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存在SCR出口氨逃逸高于设计值且分布不均匀、空预器烟气侧阻力持续上升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对SCR脱硝系统喷氨格栅优化调整进行试验.试验表明,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喷氨格栅开度,使得SCR装置的总尿素溶液用量下降,平均氨逃逸保持在6ppm左右,有效地降低了空预器堵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目前燃煤电厂普遍采用的烟气脱硝技术,锅炉加装SCR脱硝装置后易出现空预器堵塞、炉膛负压异常波动等问题。以某燃煤机组为例,对空气预热器进出口压差、炉膛负压、入炉煤质、机组运行工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炉膛负压异常是由于锅炉进行SCR烟气脱硝时空气预热器发生局部堵塞,其根本原因为SCR装置过量喷氨或局部过量喷氨造成大量氨逃逸所致。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新建机组运行状况,探索烟气再循环对垃圾焚烧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影响,针对某垃圾处理量为500 t/d的垃圾焚烧电厂,现场测试省煤器出口烟气成分及炉内烟气温度,试验研究焚烧炉-余热锅炉性能,定量计算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及各项热损失,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分析炉内NOx生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机组总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炉渣热损失,在试验范围内,烟气再循环量对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影响较小;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烟气再循环对NOx排放影响显著,省煤器出口氧气的体积分数由4.52%增加到8.00%,NOx质量浓度由209.54 mg/m3升高到307.30 mg/m3,增加46.65%;与烟气再循环系统停运相比,当烟气再循环阀门全开时,省煤器出口NOx质量浓度由209.54 mg/m3降为126.15 mg/m3.  相似文献   

4.
以水泥炉窑氮氧化物(NOx)脱除为研究对象,分析烟气温度、入口NOx质量浓度、氨氮摩尔比(NSR)、催化剂装载量和积灰时间等对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性能的影响,研究水泥炉窑SNCR-SCR联合脱硝工艺. 依托浙江省某水泥熟料生产线,通过在已配套的SNCR脱硝装置后端引入SCR反应器深化烟气脱硝过程,建立体积流量为10 000 m3/h的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 结果表明,在烟气体积流量为10 000 m3/h,入口温度为340 °C,入口NOx质量浓度为200~320 mg/m3的条件下,选择NSR为0.85~1.00、催化剂用量为8.1 m3时,SCR处理系统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为23.4 mg/m3,氨排放质量浓度为0.98 mg/m3,SCR系统脱硝率可达90.4 %. 中试实验NOx的排放质量浓度、氨排放质量浓度均远优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的规定,证明可实现水泥炉窑烟气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5.
以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某1 000 MW燃煤机组为例,建立该机组脱硝装置的性能评估体系,对脱硝装置的运行状态、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得到的结论如下:按照该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入口NOx浓度、SCR出口NOx浓度、脱硝效率、氨逃逸和压力损失分别为300mg/m3、50mg/m3、85%、3×10-6和600Pa的评估标准,对应的达标率分别为90.45%、92.34%、78.98%、98.32%和100.00%;不达标状态一般出现在机组变负荷和低负荷运行状态下,主要是喷氨量信号的响应速度过慢、炉膛内氧量难以控制和SCR入口温度较低等原因所致;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机组SCR出口NOx平均浓度明显降低,小于30mg/m3,改造效果显著;机组总排口NOx排放浓度稳定可靠,达标率为98.74%,高于超低排放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用SCR脱硝技术的锅炉在运行中存在空预器频繁堵塞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深度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空预器严重堵塞需要停机离线水冲洗.实践证明,合理喷氨、控制风烟均温和提高吹灰质量是预防空预器堵塞的必要措施,在空预器堵塞初期进行升温干烧和在线水冲洗等方法是运行中消除初期堵塞的有效方法.若机组因负荷原因调停后,根据堵塞情况进行离线水冲洗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锅炉机组低负荷工况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烟气温度及改善SCR脱硝性能,提出在省煤器出口两侧加装烟气调节挡板以及增设省煤器烟气旁路的解决方案,对2种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比较分析,并在一台320 MW燃煤锅炉机组省煤器出口两侧实施了加装烟气调节挡板的改造。现场试验测试表明,锅炉省煤器出口烟气调节挡板可有效地调节低负荷时通过省煤器的烟气流量,可在35%~100%BMCR负荷区间使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温控制在305~410℃,有效解决了锅炉低负荷工况下因烟气温度较低引起的脱硝效率下降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某300 MW燃煤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内烟道导流方案的可行性,利用FLUENT 6.3软件,对该导流方案下SCR系统的流场和氨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烟道截面变化以及弯头偏转导致系统流场严重不均,且现有导流系统导流效果较差,AIG下游截面最大速度偏差达31.25 m/s,反应器入口速度也存在偏差,且尾部烟道内流场不均,会对下游设备产生影响;系统流场不均导致氨浓度不均,AIG下游截面氨的浓度偏差达60.0%,反应器入口截面氨的浓度偏差达38.4%,大的浓度偏差严重影响系统的脱硝效率,且反应器出口氨逃逸量达5.266 ppm,这会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燃煤锅炉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导流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600MW火电机组对冲燃烧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过高的问题,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使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低至300mg/m^3左右,达到了降低NOx排放的效果。通过部分低温过热器置换为省煤器,提高了锅炉热效率。部分低温过热器置换后省煤器出口水温提高,但还有一定的欠饱和温差,距汽化仍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10.
无烟煤锅炉由于挥发分含量低,着火困难,所以设计过程中都采用了较高的燃烧温度,从而导致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入口NOx排放浓度较高,脱硝系统压力较大。设计过程中灰颗粒尺寸选型不合理、灰黏性偏高、系统安装结构不合理以及喷氨量偏大等问题是引起脱硝系统积灰堵塞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脱硝系统优化改造和提高喷氨调整的自动化程度等,可以有效缓解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堵塞情况;通过计算氨氮摩尔比,可以对氨逃逸浓度的测量结果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1.
燃煤锅炉过高的排烟温度不仅使锅炉效率大幅降低,而且使脱硫系统耗能、耗水加剧,导致除尘器效率下降,同时使得风机、除尘器寿命缩短。对一种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的投用模式方案进行了分析。该方案通过回收排烟热量、加热凝结水及二次风,提高了锅炉效率。经测算,在设计工况下,该方案将降低发电煤耗约2.424 g/kWh。测算结果论证了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投用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和实施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某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余热利用和抽汽的整体优化。余热利用方式选择两种:方案1,低压回热加热器之间引入低温烟水换热器;方案2,采用空气预热器分级布置,在水侧高温烟水换热器与1~#高压加热器并联在烟气侧高温烟水换热器与高温空气预热器并联,出口烟气汇合后进入低温空气预热器。结果表明,机组在余热利用后对最佳抽汽口位置有很大影响;采用方案2整体优化后发电功率增加最明显,可以使机组发电功率增大21 170 kW,发电效率比单独优化提升明显。此外,研究表明,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时需要余热和回热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从机房空调产品开发中送风风量该如何确定的问题出发,对机房空调国标GB/T19413-2003的相关要求以及市场上主流外资品牌机房空调的相关参数做了理论对比分析和实验验证.分析显示,国标要求送回风温差≤7 ℃,则在保证显热比的条件下,每千瓦全热制冷量所需要的最小循环风量为376 m3/h;而外资品牌大部分设计的送回风温差为≤11 ℃,在保证相同显热比的条件下,每千瓦全热制冷量所需要的最小循环风量为264 m3/h,风量降低29.8%,出风温度在13~15 ℃之间,机组噪声平均可以降低1.2 dBA.同时,从机房内温度控制精度和换气次数两个方面的分析也表明264 m3/h的风量设计可以满足相关要求.机房空调风量设计应在满足此最低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四分仓回转空气预热器换热特性及抗低温腐蚀性能,建立热力及漏风计算模型,提出低温区域比的概念。先忽略漏风,基于回转空预器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热力模型,得到温度分布,根据热力计算结果,求解漏风能量及质量方程组,得到漏风率,再根据进出口参数对两模型进行迭代。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设计值误差在5%以内;与同样面积的三分仓空预器对比,四分仓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显著降低;各通道流体温度分布呈连续性,且与换热元件的温度分布基本一致;进口烟气流量沿转动方向的递减可显著地降低低温区域比,有效减少低温腐蚀。  相似文献   

15.
结合珞璜电厂三期5#炉空气预热器堵灰事件,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详细分析空气预热器堵灰的原因,从而提出提高受热面壁温等预防堵灰的措施,以确保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甲醛成为了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对于室内空气净化过程,去除甲醛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利用条件温和、过程简单的水浴法使二氧化锰(MnO2)原位负载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无纺织物上,制备出MnO2/PET整体式催化剂. 合成的MnO2/PET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试(BET)进行表征分析,并在手套箱中模仿室内环境进行甲醛去除测试以及催化剂寿命测试. 结果表明:整体式催化剂中的锰氧化物为水钠锰矿型二氧化锰,并均匀、牢固负载在无纺布上. 由于其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甲醛去除能力方面展示出了优良的性能,在甲醛初始质量浓度为2.84 mg/m3的氛围测试中经过6 h,最后使甲醛质量浓度降低至0.33 mg/m3,甲醛去除率达到88.29%. 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去除甲醛的催化剂合成方法,这种整体式催化剂为室内甲醛催化净化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某厂2 080 t/h亚临界锅炉进行性能测试试验,锅炉性能测试试验包括锅炉热效率测试试验、锅炉主要辅机电功率测试试验和空气预热器漏风测试试验等。试验中采用锅炉反平衡法对锅炉热效率进行计算,并分析了锅炉热效率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锅炉排烟温度偏低的现象严重,可以通过调整低温省煤器的启停时间或投运暖风器的方法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渤海油田储层渗透率高、水驱窜流严重的问题,采用新型自组装颗粒调驱体系,进行室内封堵以及驱油实验研究,并对颗粒注入方式进行对比。静态实验表明,自组装颗粒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耐温100 ℃, 耐盐35 000 mg/L;封堵实验表明,对于渗透率为10 000×10-3 μm2 左右的砂管模型,采用胍胶或聚合物溶液悬浮颗粒封堵后,砂管渗透率降至3000×10-3 μm2 左右,砂管有效封堵率达70%;驱油实验表明,对于渗透率为20000× 10-3 μm2 和4 000×10-3 μm2 的并联砂管模型,在水驱采出程度为27.34%~28.17%的基础上,注入0.4PV 自组装颗粒调驱体系,其采出程度可提高28.57%~38.76%,最终达55.91%~66.80%,且采用胍胶或聚合物悬浮颗粒的注入方式效果较好。实验揭示了自组装颗粒的封堵机理主要是填充封堵、架桥封堵、黏接封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