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因素研究
|
|
|
|
|
陈雷 秦蓁蓁 李绍峰《辽宁化工》,2009年第38卷第2期
|
|
通过连续运行MBR研究了DO、HRT、C/N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ODMn在2.1—12.8mg/L范围内,C/N为10:1,HRT为5h时,当DO为1mg/L时,T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56.43%,而DO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控制DO为1mg/L,其余操作条件不变,当HRT为4h,T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57.29%;C/N为20:1时,MBR对水中的CODMn、NH3-N和TN等的去除率均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操作条件是DO为1mg/L,HRT为4h,C/N为20:1。
|
2.
|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
|
|
|
|
韩丹 汪永辉《水处理信息报导》,2008年第5期
|
|
研究了半软性填料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机理,考察了DO,C/N对有机物和氨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存在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进水COD为800mg/L左右,pH为7.0-8.0,HRT为10h,温度为25℃时,DO为2.5mg/L左右,C/N为20左右的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且COD,NH4^+-N,TN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
|
3.
|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被引次数:4
|
|
|
|
|
韩丹 汪永辉 洪飞宇 高品《净水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
|
|
研究了半软性填料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机理,考察了DO,C/N对有机物和氨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存在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进水COD为800 mg/L左右,pH为7.0~8.0,HRT为10h,温度为25℃时,D0为2.5 mg/L左右,C/N为20左右的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且COD,NH 4-N,TN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
|
4.
|
溶解氧对膜生物反应器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次数:2
|
|
|
|
|
刘志华 陈建中《水处理技术》,2007年第33卷第2期
|
|
实验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溶解氧对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同时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对NH3-N、TN的去除率受DO的影响较大,当HRT为6h,进水pH值为7.0~8.5,反应器温度为7-13℃,DO为1.5mg/L左右时,系统对NH3-N、TN的去除率分别在97%和92%以上,达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运行条件。
|
5.
|
溶解氧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研究
|
|
|
|
|
邱廷省 江桐桐 王有贤 王频 钟常明《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
|
论文研究了溶解氧(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膜生物反应器(SNdN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脱氮除磷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DO浓度于不同的范围,考察MBR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及对COD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在6 h左右、C/N(浓度比)约为8和pH在微碱性范围内时,反应器进行低氧曝气且将DO控制在1.0 mg/L左右,系统表现出良好的SNdNMBR过程脱氮除磷效果,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43%、80.5%、75.72%和76.37%.
|
6.
|
分段进水工艺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与运行策略
|
|
|
|
|
曹贵华 张洪波 王淑莹 苗志加 何成达 彭永臻《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第35卷第Z1期
|
|
本研究采用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废水。在进水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75%条件下,通过调整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研究HRT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以及确保出水污染物达标的最短HRT与运行策略。结果表明:HRT从8.7 h降低至6 h,对COD、TP的去除基本无影响,但出水氨氮、TN浓度随之升高,并且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以及好氧段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随之降低。当HRT为6 h时,通过控制好氧段DO为1.0~1.5 mg·L -1联合在好氧段投加悬浮填料的策略,出水COD、氨氮、TN、TP浓度分别为25.92、1.98、14.5和0.47 mg·L -1;悬浮填料的投加可以优化出水氨氮和好氧段SND效果,且SND比例达到22%,但对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不明显。
|
7.
|
分段进水工艺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与运行策略
|
|
|
|
|
曹贵华 张洪波 王淑莹 苗志加 何成达 彭永臻《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第35卷第Z1期
|
|
本研究采用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废水。在进水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SRT为15d、污泥回流比为75%条件下,通过调整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研究HRT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以及确保出水污染物达标的最短HRT与运行策略。结果表明:HRT从8.7h降低至6h,对COD、TP的去除基本无影响,但出水氨氮、TN浓度随之升高,并且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以及好氧段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随之降低。当HRT为6h时,通过控制好氧段DO为1.0~1.5mg.L-1联合在好氧段投加悬浮填料的策略,出水COD、氨氮、TN、TP浓度分别为25.92、1.98、14.5和0.47mg.L-1;悬浮填料的投加可以优化出水氨氮和好氧段SND效果,且SND比例达到22%,但对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不明显。
|
8.
|
固体碳源生物膜处理低碳城市污水脱氮性能
|
|
|
|
|
《水处理技术》,2017年第11期
|
|
以丝瓜络作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生物膜载体和固体碳源,应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处理南方城市低碳污水,进行强化生物脱氮。试验在常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填充率、溶解氧(DO)含量、进水p H条件下的脱氮效果,并探讨了丝瓜络固体碳源SND技术的脱氮机理。结果表明,在填充率在40%左右、DO的质量浓度为(4.0±0.2)mg/L、进水p H在7.5±0.2时,脱氮效果最佳,TN平均去除率可达84.99%。丝瓜络作为固体生物膜填料可以很好的实现SND过程,而且丝瓜络可以补充碳源,提高SND的脱氮效率,是一种解决城市低碳污水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的方式。
|
9.
|
MBR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次数:60
|
|
|
|
|
邹联沛 张立秋 王宝贞 王琳《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第17卷第6期
|
|
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在DO为1mg/L左右,MLSS为8000-9000mg/L,温度为24℃,进水pH值为7.2,COD、NH3-N分别为523-700mg/L和17.24-24mg/L的相对稳定条件下,对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95%、92%。详细分析了在控制DO的条件下,MBR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单级好氧反应器中控制DO可发生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机制。
|
10.
|
AO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能的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叶琼 张朝升 张可方 荣宏伟 张立秋《广东化工》,2012年第39卷第15期
|
|
采用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污水,调整DO、HRT、内回流、进水污染物的浓度等影响因素,考察了该工艺单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中TN、TP的能力。结果表明,当好氧区DO控制在0.6mg/L左右,HRT控制在10h,内回流比控制在1:1时,单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TN、TP的能力最强,单位活性污泥TN去除速率达到14×10^-3mg/(L·mg MLVSS·h),单位活性污泥TP去除速率达到0.14×10^-3mg/(L·mg MLVSS·h),AO系统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
|
11.
|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次数:2
|
|
|
|
|
王永才 陈卫 郑晓英 黄伟丽 孙俊《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第27卷第7期
|
|
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中HRT、DO、COD及生物膜厚度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O=2.0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TN、NH+4-N值随HR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HRT达到8 h时,出水COD、TN、NH+4-N值趋于稳定,去除率分别为94%、55.9%和73.3%;5-DO为2.0~4.0 mg/L范围内,对TN的去除率随着反应器内DO浓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保持较好脱氮率的溶解氧为2.5~3.0 mg/L;进水COD为400 mg/L时,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及容积去除率都处在较高水平,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60%;生物膜厚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有较大影响,增加生物膜厚度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
|
12.
|
改进的MBR对渗滤液的脱氮效果及机理分析
|
|
|
|
|
宇鹏 赵树青《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第28卷第11期
|
|
垃圾渗滤液因组成复杂、浓度高而较难处理。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改进,并开展了处理渗滤液的研究。该MBR对渗滤液中T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2.98%和90.1%,由试验数据和现象推断同步硝化反硝化是TN和NH3-N得以去除的最主要原因。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发生在于3个方面:①膜的截留作用使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得以富集;②在时间和空间上反复经历缺氧、好氧的环境;③有利的操作条件,如维持MLSS为8 500 mg/L左右、温度为22~30℃、pH值为7.0~7.5、升流区的DO为2~2.5 mg/L等。
|
13.
|
SB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
|
|
|
|
《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第23期
|
|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处理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通过控制温度在28~31℃、低DO浓度和较高pH值实现了SND,重点考察了DO浓度和pH值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浓度为0.3~1.1 mg/L时,对NH_4~+-N和TN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和85.3%;当pH值为8.0±0.1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好,对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3.9%和92.3%。在最佳工况条件下,出水氨氮和TN浓度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要求。
|
14.
|
低氧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张楠《浙江建筑》,2007年第24卷第11期
|
|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在低氧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氧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中可以实现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在COD/TN(总氮)为8~10,COD容积负荷为1.68 kg/(m3.d),HRT为5 h,SRT为45 d,DO为0.2~0.3 mg/L,pH为7.0~8.0时,COD的去除率达到96.4%,硝化率达到95.9%,同步硝化反硝化率为47.5%。微环境理论是低氧条件下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原因。
|
15.
|
悬浮填料与好氧颗粒污泥SND影响因素对比 被引次数:1
|
|
|
|
|
张雯 邓风 许欣《水处理技术》,2010年第36卷第6期
|
|
对比研究了推流式反应器中,生物膜法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pH、溶解氧(DO)、C/N比最优值,以及对有机负荷、氨氮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法SND的最适pH应在7.5左右,好养颗粒污泥在pH 8~9的范围内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膜法SND与好氧颗粒污泥SND的最佳DO质量浓度均为3mg·L-1左右;生物膜法SND的最佳C/N比为12,好氧颗粒污泥SND的最佳C/N比为5.COD在某一范围内时,两者均不受COD影响,COD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和95%左右;而当氨氮质量浓度不断升高时,两者氨氮去除率均降低,但生物膜法SND比好氧颗粒污泥SND的稳定性差.
|
16.
|
A/O/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锦纶废水的影响因素
|
|
|
|
|
张曼 刘国华 杨波 陈季华《水处理技术》,2007年第33卷第5期
|
|
试验采用A/O/O生物膜系统对锦纶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DO和进水COD及TN浓度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TN分别为480-525mg/L和24-26mg/L,硝化液田流比3,单个反应器HRT为3.9h,好氧池Ⅰ和Ⅱ内DO均为3.0mg/L左右时,系统COD和TN去除率分别迭95%和70%,出水氨氮低于1.5mg/L,满足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
17.
|
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黑水处理系统脱氮性能研究
|
|
|
|
|
《水处理技术》,2017年第11期
|
|
在生产规模的活性污泥法(AS)+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中,进行了黑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DO的质量浓度为3.5~4.0 mg/L时,系统TN去除率仅为76.1%,好氧区无SND现象;而当DO的质量浓度降低至0.6~0.75 mg/L时,系统TN去除率升高至90.6%,好氧区同步硝化反硝化TN去除率(η(SNDTN))可达56.1%。当内回流体积比由3降低至2时,TN去除率从90.2%降低至83.7%,SND效果变化不大;而当内回流体积比增加至5时,TN去除率进一步降低至82.8%。随着好氧区MLSS的质量浓度从(9.0±0.3)g/L降低至(6.0±0.3)g/L,SND效率显著降低的同时系统脱氮性能变差,η(SNDTN)由58.8%降低至8.1%,而TN去除率从88.8%下降至76.0%。
|
18.
|
DO浓度对SUFR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次数:1
|
|
|
|
|
张瑞雪 向来 季铁军《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第23卷第7期
|
|
采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好氧反应池中DO浓度对其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反应池上部溶解氧浓度为3.0~3.5mg/L时,发生了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其对TN的去除量占SUFR系统对TN去除总量的16%左右;好氧反应池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只发生在池的下部,其中、上部只进行了好氧硝化反应;SUFR系统中好氧反应池上部的最佳溶解氧浓度范围为3.0~3.5mg/L,此时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最佳,好氧反应池中的脱氮效果也较好,系统对TN的去除率〉84%。
|
19.
|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次数:1
|
|
|
|
|
张楠《浙江建筑》,2008年第25卷第2期
|
|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于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少,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在增加.在COD/TN为8~10,COD容积负荷为3.36ks/(m3·d),HRT为2.5h,SRT为45d,DO为0.2~0.3mg/L,pH为7.0~8.0时,COD的去除率达到96.3%,硝化率达到91.7%,同步硝化反硝化率为56.7%.提示微环境理论是低氧条件下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原因.
|
20.
|
同步甲烷化-反硝化+好氧MBR处理电泳废水
|
|
|
|
|
《水处理技术》,2021年第9期
|
|
采用絮凝-同步甲烷化-反硝化+好氧MBR的组合工艺,对COD为214.8 mg/L、TN质量浓度1 712 mg/L的高氮高COD电泳废水进行处理研究。首先单独运行厌氧UASB和好氧MBR,探究其最佳运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将UASB和MBR串联并控制污泥回流完成整体运行,出水水质达标。实验发现,UASB单独运行时,最佳HRT为20 h,此时B/C在0.6~0.7之间,且在厌氧反应器中可实现甲烷化和反硝化的同步进行。COD降解率为59.7%,TN去除率为77.35%。好氧MBR单独运行时的最佳pH为7,最佳COD容积负荷为0.6 kg/(m~3·d)。运行过程中TN的去除率为38.8%,COD去除率为87.02%。将反应器串联并控制污泥回流比为0.6,最终出水的COD为86.6 mg/L,去除率为95.02%,TN质量浓度为20.33 mg/L,去除率为90.53%,均可达《工业污水二级排放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