,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岩心观察、测井等手段对其裂缝产状、发育特征描述表明,长8发育一套高角度构造缝和成岩缝,裂缝走向NE组系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手段下裂缝识别的机理,通过岩心、成像测井标定常规测井,建立常规测井裂缝识别方法和标准,进而明确岩性、岩层厚度和断层为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安塞油田坪北区属于低渗透砂岩油藏。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古地磁测定、岩石力学实验,微地震波监测,三维水力裂缝模拟和地应力分析方法对储层的天然裂缝几何形状、裂缝性质、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以及人工裂缝的控制和监测等研究表明,其储层天然裂缝主要有4组,其方位角分别为43.5°、320°、90.4°、2.5°,主要集中在43.5°和320°。而人工裂缝主要方位角为北东70°~80°。生产动态特性主要表现为储层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钻在裂缝发育带的调整井,获得良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砂岩储层裂缝在水力压裂作用下扩展准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储层裂缝方向以及井网布置下的油田合理注水压力,基于多孔介质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含共线裂缝岩体储层裂缝的扩展模型,以及注水压力的计算模型。文章结合头台油田扶余储层参数探讨了储层裂缝方位,注采井方位以及裂缝距注水井距离对注水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注采井方位下,当裂缝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时,注水压力最小,随着裂缝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的增大,注水压力也逐渐增大,当裂缝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平行时压力最大;注水压力随注采井方位以及裂缝距注水井距离增大而增大。为避免油井出现暴性水淹以及提高油田采收率,针对扶余储层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注水压力范围值。本文研究结果与实际工程测井数据较吻合,因此对同类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细喉型碎屑岩储层。根据地面相似露头裂缝观测、岩心 裂缝描述、镜下薄片裂缝观测、地层倾角裂缝解释及注水开发生产动态表明,长6油层是地面以东西和 南北向宏观构造裂缝发育为主、地下主要以东西向为主的微裂缝。这种裂缝在地下大部分呈孤立、闭合 状,在现今北东向80°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背景下,油井压裂投产使东西向微裂缝连通并优先开启,其次为 北西向裂缝。南北向微裂缝始终处于挤压状态而闭合,因此,造成油田注水开发注入水沿东西向裂缝油 井水串,南北向油井见效差。  相似文献   

18.
The Chaoyanggou oil field is a fracture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where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is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ractures. Based on outcrop, drilling core, thin section and log data,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s in this area are described. On this basis, the degree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was predict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racture strength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four groups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i.e., in near NS, and EW directions and in due NW and NE directions, were developed in the reservoir, with the nearly NS and EW fractures dominant, which are the along bedding decollement fractures formed by compressive folding action, while low angle shear fractures are related to thrusts. These fractures are mainly formed in the reversed tectonic stage at the end of the Mingshui format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 The degree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is controlled by such factors as lithology, stratum thickness, faults, folds and depth. The fractures are developed with a clear zonation and are best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zone, moderately developed towards the south and poorly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zone. Thes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interpretation results from logs.  相似文献   

19.
西部油田奥陶系为一套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低,且裂缝发育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空间类型多、变化大,裂缝评价难度大。钻探取心和成像测井资料观察是了解储层天然裂缝是否发育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但成本昂贵。在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裂缝时,双侧向测井具有较强的聚焦能力,对于探测高阻层裂缝特别有效。本文在前人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数值模拟及反演方法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裂缝性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来估算西部油田奥陶系裂缝参数,并将其结果与岩心、成像测井及试油资料对比检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说明该套估算裂缝参数的方法在该油田奥陶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