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沁水盆地郑庄区块构造演化与煤层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的构造发育特征,研究了自二叠纪煤系形成以来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了其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包括构造-埋藏史、后期成藏演化及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郑庄地区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现代4个期次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在构造控制下,二叠纪煤层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中—晚期两次成烃作用,特别是燕山中、晚期煤层生气量巨大,是煤层气的主要成藏期.此后,随着地壳持续抬升剥蚀,煤层埋藏不断变浅,并发育了多组封闭性较好的节理.受南东侧的寺头断层控制,煤层埋深处于600~1 200m,为煤层气成藏以来的最浅埋藏,虽然本区二叠系煤层气的成藏时间较早,但保留的煤层气含量大,煤储层厚度大,且煤层埋藏适中.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煤储层物性及煤层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研究了淮北地区地物构造演化及控气特征,结果认为:淮北地区印支期以来的构造演化对煤储层物性控制作用十分显著,以EW向的宿北断裂为界,北部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不佳,南部地区的东部,煤层的展布受褶皱形态的控制。在宿面向斜和南坪向斜中,煤层埋深、煤体结构、含气性、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均有利于煤层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临涣矿区强变形构造煤发育,煤体结构复杂,基本无勘探前景;涡阳矿区正断层发育,煤层气含量相对较小,但渗透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太原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恢复了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地区各类构造的形成机制。讨论了太原地区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
晋中南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晋中南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在沁水含煤向斜轴部存在着呈北东向展布的高值条带,且最大主应力为压应力;其应力水平和应力性质与应力降和小震综合断面解资料基本吻合;晋中南东部沁水含煤向斜内部产生近水平挤压应力场的动力来源于东部太行山和西部霍山的隆起和抬升;太原盆地中的近水平伸展应力场则与盆地深部塑性物质的上涌所导致的侧向拉伸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白额地区2^#煤储层空间发育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含气量分布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对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造演化史直接控制着煤储层埋藏史及生烃史,是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地下水水动力特征和围岩封闭特征决定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得出2#煤煤层气藏为单斜-水动力封堵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6.
对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恢复了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地区各类构造的形成机制.讨论了太原地区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白额地区2#煤储层空间发育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含气量分布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对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造演化史直接控制着煤储层埋藏史及生烃史,是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地下水水动力特征和围岩封闭特征决定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得出2#煤煤层气藏为单斜-水动力封堵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煤体的宏观与微观观测,对原有煤层气储层几何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建立了针对构造煤的储层几何模型,将原有的单一直径球形基质孔隙模型扩展为双直径球形孔隙模型,同时对两类几何模型的适应条件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的双直径球形孔隙内煤层气的扩散方程揭示了构造煤储层煤层气运移产出机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煤体的宏观与微观观测,对原有煤层气储层几何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建立了针对构造煤的储层几何模型,将原有的单一直径球形基质孔隙模型扩展为双直径球形孔隙模型,同时对两类几何模型的适应条件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的双直径球形孔隙内煤层气的扩散方程揭示了构造煤储层煤层气运移产出机理.  相似文献   

10.
矿井构造应力场和冲击地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储集层的孔隙特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煤层气储集层即煤层本身,它是一种双孔隙岩石,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二者对煤层气赋存、运移和产出起决定作用.本文对这两类孔隙的特征、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煤储层内的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赋存状态截然不同,基本上可划分为溶解态、游离态、吸附态,近期Colins指出类液态相的存在.在简要介绍了溶解态和游离态煤层气赋存规律之后,主要对吸附态煤层气及吸附等温线进行详细论述,同时对煤的吸附能力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3.
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及产能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铁法盆地构造形态、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 ;研究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气赋存规律 ,并提出了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 .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向斜盆地中 ,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煤系地层和煤层 ,煤系地层是一个含水层 ,其顶底部含全区分布的隔水层 ,上覆上白垩统含水层 ,有利于煤层气聚集 .侧向上 ,地下水由浅部补给 ,在深部形成滞流 ,在西部煤层分叉尖灭带和相变带附近 ,形成高势能储层 ,因此 ,盆地西部的大兴井田及大隆到大明井田将是煤层气富集高产区 .  相似文献   

14.
刘家勘探区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刘家勘探区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条件,认为研究区煤储层的煤级,孔隙性和渗透性相对较低,但地质构造简单,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甲烷浓度,临储压力比,临界解吸压力等都较高,压力梯度基本正常,可采性以及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前景条件较好。并已被煤层气井排采试验结果所初步证实,同时,中也就区内今后的煤层气开发工作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储层岩石物理学因素控气特征及机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基于全国主要矿区或勘探区统计资料,总结了煤级、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组成等煤的岩石物理学因素与煤层含气量、吸附性、渗透性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储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的控气作用机理.发现煤级-含气量的“包络线”具有阶段性演化规律,最大含气量的显著变化与煤化作用阶跃高度一致,煤储层含气量较高的地区沿纬向等间距展布且与较高煤级煤分布区吻合,煤的兰氏体积与镜质组含量关系中存在一个镜质组含量临界值.指出不同煤化作用阶段控气作用的实质在于煤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演化,沉积作用控气的思路对煤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预测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复杂系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的思路,系统研究了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决策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城区煤层气项目的经济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区煤层气项目经济效益好,潜在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前景是非常乐观的,评价结果可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储层的裂隙发育程度与储层的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相关,通过对沁水盆地郑庄区块80余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地质构造作用及裂隙发育对测井特征的影响,认为研究区识别煤层气储层裂隙的敏感参数依次为体积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D)、声波时差(AC)、井径(CAL)、自然伽马(GR)、中子孔隙度(CNL)等,通过判断深、中、浅三个电阻率值的差异识别裂隙发育程度,建立了夹矸层RD≥3000 Ω·m、3000Ω·m>RD≥1000Ω·m、1000Ω·m>RD≥500Ω·m、RD<500Ω·m、及CNL> 45%等几种类型的测井响应参数,给出了相应的测井响应示例,为建立研究区的裂隙发育展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井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定律,Fick第一定律和达西渗流理论建立起了描述煤层气从煤基质解吸经扩散进入裂隙,由裂隙运移至生产井筒产出的全过程数学模型,讨论了模型的全隐式联立求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的开采潜能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各影响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特征的影响,准确预测煤层瓦斯含量,在潘三矿勘探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线性统计规律和瓦斯地质因素分析方法,确定影响11-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砂泥比、煤层厚度和倾角;利用逐回归分析建立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与误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精确度高,验证了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