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找博南凹陷深层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八道湾组储层中侏罗系储层、有利孔隙带、勘探有利区带,运用沉积岩石学、矿物学、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等,对该储层进行了分析.由分析结果知:该区储层是一套扇三角洲相的陆源碎屑沉积,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原生微孔隙和次生孔隙.对成岩作用研究表明:此套储层经历了中成岩A2亚期和中成岩B期演化阶段;沉积物源及沉积相带控制着储层性质;成岩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和构造作用使储层性能得到改善.分析结果给实际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铸体薄片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岩性主要以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成熟度偏低。通过室内压汞实验分析了沙河子组储层孔隙结构,表明该储层整体表现为孔喉半径小,造成孔隙结构中微观规模的油水分布不均匀,为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岩性油藏,储层主要受颗粒粒度及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溶蚀作用使各类孔隙有效连通,因此,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及影响因素确定,有利于徐家围子断陷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地层中发育的储层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碳酸盐岩和砂岩.在对大量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详细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储层的储集空间划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窗格孔隙、超大溶蚀孔、裂缝.通过储层物性特征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其中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地层中的储层类型多样,但储层物性较差,多数为低孔、低渗储层,只有上三叠统鹰嘴山组中的砂岩储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安塞地区长101物性变化大,高渗带高产,低渗带不出油,勘探风险大.为了更好的认识长101油层,引入了相对高渗储层的概念.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图像、X衍射、物性、压汞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安塞地区长101相对高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出形成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塞地区长101相对高渗储层为中粗粒-中粒含浊沸石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胶结,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次生溶蚀,储集层主要为浊沸石溶蚀孔、长石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储层的沉积相、胶结物、成岩作用、裂缝及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段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以深水浊积砂体为主的长6储层具有沉积物粒度偏细、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集空间主要是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型为主.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的储层.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聚焦双离子束扫描电镜、能谱、XRD、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结合岩心观察,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储集空间特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生烃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长石、岩屑和凝灰物质的溶蚀是形成"高孔高渗"储层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致密储层低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特点导致储层抗压能力弱,原生粒间孔空间变小,储层平均孔隙半径为124.5μm,平均喉道半径为0.3μm,平均孔喉半径比为339.1;生烃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导致次生溶孔发育,次生溶孔和原生粒间孔占总孔隙的80%以上;受沉积作用控制,储集空间类型组合由湖盆边缘的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组合向湖盆中心的次生溶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组合过渡;生烃产生的异常高压与构造作用可形成微裂缝,改善储层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饶阳凹陷武强地区沙二、沙三段有效储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结合物性测试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等资料,研究该区储层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过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是研究区主要的砂岩类型,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为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此外发育少量原生孔隙和裂缝;储层埋藏深度大,整体以中—低孔、中—低渗储层为主;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受烃源岩成熟过程的影响,垂向上次生孔隙主要发育深度为2 400~2 800m.该研究对武强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 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 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 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 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300~2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600~3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400~2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小南沟区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1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1储集层具有结构成熟度高而成分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侏罗系作为孔雀河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之一,良好的储层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给今后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综合利用岩芯、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从岩石碎屑组分、沉积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低,分选中等—差。物性总体一般,总体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次之。研究区侏罗系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即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下部砂岩与其上部泥岩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和下侏罗统阿合组的砂砾岩与阳霞组泥岩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综合评价为Ⅱ类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以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碎屑岩储层为例,综合物性资料、铸体薄片、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同位素及X衍射等分析,在储层基本特征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解析了优质储层形成机制,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成因演化模式,认为不同构造带深层优质储层控制机理差异明显,3号构造带为异常增孔地质作用主控优质储层,而4号构造带则为异常保孔地质作用主控优质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成分成熟度中等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在埋深3 800~4 200 m发育相对高孔高渗优质储层带,且此深层优质储层在3号构造带属于次生孔隙主导型,次生孔隙百分比为50%~83%;在4号构造带属于原生孔隙主导型,原生孔隙百分比为50.0%~92.3%.沉积微相、粒度大小与胶结物含量是3号构造带古近系深层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油气充注抑制晚期碳酸盐胶结,碳酸盐和黏土矿物胶结含量低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粗砂和含砾粗砂岩为优质储层形成提供有利物质基础,为后期溶蚀作用的进行提供了空间;溶蚀增孔主导,油气充注和超压保孔辅助为其成因机制.4号构造带优质储层形成受沉积作用控制不明显,油气充注抑制碳酸盐胶结(质量分数小于6%)和异常高压的保孔机制主导,后期溶蚀作用辅助增孔是4号构造带古近系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红车拐地区紧邻玛湖凹陷,区内百口泉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的层储层相关特征认识模糊,阻碍勘探进一步深入.为了揭示红车拐地区百口泉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相关岩石薄片分析(普通、荧光以及铸体)、扫描电镜、物性以及试油等资料,对百口泉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空间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岩石类型以砂岩和砾岩为主,百二段以中岩屑砾岩为主,百三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储集层属于低孔特低-低渗类,含油性同物性呈正相关关系;百三段储层孔隙结构好于百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次生孔隙和微裂缝,沉积微相和岩石组构对有利储层分布和储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是储集物性较低的根本因素,胶结物以及沉积组分为后期溶蚀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古地貌控制有利储层平面展布,强烈挤压造成的异常压力和微裂缝有利于储集物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小南沟区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1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1储集层具有结构成熟度高而成分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在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深层砂岩中寻找优质储层,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成岩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具有耦合关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包括优势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结果表明:深层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A1~A2亚期.机械压实、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是降低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10%.孔隙度高值区,有机质生烃高峰和蒙脱石含量低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受成岩演化控制,埋深3 500~3 900m和4 400~4 700m发育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12%),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异常高压叠置区.根据岩性、物性和压力系数等参数将区内储层分为4类,Ⅰ~Ⅱ类储层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也是今后增储上产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16.
乐山-龙女寺寒武和奥陶系储层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系和奥陶系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寒武系、奥陶系储层的岩石学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形式、物性分布、储层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云岩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的主要储集岩类,灰岩和砂岩类储层在奥陶系中、下统也有少量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孔、洞、缝发育,识别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等七种次生孔隙类型,它们在各组、段中的组合形式和分布特征不同;根据孔、洞、缝的组合方式,认为孔洞-裂缝型、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是四种主要的储层类型;物性分析显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间夹部分中孔低渗、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7.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Ⅰ砂组、Ⅱ砂组具有较好的含气潜力.通过岩心观察、岩矿成分分析、压汞实验、岩石薄片分析、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分析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岩性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滨浅湖砂坝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结构,其中石英砂岩孔喉结构较好.基质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裂缝以水平缝和低角度缝为主,缝宽较小.储层特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不同的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碎屑颗粒成分及结构,从而影响强烈的成岩作用下原生孔隙的保存及次生孔隙的发育.压实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主要形成于中晚成岩阶段,主要对孔隙空间起破坏作用,部分黏土胶结作用有保持孔隙空间的作用,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集空间,形成优质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该研究为气藏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安塞油田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2和长 6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长2储层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储层均具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 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但长2成分成熟度稍优于长6。长2孔隙类型为碳酸盐溶孔长石溶孔原生粒间 孔组合,物性表现为中孔、低渗型;而长6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原生粒间孔浊沸石溶孔组合,物性特点为 中孔、特低渗型。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及粒径、填隙物成分及含量、成岩作用等是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龙门山北段矿山梁地区钻井资料及实验数据,研究下二叠统栖霞组、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及圈闭类型特征,认为栖霞组烃源条件丰富,储层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沉积相带为台地边缘及台内的浅水高能生屑滩;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是白云岩化、溶蚀、破裂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分析矿山梁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重质油在低渗透砂岩中的成藏特征,通过对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类型和原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质等方面的分析,对准东火北地区平地泉组储层特征和原油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对致密储层而言,储层物性对原油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孔渗较好的储层利于孔隙中流体的交换,源岩低成熟产物成藏后,后期成熟度较高的原油还可成藏,导致物性差的储层中原油成熟度低,物性较好的储层中原油成熟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云质极细粒砂岩,储层孔隙不发育,孔隙度主体小于5%,渗透率普遍小于0.1 mD,孔喉半径为0.037~0.148μm,属于纳米孔范畴.该区原油姥植比为1.34~1.36,碳同位素为-30.21‰~-30.01‰,饱和烃色谱存在奇偶优势,甾烷成熟度参数C_(29)ββ/(αα+ββ)为0.24~0.27,属于本身二叠系平地泉组低演化阶段的产物.原油以近源成藏为主,储层致密导致原油侧向运移困难,凹陷深部二叠系平地泉组成熟原油未能进入火北地区成藏.对低渗透砂岩储层油气勘探,应重视低成熟烃源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