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蒂利希"终极关怀"理论及其对宗教对话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以往宗教学说相比,蒂利希的"终极关怀说"更具有概括性和开放性,更易达成学术共识."终极关怀"把宗教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理论上取得并建立了宗教对话的共同基础,为宗教比较和宗教对话提供了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平台.积极开展宗教间的对话,有利于各宗教和谐共处,进而推动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大众化的历程,随之出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足,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弘扬中国"师"的传统,利用相关人文学科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吸纳当代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关怀伦理教育,从而构建高校师生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石油企业要充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注重观念先行,勇于探索与实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增加人才总量,为石油企业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石油企业持续和谐发展打造人才"尖兵";牢固树立"有用即是人才"的理念,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为石油企业持续和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与管理中,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和谐教育,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管理中就应当做好制度化、民主化、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具备与之相应的发展观.通过系统地探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高等教育现状间之间的反差,提出了"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雄安新区"人民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的新典范,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现实意义。"人民城市"是今后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的需求的满足为最终归宿。雄安新区"人民城市"建设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富有创新性的建设理念与建设路径。即遵循生态建城的发展主线、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城乡一体的建设模式,立足人居、人本、人文三重维度,力求实现生存环境生态化、生产生活现代化、城乡共生和谐化的"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送温暖工程"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送温暖工程"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发挥着宣传引导、发展助推、人际关系调节等重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范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一个"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就会减少动荡,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与和谐.现阶段培育"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认为"声、情、意"的和谐统一是音乐教师追求的境界,论述了"声、情、意"三者的相互关系以及三者和谐统一与教师素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美学角度说明构建和谐建筑的必要性.建筑应遵从"和谐"理念,成功的建筑从古至今都是建立在对文化、艺术、美学理论的理解基础之上,是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的.拥有文化底蕴,符合美学理论,具有和谐之美,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全新的世界发展观,“和谐世界”理念提出后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和谐世界”理念是建立在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西方和谐思想以及马克思和谐思想扬弃基础上的,它们为“和谐世界”理念提供了哲学依据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关键因素是制度性因素而不是技术性因素。良好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司法制度是社会专门解决纠纷的机制,其运行的好坏对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完善的司法制度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司法改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保已是奥运会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承办城市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回顾,分析了北京实现“绿色奥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同时分析了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讨论应当冲破"取消还是坚持""只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等误区,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进行系统的设计思考。主要对策是调整教育结构,建立"纵向贯通"的学校教育体系;建立多样化、多层级的高考选拔制度;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通过这样系统的设计,我国的高考制度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的转型正面临着进入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社会"即将来临的当今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到构建和谐城市的问题;而要构建和谐城市,就必须寻求和谐城市规划策略。本文初步探讨了和谐社会与和谐城市理念提出的社会背景,探讨了和谐城市的内涵及三大标志。针对三大标志,论文从城市规划准则的革新、城市规划内容的革新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革新等三方面着重提出树立满足不同利益群体需要的新规划准则、全面开展城市文化规划及改革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等和谐城市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础上探究了高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辅导员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角色定位,结合“互联网+”探讨了辅导员在三全育人视角下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强化了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 ,强烈地冲击着学校体育封闭式的体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应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 ,改革创新教学内容 ,使“竞技体育教育”向“终身体育教育”转轨 ,推进学校体育社会化 ,以促进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目前高校道德教育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 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浙江工业大 学之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的"道德银行",是高校创新道德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本文在"道德银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创办"道德银行"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并 对高校深入开展"道德银行"的实践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高考移民”透视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高考移民”的实质是教育公平问题,然后论证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将“互联网+教育”应用到我校《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班级课程群”保障“互联网+德育”、“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找到了我校《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在进行“互联网+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