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对苯二甲酸法合成对苯二甲酰胺的反应过程,考察了溶剂、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对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对苯二甲酰胺的优化条件为:用适当量的乙二醇溶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0℃常压通氨气反应8h,对苯二甲酰胺收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槽外式间接电氧化对二甲苯生成对苯二甲酸的反应,得出最佳条件:投料比n(Cr(Ⅳ))∶n(对二甲苯)=4.5∶1,硫酸浓度5.0 mol.L-1,六价铬离子浓度0.45mol.L-1,反应温度110℃。在此条件下,对苯二甲酸的收率可达78.5%。同时,对铬酸氧化对二甲苯残液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电解液循环利用10次以上,铬离子的转化率和电流效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由对苯二甲酰胺经Hofmann降解反应合成对苯二胺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介质、原料配比、NaClO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物质的量配比为对苯二甲酰胺∶NaClO(w=9.1%) ∶NaOH=0.05∶0.115∶0.22,反应工艺是先在12 ℃反应75 min,后在35 ℃反应1 h,再在80 ℃反应30 min.结果为反应转化率97.5%、产品摩尔收率85.1%.  相似文献   

4.
Hofmann降解法合成对苯二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由对苯二甲酰胺经Hofmann降解反应合成对苯二胺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介质、原料配比、NaClO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投料物质的量配比为对苯二甲酰胺∶NaClO (w =9 1% )∶NaOH =0 0 5∶0 115∶0 2 2 ,反应工艺是先在 12℃反应 75min ,后在 3 5℃反应 1h ,再在 80℃反应 3 0min。结果为反应转化率97 5 %、产品摩尔收率 85 1%。  相似文献   

5.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合成工艺建模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工业化生产和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 ,以文献实验数据为基础 ,考虑醇酸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并通过参数拟合建立了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合成工艺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由模型计算的反应温度和转化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此外 ,用模型对醇酸摩尔比和催化剂用量也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固载杂多酸 P W12/ Si O2 对苯二甲酸与异辛醇的酯 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 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占对苯二甲酸重量4 .0 % ,反应温度210 ~230 ℃,醇酸比为4 .0 :1 的条件下,反应7 .0 h ,对苯二甲酸的转化率达到99 % 以上。固载杂多酸催化剂在应用中易于分离,回收率高,在产 品中的残留低,产品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酸值低、稳定性好,颜色较浅,克服了硫酸催化剂和钛酸丁酯催化剂的缺点,产品质量明显优于硫酸催化合成的产品,催化剂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15 次以上,催化剂成本低,解决了杂多酸催化剂工业化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废聚酯制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钛酸四丁酯催化剂,以废聚酯和异辛醇为原料,采用醇解法制取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的工艺,在实验基础上确定制取DOTP的最佳条件,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高温液相催化氧化降解的工艺条件,以醋酸为溶剂,醋酸钴、醋酸锰为主催化剂,溴化物为助催化剂,对二甲苯(PX)为助氧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空气氧化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用气质联用法(GC—MS)检测了降解后的产物成分,尾气中CO和CO2浓度用红外在线分析仪检测。结果表明,PX作为助氧化剂可大幅度强化PET的氧化降解,有机碱类化合物对PET氧化降解反应速率有加速作用,其中吡啶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均相催化反应合成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考察了对苯二甲酸和2-乙基己醇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210℃,催化剂用量为0.2%。分析并比较各制备路线的利弊,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原子吸收等方法对酯化反应体系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催化剂中毒、水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均相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均相催化反应合成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考察了对苯二甲酸和2-乙基己醇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210℃,催化剂用量为0.2%,分析并比较制备路线的利弊,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原子吸收等方法对酯化反应体系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催化剂中毒,水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