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高速发展的今天,账户资金监管业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首先,账户资金监管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偿账户资金监管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增加银行利润.其次,通过账户资金监管,账户内资金流动被限制,导致存款增加,存贷比提高和头寸盈余,同时也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该项业务可以吸引大量优质客户,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大客户营销规模并维护良好客户关系.本文中,仅就账户资金监管业务中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从银行资本金充足率、资金账户和交易账户、外汇资产和负债错配、不良贷款上升和信誉损失,以及外汇理财业务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要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强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外部监管,培育和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要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增强汇率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控能力,提高金融衍生品的定价能力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充分考虑了商业银行贷款中非正常贷款的本息损失,重新构造了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下的利润效用最大化模型,研究了央行提高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收益的影响.变分法和微分分析指出,在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成本时,央行提高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于经营行为特性为Ross概念下递减绝对风险规避的商业银行将增加边际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于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利率尚未市场化,存、贷款利差收入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有效管理,既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甄别、定价,提高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能力,从源头上降低不良资产的关键,也是监管当局进行风险性监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PPP作为近几年新兴的公共项目公私合营发展模式,开辟了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以及财政投资项目的新途径.由于PPP项目工程持续期长且未来收益不确定,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根据国内外典型的实体案例,从政府工作、企业运营和商业银行融资3个环节分析了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建设时面临的几大风险及其内在关联.研究提出:商业银行可通过传统信贷、PPP基金、资金监管等形式参与PPP项目;在发挥银行自身的融资作用外,也可以提供综合金融业务,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大环境下,使项目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相对可控、收益较高的信贷投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下一步将严格对金融机构国别风险进行监管,加上近几年国际上接连发生的国别风险事件,我国建立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实属必然,且十分必要。因此,在分析引发国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的预警指标、管理方法和应对措施则是当前各家跨国商业银行加强国别风险管理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今后商业银行如何管理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波动的冲击保持盈利和安全经营。久期技术是较为良好的动态风险衡量和管理模型,通过结合凸性概念还可推广运用于隐含期权性质的资产及负债的利率风险衡量中去,这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在用电梯的动态分级监管,提出了在用电梯系统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现行标准和研究现状,确立了在用电梯系统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工作、风险评价、降低风险和生成文件等四个方面.其次,通过对电梯设备、相关人员、运行管理以及使用环境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定,确定评价单元,找出危险状态;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在用电梯系统风险评价模型.对电梯部件的风险评价,采用模糊评价方法确定单因素危险状态的风险等级,并对单因素风险的概率等级和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处理,得到电梯部件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价值.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对一定区域内的在用电梯进行动态分级监管,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发展及优化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识别与计量个人信用风险,规避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保持我国信贷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对个人信用评分的主要模型及其发展进行了归纳,阐明个人信用评分研究中仍存在信用样本的有效性及完整性问题、信用指标体系的合理性问题以及模型的选择及适用性问题.鉴于此,基于相关性分析实现异常样本的预警,基于蒙特卡洛算法对样本进行补足;结合统计学模型及人工智能模型,采用步长遍历算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及显著性加权;以精确度、稳健性、第1误判率、第2误判率及差异性作为选择指标,实现评分模型的选择与输出.分析表明:通过上述优化算法,将解决个人信用评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风险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流动性风险问题并且尽快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本文主要总结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两大流动性监管指标入手对我国未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全面风险管理现已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着力推进和实施的标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了各自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重点采取了商业银行流程再造,建设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实时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扩大资本充足率覆盖范围,实施风险资本配置制度,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等主要完善手段。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展的分析,说明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现实缺陷,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收益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区间数的参数规划模型。银行通过选择风险损失参数α,应用该模型即可确定出在风险/收益均衡状态下,不同风险信贷项目的最优组合投放权重,获得既定风险下的最大收益。最后,给出的算例表明了该方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结合我国现实需要,提出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思路,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大小和方向进行测度分析,利用分位数回归法、使用已上市银行的收益率序列、采用金融风险测度的CoVar方法测度了我国上市银行业各银行股之间的CoVar,以测量各上市银行与银行业整体水平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资产规模大、利润水平高的银行股整体风险溢出效应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强;资产规模大、利润水平高的银行股在抵御银行业整体风险溢出效应上能力较强;部分经营方式灵活、在区域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银行在抵御银行业整体风险溢出效应上能力强于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股对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溢出效应较大.以上结论对于银行业主管部门对上市商业银行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风险的事先控制,降低银行运营风险,需要对客户按信用等级进行分类,以便执行不同的信用风险控制策略。文中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法,建立了客户信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此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判断银行客户所处的信用等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商业银行自身、贷款人和外部环境造成的。营造良好法律环境、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和强化担保与保险措施,才能为商业银行构建有利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外部环境;加强银行内部管控,通过对消费信贷申请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安排担保方式及利率情况,加强风险的分散管理,开发重点客户群体等措施,才能促使商业银行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和银行自身决策失误、经营失误等原因使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较大信贷风险。指出规避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必须理顺产权关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调整金融管理政策,加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8.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计量风险、信贷决策、贷款定价、市场拓展、预算计划、衡量业绩的标尺,它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通过经济资本,可以真实地反映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状况,有效强化风险管理,适时调整风险管理重点,切实把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仓库的国内商业银行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的实质是经营风险,而信用风险又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中绝大部分是贷款利息收入,因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就更加突出.只有依托数据仓库,建立内部的不良个人客户信用信息库,使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风险建模,才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防范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