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区域城市轴辐式货运网络构建思路及方法,基于轴辐理论,从社会经济、运输能力、运输人才三大方面确定反映区域城市货运能力的17个技术经济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量化单体城市货运综合竞争力,明确区域范围内枢纽城市备选集. 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引入速度指数和运费指数以改进引力模型和隶属度模型,从而更有效地量化区域城市间货运吸引力关系,明确枢纽城市辐射范围,确定分支城市隶属关系,构建区域城市运输通道体系,最终确定区域城市轴辐式货运网络空间布局. 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进行货运网络构建,结果表明:依据本模型建立的以郑州为中心、呈现“一环六枢纽七通道”空间特征的河南省轴辐式货运网络结构符合客观实际. 所建模型客观合理,能有效指导区域城市轴辐式货运网络的构建及运营.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个描述中心城市借助交通线辐射其影响的基本数学模型,以此来讨论城市体系空间分布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中心城市的主要影响距离、影响区带的划分、城市体系的等级划分、主要影响范围的面积、城市化合理指标的确定等等.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个描述中心城市借助交通线辐射其影响的基本数学模型,以此来讨论城市体系空间分布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中心城市的主要影响距离,影响区带的划分,城市体系的等级划分,主要影响范围的面积、城市化合理指标的确定等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商服中心空间位置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服中心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和实现其利益或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城市中影响商服中心空间位置确定的因素,并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对城市商服中心空间选址进行评价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发现,单中心城市与多中心城市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单中心城市中,当平均出行距离与出行时间超出人们可接受范围时,仅靠局部治理已无济于事。此时,应该考虑变单中心城市为多中心城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6.
都市圈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空间结构战略,也是在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客观发展趋势.本文依据都市圈理论,结合相关规划材料,界定了西安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大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作了分析,创新性地提出"144"的西安大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战略,最后讨论了西安大都市圈多中心的协同发展机制.通过研究以期明确西安大都市圈的空间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郑州市某居民小区为例,研究了生活杂用雨水利用规划的方法,建立了生活杂用雨水利用的规划模式.即确定雨水收集的范围,计算和分析规划区域雨水可收集量和杂用水需水量.据此,确定雨水储水池容积,选择合理的雨水净化处理方法,合理布置集雨设施,并对规划区域的生活杂用水雨水利用工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提供借...  相似文献   

8.
全程物流枢纽城市物流中心选址评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物流中心作为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实现物流信息化的载体 ,成为物流发展规划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实践提出了全程物流枢纽城市的概念 ,并指出了全程物流枢纽城市物流中心选址评价的一系列指标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式对全程物流枢纽城市中心地址的选取进行评判 ;探讨大型公共物流中心规模 ,确定定量和科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交通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针对我国城市向多中心布局发展的趋势,模仿引力场理论建立了城市各中心的交通影响范围界定模型及可达性模型,对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深入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交通枢纽是国家中心城市优化配置国家资源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集聚辐射作用的平台,是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笔者通过对重庆——我国唯一内陆地区国家中心城市,机场、铁路、港口和高速公路等辐射范围的比较研究,判定重庆作为内陆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基本建立。为进一步壮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枢纽功能,深度拓展重庆在全球的联系和服务范围,提升国际地位,笔者提出进一步完善枢纽机场综合规划和规划空-铁-港联运系统的实践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中心城市中心的定位,城市中心区,城市极、群、网的建设,以及城市中心区,城市极、城市群、城市网相互间的关系出发,从大至小依次是细分,而从小至大则依次是综合,细分与综合是互换位置、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论述了重庆中心城市群网络系统的构建。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中心城市的综合有利于增大重庆中心城市能量、增强综合力、发挥辐射西南地区的作用,而中心城市的细分,有利于开发农村市场,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遍地开花的城市建设一去不返。应深刻认识我国城市具有的包含农村、户籍制度、用地管理和行政等级等自身特色,积极探寻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优化城市发展政策,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空间形式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中部地区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心城市是中部经济的重心,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对促进中部崛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城市竞争力的模型和指标体系,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选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地区6个省会城市进行了竞争力定量评价和排序,并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路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黑龙江省的11个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通过因子得分判定各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应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11个中心城市发展状况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1个城市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前4名的城市依次是大庆,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得分最低的4个城市依次是双鸭山,鸡西,鹤岗,伊春,得分最低的4个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黑龙江省应该着重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解决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过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地域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结构形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平面形制,分区结构,空间形态的特点。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结构形态长期稳定的根本历史原因,指出它主要是受到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即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经济结构系统整体的长期稳定的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的19个城市中,上海的国际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深圳,北京位于第3位。评价结果分析表明:上海的国际贸易与合作水平最高,深圳的城市现代化质量水平最好,北京的服务业功能最强,这应作为3个城市今后发展的主要优势领域和其他城市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对航空运输网络的研究已成为分析城市体系格局的重要视角. 基于2016年全国207个主要机场的航空客运数据,运用ArcGIS、社会网络等分析方法,探讨了航空网络视角下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联系. 研究发现:从等级结构上看,全国共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方性中心城市4个等级,城市数量自上而下递增,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为中心,全国城市体系形成近菱形网络结构; 从空间联系上看,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全国城市的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性,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联系强度,长三角城市群为全国的核心,全国呈现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多中心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河北11个省辖市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分析了河北省11个省辖市的综合竞争力状况,并探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构建了3个层次26个指标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11个地市划分为强竞争力型、一般竞争力型和弱竞争力型3种类型.分别分析各类城市发展存在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4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力模型是用于研究区域间依存关系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为实现通用GIS平台与重力模型分析方法的集成,基于一般重力模型方法和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了中原城市群城市引力矩阵数据,利用可编程GIS地图控件MapX和VC++6.0开发工具实现了中原城市群城市引力矩阵可视化,揭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间相互作用信息的空间结构和等级,实现了重力模型数据与相关区域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结合.  相似文献   

20.
山地中心城市空间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与城市整体功能之间形成互动影响关系。在深入剖析中心城市特征与山地城市形态矛盾的基础上,遵循山地中心城市多组团、多中心、多维度、多层次特征,从宏观层面构建了山地中心城市多元化空间特性与中心城市整体功能发挥的理论模型,搭建了“四多”特征与城市整体功能的联系,解构了山地城市整体功能受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关系,模型将特征与功能关系进一步数理化和抽象化,是在山地特征规划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山地空间与整体功能发挥理论的发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