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织物导湿快干的机理,阐述了导湿快干纤维材料的生产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异形纤维的截面形状对织物导湿快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形截面纤维的传导速率会随着异形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环境下的热处理、湿处理以及等离子处理对Technora纤维力学性能以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规律和机理.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测试范围内,经热处理后,Technora纤维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湿处理时间对纤维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湿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的断裂强度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有小幅度的提高;等离子处理后,纤维表面有刻蚀,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下降.  相似文献   

3.
选取Lyocell和高湿模量(Richcel和Modal)3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为研究对象,测定它们在NaOH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结果表明:Lyocell和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Modal和Richcel)的强度均有所下降,但Lyocell纤维的耐碱性较好,而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相对较差.在15%NaOH溶液处理45 min后,两种高湿模量纤维的强度损失均达50%以上.这在生产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Modal和Richcel两种纤维看,Richcel的耐碱性比Modal略好.另外,碱处理后3种纤维素纤维的结晶度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紧身跑步服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选择Cleancool纤维、Coolmax纤维、咖啡碳纤维等新型纤维和纱线,设计开发出5种基本织物组织、35款纬编针织面料,并对面料的透湿性、导湿性、吸水性、接触冷暖感等热湿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基于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运用模糊综合法对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吸湿速干涤纶纤维和咖啡碳纤维作为面纱时,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平针组织、网眼组织织成的,以咖啡碳纱线为原料织成的织物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较好.研究结果为后续户内紧身跑步运动无缝针织服装的开发提供参考,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砌块厂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成型290 mm×180 mm× 140 mm石渣粉混凝土空心砌块,以该砌块砌筑框架填充墙.在恒温恒湿状态下,通过三次湿胀三次干缩的交替循环,系统测试单掺聚丙烯纤维、单掺膨胀剂和双掺聚丙烯纤维与膨胀剂对砌块填充墙湿胀干缩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单掺聚丙烯纤维虽最有效地限制它的湿胀干缩变形,但双掺聚丙烯纤维与膨胀剂最有利于提高其抗裂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研究一类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影响因素,对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8种新型针织内衣面料及棉织物共9种面料进行了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面料的各项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类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吸湿性能、织物的厚度、紧密度及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厚度越小、密度越小,其透气、吸湿透湿性能越好;织物越厚实,织物保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7.
对Richcel纤维素纤维的各项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Tencel、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ichcel纤维索纤维是一种高强低伸型高湿模量纤维索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DTG和DSC技术对牛奶纤维的热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了牛奶纤维与其它纤维素纤维的相似性.拉伸实验表明,湿态竹子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均较干态时为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强度耐水性纸基包装袋纸研制过程中纤维原料的选择及其抄造工艺 ,分析了纤维原料配比对成纸干、湿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使用助剂的前提下 ,配加一定量的废纸纤维原料有助于降低成纸的生产成本 .当彩印废纸浆配比为 40 %时 ,成纸裂断长为 746 0 m,湿裂断长为 392 0 m,湿干强度比为 5 2 .5 % ,撕裂指数为 9.94m N· m2 / g;当普通书刊废纸浆用量为 30 %时 ,成纸裂断长为 796 0 m,湿裂断长为 371 0 m,湿干强度比为 46 .6 % ,撕裂指数为 1 0 .2 m N· m2 / g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传统电子湿敏传感器易脆的缺点,制备了一种柔性湿敏纤维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柔性纤维为基底,将MIL-88A作为湿敏材料负载在PDMS纤维表面制得该纤维;探究了MIL-88A在吸湿/脱湿过程中给纤维带来的形状变化,并且使用饱和盐溶液模拟相对湿度的测试来进一步观察纤维变形;结合形貌表征和结构分析研究湿敏纤维形状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PDMS纤维表面已成功负载MIL-88A晶体;湿敏纤维的形状能够在升高湿度过程逐渐舒展、在降低湿度过程逐渐收缩,并且在以饱和盐溶液模拟相对湿度时也有相似的形状变化,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和可重复性;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热重分析曲线分别表明,该纤维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此柔性湿敏纤维可以用于对环境湿度的定性表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真丝纤维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在异辛烷中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的染色行为,采用不同种类的染料在该体系中分别对真丝进行染色,并与各染料在传统水相中对真丝的染色行为进行对比,用表面色深K/S值表征各类染料的得色情况。实验表明,直接染料在该反相微乳液体系中的染色情况最为理想,活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次之,小分子的酸性染料不适宜在该体系中染色。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阳离子红5GN染料研究新型蓄热调温聚丙烯腈(PAN)纤维染色热力学,绘制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分配系数、染色饱和值、染色亲和力及染色焓,并与普通PAN纤维进行对比。在相同的恒温染色条件下,阳离子红5GN在蓄热调温PAN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与普通PAN纤维相同,属于Langmuir类型;分配系数、染色饱和值和亲和力随染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较低时,蓄热调温PAN纤维的分配系数、染色饱和值和染色亲和力显著高于普通PAN纤维,随温度的升高,差距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天然丝瓜络替代传统吸附剂去除染液中的亚甲基蓝(MB)染料。通过放电等离子体对丝瓜络表面进行改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丝瓜络纤维的表面形貌。SEM显示:等离子体刻蚀作用使丝瓜络纤维表面出现大量沟槽,比表面积增加,增大了丝瓜络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丝瓜络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能力为13.3mg/g,而等离子体改性后的丝瓜络对亚甲基蓝染料的最大吸附量高达53.8mg/g。最佳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为:电极间距离8mm,处理时间10s,电源功率110W。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天然染料黄连素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Na2SO4用量对黄连素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研究了黄连素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Na2SO4用量对黄连素的上染百分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黄连素在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染色速率很快,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染色速率常数k逐渐增加,而半染时间t1/2和平衡上染量C∞均逐渐降低;黄连素在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Langmuir吸附常数KL和染色饱和值S均逐渐降低,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5.
无盐无碱染色既可以提高染料利用率,又能减轻印染废水处理压力,有利于实现清洁化生产。采用色媒体对菠萝纤维/棉混纺织物进行改性,讨论了色媒体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等因素对无盐无碱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案,并通过正交试验选出最佳的色媒体改性工艺:色媒体用量5%(o.w.f),改性温度50℃,改性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6.
以菠菜为原材料提取叶绿素并合成叶绿素衍生物,以其为天然染料对羊毛纤维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条件下进行染色,与常规水浴条件下的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染色效果更好.此项研究能为绿色清洁生产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纤维素纤维的染料种类、染色品质、以及对染色废液处理的难易程度等相关因素分析,发现还原染料染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分辨率彩色图像的鲁棒的掌纹图像特征提取方法.采用均值平移算法对彩色图像帧中像素进行聚类,应用Ostu二值化方法分割出手掌,并提取出有效掌纹区域.采用KLT角点检测算法提取出有效掌纹区域内的特征点,给每个特征点赋予方向,并根据局部区域特征构造方向不变的特征向量,所有特征点及其特征向量的集合构成了掌纹图像特征.在识别时只须在两个特征点集之间查找匹配对应,并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检验最大一致集中内点个数是否大于自适应域值来确定两个手掌是否匹配.利用该算法对网络摄像头采集的手掌样本进行了实验测试,获得了较高的识别精度与性能.该算法对手掌的距离、方向、姿势没有特殊要求,是一种鲁棒高效的掌纹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聚酯纤维有机溶剂前处理染色方法进行应用性能及染色理论探讨。认为:该法对提高聚酯纤维分散染料染色的染色程度、染色速度是有效的,关键在于对溶剂的选择;该法对染色牢度、纤维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对丝棉交织物进行直接印花加工,针对丝棉交织物中2种组分纤维的特点,采用汽巴克隆P型活性染料作为印花染料,以海藻酸钠作为印花糊料,在工厂生产实践基础上,通过分析碱剂用量对织物强力损伤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印花工艺,并强调了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