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裂纹结构由于受到裂纹的削弱,其刚度与不含裂纹的原结构相比有所降低,导致了含裂纹结构的自然频率随裂纹位置和大小的不同而改变。利用神经网络非凡的非线形模拟能力可以模拟出结构自然频率的变化与裂纹的关系,从而可以进行结构的裂纹检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元仿真法,通过对裂纹故障结构频率和模态的计算分析,得出了带伤结构系统的裂纹长度和裂纹位置对结构不同阶频率和模态的影响,总结了带伤结构动态特性的一般规律,得出可以通过结构频率及模态的变化的分析来对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故障诊断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温下含裂纹梁损伤振动的研究中不考虑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不足,分析了含裂纹简支梁的振动频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建立了高温下含裂纹简支梁的振动频率方程,并对高温下含裂纹简支铝合金梁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算,分析了其振动频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给出了高温下含裂纹铝合金简支梁的振动频率与弹性模量的关系式.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导致了材料弹性模量的下降,而弹性模量的下降又导致了梁自振频率的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裂纹的相对深度越大,梁自振频率下降幅度越大;裂纹位置离支座越近,对梁自振频率的变化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4.
钢板结构损伤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有限元仿真法,对带有裂纹损伤钢板结构的裂纹长度和位置对位置对结构不同阶频率和模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带伤钢板结构动态特性的一般规律,针对裂纹损伤与结构动力特性之间存在着的很复杂的尚未明确的非线性关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结构裂纹深度和位置进行了诊断和预测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应用此方法对带伤钢板进行动态特性分析。进而识别结构中裂纹损伤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一含裂纹的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粘贴在其表面一对压电压(一片作为传感器,一片作为激振器)构造子结构动力响应的激励和检测系统。通过守好板和损伤板的振动模态参数和时域响应信号比较,探讨了识别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可行性。同时,利用小波包分析,基于动力响应信号各频率段的能量分布,撮结构损伤的特征量来表征结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当用一个含有丰富频率成分的信号作为输入对系统进行激励时,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复合材料结构的裂纹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直角域中裂纹附近缺陷对SH波的散射,采用复变函数法、镜像法和裂纹切割法研究直角域中裂纹附近凸起和衬砌的动应力集中问题,给出了圆形衬砌周边的动应力集中系数与裂纹尖端动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它们随入射波频率、材料的物理常数和结构几何参数变化的计算结果图。结果表明:入射频率、裂纹长度对动应力集中系数影响显著,高频入射时动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值比低频入射时提高20%,增加衬砌厚度并不一定能使动应力集中系数减小,入射频率对地表位移影响较大。对含缺陷的直角域进行动力学分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型铝合金AA2524-T34的四点弯曲疲劳实验,结合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疲劳试样表面和疲劳断口进行了微观观测,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在不同相对湿度下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机制。实验应力比0.1,加载频率15Hz,实验相对湿度15%和95%。结果显示实验材料呈现了完全再结晶的层状晶粒结构,晶粒沿着轧制方向被拉长,并较为平坦。不同相对湿度下,多数疲劳裂纹萌生于材料中含Fe的粗大的β相粒子,同时伴有少量的滑移带裂纹形核、材料缺陷裂纹形核等;高相对湿度下,可见裂纹沿晶界启裂。  相似文献   

8.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细观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纤维束和微裂纹分别看作是圆柱型和圆币型夹杂,采用效夹杂法对含微裂纹的三微多向编积复合材料进行细观力学分析,建立了含微裂纹三维多向编积复合材料预报弹性系数的方法,分析中直拉考虑了微裂纹的任意取向和增强纤维束的空间取向,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一般含微纹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也可以应用于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工程问题中材料和载荷的不确定性给含裂纹结构数值分析带来的困难,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和效率,将模糊理论与小波有限元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区间B样条小波(B-spline wavelet on the interval,BSWI)模糊有限元分析法.该方法将哑节点断裂单元镶嵌到含裂纹结构的小波有限元模型中,建立了含裂纹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SYS管道缺陷承载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压力管道含局部减薄缺陷及轴向长表面裂纹缺陷时的极限承载能力及结构极限状态特性。通过ANSYS有限元方法对压力管道含局部减薄缺陷及轴向长表面裂纹缺陷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极限载荷与材料屈服强度成线性关系;在极限状态下,裂纹前端塑性区首先沿45°方向扩展并贯穿韧带截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